发刊词:你做好财富自由的准备了吗?
欢迎来到从梦想到财富第一季:关于财富的 12 次认知升级
你现在听到的是《从梦想到财富》第一季课程的发刊词,我是谢春霖,今天我们先来聊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财富自由
财富自由,是很多人的梦想,你打开了我们这个专栏,我猜,你对这个目标也一定很感兴趣。
那具体该怎么实现呢?
你先别急哈,在讲具体方法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目标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是财富自由?
你可能会说,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财富自由我知道啊,不就是有很多钱,或者被动收入超过日常开支吗?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定义对吗?
你可能会说:对啊,这没有问题啊,我在一本书叫做《富爸爸与穷爸爸》里面看到过,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好,确实,这样的解释不能说「不对」,但,没有意义!
因为听了这个概念之后,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实现财富自由。
你怎么才能赚很多钱?
你该如何让被动收入超过日常开支?
按书里说的方式去投资买股票吗?可是 10 个做股票的,有 9 个在亏钱啊…
怎么办?
你完全没有头绪…
所以你看,在这个解释下,你虽然知道什么是财富自由的状态,但是,你却不知道,现在你应该怎么办…
因此,这不是一个好的解释。
好,那你应该如何理解「财富自由」这个概念?
其实你看,你拥有的金钱、财富,它们的本质是什么?他们本质,其实是一种可用于交换其他商品的工具,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有一天能有很多工具对吧?那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想要的是有一天能够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这什么意思?这句话其实是说,你想拥有的是对时间的自主权!就是你有一天可以不用为了生活必须,而再去主动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你可能会觉得:嗯…这好像只是换了个解释嘛,这会有什么不同呢?
这当然不同了!
如果是第一种解释,那么它会让你更关注财富的具体数字。
什么意思?
就是当你有了这样的概念后,你每天心里想的是什么?你每天心里想的是自己的银行账户现在有多少钱,离想要的很多钱还差多少钱,你会每天去看一下自己的股票账户,是亏钱还是赚钱的?什么!竟然亏钱了!怎么办?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然后,你就越来越焦虑,但却还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因此,这种对财富自由的定义,它只是告诉了你什么是财富自由的状态,但是并没有告诉你获得财富的方式。
好,那第二种解释呢?
第二种解释是说:「所谓的财富自由,是指你可以不用为了生活必须,而再去主动出售自己的时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比如你看,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公司里的小职员,你在为公司的老板打工,那么「打工」这种挣钱的方式,就相当于是把自己时间卖给了公司,然后换来了工资,对吧?
但是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一天只有 24 个小时,你卖给了这家公司,就不能卖给其他公司或者其他人!因此,在这种模式下,不管你每小时能获得多高的收入,如果你想再增加一笔收入,你就必须得再多卖出一份自己的时间,也就是你得不停的上班才能获得收入的持续增加。
这也就是说,你的收入对你的时间极度的依赖,一旦停止工作,你的财富也会停止增长,因此你在时间上是不自由的。
好,你再来看这句话:「所谓的财富自由,是指你可以不用为了生活必须,而再去主动出售自己的时间。」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想要财富自由,你就得让「收入」摆脱对「时间」的依赖,你不用再出售自己的时间,收入也能增加!换句话说,哪怕你今天在国外度假,躺在沙滩上,晒着阳光浴,你的收入并不会受到影响,还在不停的增加!
你可能会问:「这是真的吗?这怎么可能?这是怎么做到的?」
好,当你开始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不是在关注具体的财富的数字,而是开始关注自己的时间价值,以及出售时间的方式了!
你可能就会想到:「「打工」的这种只能把时间卖给这家公司,就不能卖给其他人或公司的方式,就相当于是把自己的时间给「零售」出去了,但时间的总量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方式必然是有极限的。」
那如何突破这种极限呢?如何摆脱这种收入对时间强烈依赖呢?
对,把时间「批发」出去!
就是,是否可以让自己的时间,在同一时刻不仅仅是卖给一家公司,而是卖给很多人呢?
当然可以!
比如写书?演讲?网络直播?这些方式就能把自己的时间,同时卖给很多人,当你在国外旅游的时候,你写的书还在书店里销售,你的演讲视频还在网络上持续热卖,你的直播频道,还有许多网友在不停的给你打赏点赞!
这时候,你每新增一份收入,并不需要再多付出一份时间,而是你之前产生价值的那段时间,能被不断重复的出售了。这样,你的收入就能脱离对你单份时间的依赖,就是在批发出售自己的时间。
好,那除了零售和批发自己的时间,你还能想到什么经营时间的方式?
对啊,除了「出售」时间,你是否还可以「买卖」别人的时间呢?
当然可以!
比如创业,投资,它们的本质就是通过买卖别人的时间来获得收益的,这个杠杆就更大了!
(关于批发、买卖时间的具体方法,我们会在之后的专栏中详细讲解)
你看,用这种方式来定义财富自由,它不仅告诉了你财富自由是什么状态,而且还能指导你现在该做哪些改变,你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所以,对目标理解的不同,你就会产生不同的行动方式,那么结果自然就会不同。如果你连什么是「财富自由」的正确定义都没有,那么请问你该如何实现呢?
好,讲完财富自由的定义,我们再来说说关于逆袭的话题。
我在综艺节目《超级演说家》里听到过一段演讲,题目叫做「寒门贵子」,演讲的大致内容是说:未来富人会越来越富有,普通人再难有翻身的机会,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出生在普通家庭的普通人,我们该怎么办?
整个演讲非常振奋人心,她在演讲的最后说:「命运给了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
这是不是听着很感人?告诉你,起点低没有关系,你可以努力!你可以坚韧不拔!这样你就还有机会!
但很抱歉,你现在面对的是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是不公平竞争的!你能努力,别人也能努力,还比你多个富爸爸,你怎么办?天天喊口号,打鸡血吗?
这没用啊…
那怎么办?
他们在财富起点这个维度上拥有优势,所以能和你进行不平等的竞争,你在这个维度上和他们死磕是打不过他们的!你得找一个新维度,在另外一个地方,也拥有对于他们不平等的竞争优势才行!
这个新维度,就是:认知!
你得升级自己的认知,把你自己变成和他们不一样的人,这才可能是你唯一的超车途径!
就像当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有个富爸爸,但却在认知上和当时的英国处在了不同的时代,所以才会被对方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已经是不同的物种了。
所以,你只有将自己升级为一个不同的物种,你才有机会,在这个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好,那我这个专栏会给你带来什么?
我将在这个专栏中,为你打磨关于财富的 12 个核心概念,帮助你在财富领域实现认知升级,让你重新理解财富、重新理解这个世界、重新理解你自己,你除了会知道财富的本质是什么,还会知道下一步具体该怎么做。但是,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因为有些观念会颠覆你的原有认知,你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想要做到就更加难上加难!
所以,我的课程并不是听完就结束了,每篇专栏内容都会有课后作业,我需要听见你的反馈,看见你的思考和行动,当然也期待你的改变。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想要做出这个改变,想要在这个时代实现弯道超车,那么当你订阅专栏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你接受了这份艰辛的学习挑战,那么我也将会把这些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交付给你,陪你一起成长。
希望,你能用一年的时间,慢慢把自己升级成一个不同的物种,然后去等来那个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机会…并把握住它!
你打算用什么来交换财富?
今天我将开始 为你升级 关于财富的第 1 个核心认知。
发刊词里我们提到,很多人的梦想,都是希望能实现财富自由,但是,他们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去做,因为他们原来知道的那些关于财富的理解,很可能都是错的,如果一开始目标就错了,过程就不可能正确。
所以,今天开始,我们先来重新理解一下财富这件事。
好,回到我们专栏开篇的那个问题:「怎么才能财富自由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你打算用什么来交换?」
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能变得很有钱,但很少有人想过该用什么东西去交换…
而财富是怎么来的?
财富就是通过交换得到的!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现在把时间调整到 5000 年前,来到一个农耕文明的时代…
你呢,现在是某个村庄里的一名鞋匠,最近你家的粮食快吃完了,大家都饿得不行,你现在需要去弄点吃的来,你会怎么办?
摆在你面前,有 3 个选择:
第一呢,是自己种;但是自己种太慢了,估计还没长成熟,你早就饿死了。
那第二个方法呢?
第二个方法就是去偷、或者去抢别人的粮食,但是这种方式风险就比较高,你很可能会被人抓住,或者送到监狱里去,甚至被当场打死…
那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对,你是个鞋匠啊,你是不是可以去用鞋子换吃的呢?
于是,你就做了双新鞋子,然后去村子里挨家挨户的推销,终于,你找到了一家,他们正好需要鞋子,也正好有多余的食物,你们很快达成了交易,你很开心!
但是没过多久,这天气越来越冷了,你发现家里的那些旧衣服也不够穿了,怎么办?
现在,你的面前还是 3 个选择:
第一,自己做。
第二,去偷,去抢。
第三,拿鞋子去换!
好,这是类似的问题。因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你决定继续拿鞋子去和别人换衣服,这次你又成功了!
好,经过这两件事情,你就发现,你只要不断的做鞋子,就几乎可以换来任何想要的东西。
你心想:「这是不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呢?」
于是,你做了很多鞋子,然后不断的去跟别人换这换那。家里也因此开始变得富裕起来了…
你看,这就是开头我说的:「财富是通过交换而来的!」
说到这,你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
就是你刚才没选择的第一,第二个方案,不就是没有通过任何的交换,却能得到东西吗?那财富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凭空产生?
其实并没那么简单…
你看,如果你选择第一个方案,就是自己种粮食,或者自己做衣服,好像是可以无中生有,但其实你想想,这个过程其实是你用了自己的时间、劳动力、以及配套的其他物料成本、自然资源等交换而来的…
你看,同样也是交换…
而且还可能因为你的不专业而导致失败…
因此,如果你把这些成本都加起来,就要远远高于你做一双鞋子的成本了。
那选择第二个方案呢?
就是去偷,或者去抢东西来,只要不被抓住,那不就是免费得来的吗?
其实也没有那么简单…
我再来给你算一笔账,你看,你想作案,你可能就会受伤吧,那受伤就有医疗费用吧,你还得买一些道具、武器啥的吧?这又是一笔成本;而且,你想要提高犯罪效率,你还得提前练习吧,你得拜师学艺、强身健体吧?这些也需要成本;好,除了这些,你为了这次行动,所花费的计划、执行、逃逸的时间,也是成本;而且最关键你还有一个被抓住的风险,一旦被抓住,你这辈子估计就废了,这个成本就高了去了,虽然没有发生,但是你得把这个成本摊薄到每次作案的成本里去吧…
好,你说这个风险成本太高了,你得找几个兄弟来帮忙,帮你分摊风险,提高作案效率,但因此你每次作案后得分账吧,兄弟们每天得跟着你吃喝吧,你得修个大房子给兄弟们住吧,这些都是成本…
这样算下来,你还敢说几乎没有任何成本吗?
相反,这个成本太高了!
所以,你就算是去偷,去抢,其实也不能无中生有,本质上也是一种交换,而且成本更高!
好,我们把时间再拉回到现在…
现在你知道了,想要获得任何财富,其实都是交换的结果。没有付出,就不可能会有回报,「交换」是财富的基础。
好,我们再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你想要财富自由?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来交换呢?」
既然是交换,那你就得拿你已经有的东西去换,而且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越宝贵的才能交换到越好的东西,对吧?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呢?
金钱吗?
金钱本身并不属于你,也是你通过交换得来的。金钱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工具,是一种用于交换其他东西的中介物,比如你还是一个鞋匠你会做鞋子,你现在想要吃苹果,怎么办?你就要去找种苹果且需要鞋子的人,但如果有苹果的人都不需要鞋子,或者他们觉得一个苹果需要用 10 双鞋子来交换,你怎么办?
于是,货币便诞生了,大家都认同一个叫做「钱」的东西可以作为所有东西的交换对象,然后把自己的物品和一定数量的钱画上等号,于是价格就出现了。这样你就可以把自己的物品换成等量的钱,再用钱去交换其他物品。
所以,金钱并不是你的财富,而是你「已经交换出去的那部分财富」的数字存在形式而已。
好,金钱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那时间是不是呢?
时间其实也并不属于你,它虽然就在你身边,但你抓不住它,也无法让它停下,更不能拿起它来使用,它就这么自顾自的不断往前流走…
因此,它更像是陪伴在你身边的一位朋友。
那身体呢?身体总是属于你的吧?
嗯,身体确实是你的,但是在大多数国家,直接用身体去交换财富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比如卖淫,出售自己的身体器官,这些都是不允许的。
那你说,我总可以用身体提供一些劳动力吧?嗯可以,但这种交换的价值就太低了。
那还有什么,大脑?
体力劳动的价值低,那我用脑力行不行?用我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去交换财富?
这个当然可以!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又是如何获得的?
是不是也是通过其他的某种东西交换得来的呢?
这个交换出去的东西是什么?
到底什么才是你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答案是:注意力!
对,你没听错,是你的注意力!
为什么「注意力」会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呢?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给老板打工,但是,如果你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是没用的,你会因为没有任何产出而被老板开除,你想获得工资,你就得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完成的事情上,然后用自己的经验、学识、行动力去解决问题,再用你完成的工作去兑换工资。
好,那你的经验、学识又是怎么来的呢?
对,就是你曾经用注意力在课堂上,在工作中兑换而来的。
再比如说,你想拥有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你该怎么办?
如果你只是留点钱给对方,或者人在她身边,心里却想着外面的人和事,那你们是不会幸福的,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得用你的注意力去交换得到,你得心里有 Ta,眼里看着 Ta,用行动去关心、爱护 Ta…
所以你看,你的一切价值创造活动,最终都是你由你的注意力交换得来的!
想想,你唯一与生俱来的、可以自主控制的、并且还能拥有生产力的,除了注意力,还有什么?
没有了!
注意力,就是你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好,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 2 点:
1. 财富的基础是交换,你想获得财富,你就得用其他东西去交换。
2. 那用什么东西去交换呢?什么东西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呢?答案是你的注意力,你与生俱来、可以自主控制的、并且还能拥有生产力的,就是你的注意力,你未来的一切财富,都将通过注意力交换得来!
那注意力的价值到底大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使用好自己的注意力呢?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
回想过去一周,你每天的注意力,都用来交换了些什么东西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你该如何使用自己的注意力?
hi,你好,我是谢春霖,今天我们接着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1 个核心认知:注意力。
注意力的价值有多大?
上节课我们说到,你最宝贵的财富其实是你的注意力,你未来一切的财富,都将通过注意力交换到的,那你知道,注意力为什么会那么重要,它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吗?
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但是又非常诡异的实验,它叫做:双缝干涉实验,它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就是你用一束光去照射两条平行的细缝,然后你就会在细缝后面的幕布上,看到一组明暗相交的干涉条纹,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一张这个实验的图示:
好,为什么我说这个实验很诡异呢,因为这个实验啊,它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实验中的那束光,在你不对它进行观测的时候,这个「光」它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当你开始观测这个「光」,这个「光」竟然变成了粒子形态!
什么意思?
就是说,你的这个观测行为本身,它竟然影响了客观事物!
好,这个结论就有点夸张了,因为你看,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那么,是否也就意味着,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观察事物的这个行为,都在影响我们看到的事物本身呢?
换句话说,就是你看或不看某个东西,这个东西将是不同的东西,你的注意力正在影响这个世界!
好,这个结论,你听着是不是感觉有点反直觉?但事实上确实如此,尤其是在目前的这个互联网时代,这种效应它甚至已经被数据化了。比如说,你阅读一篇公众号文章,文章的阅读量就会增加了「1」,而如果说,这篇文章的阅读量非常多,那么公众号的运营者就可以把这些阅读量一起打包卖给广告商,现在一篇阅读量在一万的文章,差不多广告的价格是 8000 块,你看,你只是看了一眼文章,其实就帮对方增加了八毛钱的收入!
再比如说,你现在正在收听的这个专栏课程,因为你的收听,我们专栏对外显示的收听人数就增加了一位,而如果我们专栏收听的人越多,就会吸引越多人也来收听,最终形成羊群效应。
这也就是说,你听或者不听,正在影响着我们这个专栏的生死…
你可以想象这么一个景象,注意力,它就好比是你眼睛里发出的一束能量,当你关注某个东西的时候,你就是在给它输送能量,你就是在改变着它!
缺乏对注意力的管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好,注意力很重要,那你想一想,你平时是怎么花费你的注意力的呢?
第一种情况,很可能,就是被浪费掉了
比如有些人,走在大街上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他就会特别好奇,想过去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结果一看就是半小时…
还有些人,特别喜欢关注一些明星的动态,比如某某歌手最近参加了一个大会,竟然拿了一个冠军,你特别不开心,唱的那么差,为什么还能得奖呢?一定是黑幕!还比如,谁和谁最近爆出了地下恋情,你特别吃惊,心想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我怎么不知道,然后就去百度疯狂的搜索…
还有些人,整天喜欢琢磨各种国家大事,比如南海局势的下一步对策,我国对外的贸易政策该如何改善…分分钟你会觉得这哥们儿在在公司干销售,真的是太屈才了!
但仔细想想,上面说的这些事儿,要么是和他没有关系的,要么就是离他十万八千里的,他的注意力其实根本触及不到它们,这份注意力产生不了任何价值。
而如果你也把注意力投放在了这些地方,就是完全被浪费掉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被别人收割掉
好,既然你的注意力那么值钱,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来用你的注意力赚钱。
比如,在美国有一本畅销很多年的书,书名就叫《注意力商人》,里面的内容很直白,它说:「对,我们就是要把用户的注意力以极低甚至免费的价格过来,然后高价卖掉」
书中有一系列的方法论,教商家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吸引你的注意力,比如越低俗的内容,越反常的谣言,越可怕的消息…它们越能吸引你的注意力!
总之,真不真不重要,对不对不重要,你看不看才重要!
你看的报纸、电视、网页、公众号、追的各种剧…这些看似免费的内容,24 小时围绕在你的周围,不停的诱惑你,希望你能看他们一眼,而你一旦将注意力交给了他们,就马上会被无情的收割掉,然后一起打包卖给广告商,谋取暴利!
为什么现在拥有一个百万粉丝的公众账号或者微博账号那么值钱?
因为你一旦选择了关注了他们,就意味着对方已经锁定了你未来的部分注意力了,那么既然你未来的某部分注意力,注定会来到他们这里,那么他们自然可以把这部分未来确定的收益,现在就一起打包出售了!这就是他们值钱的原因。
这是第二种情况,被别人收割掉~
那第三种情况呢?
第三种情况,就是被人利用
既然你的注意力,会对关注的事情产生影响,那么别人是否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故意让你看到他们想让你看的东西,并达成他们的目的呢?
这个当然可以!
比如,2016 年的美国大选,特朗普就利用社交网络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某些还处在摇摆阶段的选民刻意投放有倾向性的内容,从而影响他们的选择!
除了以上三点,缺乏对注意力的有效管理,还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国内曾对 1000 多名违法犯罪青少年调查,然后竟然发现其中有 75% 的人,曾经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障碍,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
所以你看,在这样的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如果你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注意力,自然有人会替你珍惜,你不管好自己的注意力,它们就会随时被其他人收割、利用…缺乏对注意力的有效管理,甚至会对你的性格、行为能力等产生严重的影响…
那你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哪里呢?
有 4 个方面,会给你带来非常大的回报:
第一,当然是聚焦在能产生价值的事情上
比如说,你现在手头上正在编辑的文案,你嘴边正在不停念叨的明天会议中要做的发言,电脑上一组组待统计的数据等等…
当你开始工作的时候,你得全神贯注,不能让任何杂念杂事闯入,争取让自己进入一种叫做「心流」的状态,不然效率就会变得非常低。
关于如何排除杂念、如何进入心流状态,我将在第二季的课程当中,再做详细的讲解。
第二,是人际关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亲密关系
现在的很多事情往往都不是一个人可以搞定的,你需要团队,需要社会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特别是一些大机会,你可能需要大家的帮助才能抓住。所以,你得未雨绸缪,你需要提前开始构建自己的人脉圈。
不过,相对于社会上的人脉,你更加应该注重的是「亲密关系」,为什么?
很多事业上比较成功的人,他们的注意力大部分都会放在工作的事情上,留给家人的时间就会比较少,短期看没什么,但是时间一长肯定会影响亲密关系,而亲密关系一旦破裂,就会对你各方面都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工作之余,千万别忽略了对家人的关注。
第三,寻找新的趋势
你需要将注意力投入到寻找新趋势上,为什么?你可能非常勤奋,但在趋势面前,一个人的努力相对来说就会显得很渺小了,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你说是因为风吹下来的?还是树枝没有抓住它?其实都不是,造成这个结果最重要的因素,叫做:季节,季节是什么?季节就是趋势。
如果你能找到时代中的大趋势并顺势而为,那么,同样的努力你将获得数百倍的回报。
那么,你该如何才能找到这些新趋势呢?先别着急,这是你需要升级的第九个认知,我会在之后的专栏中再详细讲到。
第四,是自我成长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除了上面说这些方向之外,你应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花在自我成长上!
为什么?如果都花在工作上不是能产生更多的收入吗?
这个就得看你想要现在的收入,还是未来的收入了。
人和人的注意力所能产生的收益是不同的,是有能量密度的高低的。
比如,你最近在关注「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你想加入进去,不过巧了,阿里巴巴的马云也在关注这个行业,那你说,你们两人对这个行业所能带去的影响,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当然不同了,而且可能将会有数量级的差别。
有句话叫做:隔行如隔山,意思是说「跨行」这件事是很困难的,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你为什么却经常能听到跨界成功的案例?是现在行业之间的鸿沟变小了吗?
其实并不是,你去深入了解一下这些跨界成功的人,他们有什么共性?
你会发现,他们都是「自身能量很强」的人,什么意思?
就是他们在跨界之前就已经获得过成功了,他们的经验、学识,能力;积累的资金、人脉、社会资源等等都非常的厚实,这些都能为他们的注意力进行赋能。虽然,他一天也只有 24 小时,但同样的注意力,能产生的价值就要比普通人大很多,因此,他们跨界的成功率会更高!
好,那你如何也能成为一个「能量密度」很强的人呢?
那就是,把你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到自我的成长上,比如:每天看一小时的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每天写一篇日记,总结一下今天的得失;每周发表一篇文章,帮助他人的同时,梳理一下自己的本周收获…
刚开始,这样的效果也许会很小,小到你根本察觉不到,你会觉得,今天看了一小时书,好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嘛。但是,你要知道,能量密度的提升是符合指数增长的,你每次看完书的收获虽然很小,比如能力只是增长了 1%,但如果你能坚持 1 年,你猜,你的能量密度会增长多少呢?
答案是:37.8 倍!
对的,你只是每天多看一小时书,每天进步 1%,一年之后,你就会比现在厉害 38 倍!
当然,你别太纠结这个数字,这只是个象征意义,你懂的。
因此,最终人和人的差别,不是我们通常所感知到的几倍的差距,而可能是几百倍乃至几万倍的差别!
将注意力尽量都花在自我的成长上,你会获得最高的投入产出比,这也许是你一生,听到过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
至于那些整天管不住自己的注意力,将它们随意浪费掉,被别人收割、利用…凑着事不关己的热闹、聊着远在天边的八卦,而从来不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的人,如果他们能获得成功,那么天理何在?
好,再回这个章节开头的那个问题:
「如何才能实现财富自由?」
我给你的回答是:「请用你的全部注意力来交换吧!」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讲了 3 点:
1. 你的注意力将会影响这个世界,它像一束你发出的能量,你把它发射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改变,你的关注能决定一个公众号的生死,当然也能决定你自己的成功与平庸。
2. 如果你不能有效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那么它们将会被浪费掉、被别人收割、利用,甚至会对你的性格、能力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3. 人与人最终的不同,都是由你每天 24 小时的注意力投放在哪里所决定的,有 4 个地方值得你去投资自己的注意力:1)专注当下的工作;2)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3)新的趋势;4)自我成长。而将注意力投入在自我成长上,长期积累下来所导致的能力、财富、生活品质等各方面将会有数百甚至数万倍的差别!这可能是你一生听到过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基于目前的情况,你觉得如何安排你每天注意力是最合理的呢?请列出你的花费清单与我们分享。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世界上只买卖一种产品
hi,你好,我是谢春霖,今天我将开始 为你升级 关于财富的第 2 个核心认知。
今天,我们先从一个人开始讲起,他是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他读书超级勤奋,是当时我们班的学霸,当年,他是因为高考才来的上海,不过时间一久呢,他就习惯在这里生活了。所以,他想毕业之后也留在上海发展,想在这里买房、成家,他甚至想把自己的父母也一起接过来。
因为成绩特别优秀,他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比我们都要高,起薪就是 5000 块,要知道,当时一个毕业生能拿到这个收入是非常少见的。不过,为了攒齐买房子的钱,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工作特别努力,下班后呢还会去接一些私活,所以收入增加的非常快…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时间几乎都被工作占满了…
一开始,这种方式的效果很明显,不出 2 年,他的收入差不多就能达到了 1 万块左右一个月了,而那个时候,我们其他同学差不多也就在五六千的样子。
就这样过去了很多年,最近,我们在微信上有一次聊天,他突然告诉我说他想回老家发展,我非常的震惊,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确实在上海结了婚,但是并没有买房,因为还买不起,目前收入差不多也就 1 万 5 千块左右,再扣除七七八八的所得税、社保,房租、还有些必要的生活开支,一个月其实剩不了多少,所以感觉买房是没什么希望了,因此他打算回老家发展…
聊天的最后,他甚至开始有些抱怨,他说,现在是有点搞不懂了,一个小姑娘,为什么弄个直播,唱唱歌、跳跳舞、喊喊麦,一个月就能收入 10 万块?为什么他那么努力,还不如别人长得好看?
对啊,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位勤奋到感天动地的同学,却最终「输」给了这些 20 多岁的小网红呢?
真的是因为时代变了吗?
还是这个社会不看努力看颜值了呢?
其实都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用不同的方式售卖自己的时间!
什么意思?
我们每天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对吧?而如果,你在某段时间内做的某件事情能产生价值,并且,你还把这部分价值变成了收入,那么就相当于「你把这部分时间给出售了」。
比如你花了 2 个小时,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报社,并拿回了 500 元的稿费,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看做是:「你把这 2 小时卖给了报社,价值是 500 块。」
而如果你用这累计产生的价值:500 块,去除以你创造这些价值所用的时间:2 个小时,那么,就可以得到你平均每小时的时间价值为 250 块。
这个 250 元,我们就称它为你的:「时间单价」。(我在文稿中放了具体的公式,你可以点开看一下)
好,那如何衡量你在一定期间之内创造了多少价值呢?
那么,你就需要拿你的「时间单价」去乘以「能产生价值的时间」,就可以得出你在这段期间之内的「个人生产总值」,也就是:
举个例子,比如你一天工作 8 小时,时间单价为 100 元,假设,在这 8 小时内,你没有偷懒,你全神贯注的在创造价值,那么你这一天的「个人生产总值就」等于 100 元×8 小时=800 元,也就是说你的老板花了 800 元,买了你一天 8 小时全神贯注的工作时间。
当然,如果你学习过上一课你就知道,如果你只是在公司渡过了 8 小时,而没有把注意力投入其中,是不会产生价值的,所以,这里特指的时间是「能产生价值的时间」。因此,从这角度你就能看到,拥有时间并不一定等于能产生价值,你的「时间单价」可能很高,但是由于每天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少,也就是「能产生价值的时间」很少,那么你的「个人生产总值」就会很低。
如果你吃过回转寿司,那么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时间就像在你身边的一个个不断往前流走的餐盘,而你作为厨师,你只是站在边上是没有用的,没有人会买空盘子,你得集中注意力制作寿司,然后把它们放到餐盘上,才能把这部分「时间」卖出去,不同的厨师,放上去的寿司还都不太一样,所以价格也会不一样。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偌大的回转寿司店,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将这些从自己身边流走的时间餐盘装满食物,并出售给其他需要的人;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购买其他人所出售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这个世界只会交易一种产品,那就是:「时间」,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商人!」
好,那具体该怎么做一个更有钱的时间商人呢?
那么接下来,我来说一下时间商人的四种模式:
第一种方式:零售时间
我们回到前面的故事,如果我们从「个人生产总值」这个公式来分析,你就能明白我那个同学和网红的收入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了。
我同学的那种方式,他的本质是在用自己的「勤奋」增加「能产生价值的时间」:别人工作 8 小时,其中 3 小时偷懒,而他全神贯注工作 8 小时;别人下班后就去约会,或者休息,而他要接私活,这又增加了 3 小时…
因此,时间一长,他就会获得和他付出的时间成正比的收入提升,别人一天创造价值的时间是 5 小时,而他是 11 小时。所以,当大家的时间单价都差不多的时候,他的收入就能是别人的一倍。
说到这里,你可能意识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他这种增加收入的方式是有极限的,因为一天只有 24 小时,除去必要的休息时间,留给他还能填满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
第二,这种方式兑换成收入还要再打一次折,因为购买他时间的这些老板们也需要赚钱,因此,就会在他的个人生产总值里再剥去一层利润…
另外,也正是由于他的勤奋,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到了工作上,而缺少了对个人成长的投资,虽然收入看上去是增加了,但由于做的工作内容,还是基础的工作,也就是「时间单价」并没有提升,所以,一旦没有了还能用来工作的时间,他的收入也就遇到了极限…
像他这种把自己的时间出售给个人或者公司的方式,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时间给「零售」出去了。
这种方式不仅包括「在公司打工」这种方式,也包括下班后接私活、做兼职等等,比如这段时间很火的一些共享职业,像:专车司机、兼职快递员、家厨、上门美甲师等等…这些工作的本质都是帮助你把剩余的个人时间给利用起来,再零售出去。它们短期内,确实可以帮助你增加收入,但是这种方式是有极限的,而且会占用你很多原本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时间,长期来看,这并不划算。
那么,如果你正在在这种模式下,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收入呢?
首先,你需要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
一天能出售的时间是有上限的,但「时间单价」的提升在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比如中国知名的打工皇帝唐骏,NBA 中的很多球星,年薪可以达到上亿元。
哇,好高,看来打工也可以获得高收入,那具体你该怎么做呢?
方法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之前也提到过,就是将你的注意力尽量的投入在自我成长上,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在垂直领域里的专业水平…
另外,你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
你工作的时间不等于你能产生价值的时间,而你的收入,只和你「能产生价值的时间」成正比。所以,你千万别以为在工作中偷个小懒能让你躺着赚钱,心里边想着:「反正做多做少,每个月收入还是那么多。」
如果你把时间周期拉长,关注你 10 年、20 年的总收入,那么你就会发现,这种想法所带来的「总损失」是非常大的…
好,先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再管好自己的注意力。
最后,在这种模式下,你还得想办法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
好,这是我同学的那种时间商人的模式,也就是:零售时间。
那么,网红小妹她是用的什么方式呢?
她用的就是第二种时间商人的模式:批发时间。
第二种方式:批发时间
我们再回顾一下刚才说过的那个公式:
如果你忘记了,可以点开文稿再看一眼。
看着这个公式你思考一下,如果你想要提高个人的生产总值,那么除了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或者挤满自己的时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你看,公式右侧使用的是:「能产生价值的时间」,你把个人的时间出售给公司,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时间给「零售」出去了,那么这种出售时间的方式确实是有极限的,一天顶多 24 小时。
但如果你把创造出的价值,同时卖给很多人呢?
比如说,你做一次 2 小时的演讲,当你面对 1 个人的时候,你需要花 2 小时的时间,每小时收费 100 元,你的收入是 200 元;而如果你面对的是 100 人,你依然只需要花 2 小时,但实际「能产生价值的时间」是多少呢?
对,变成了每人 2 小时,也就是总共是 200 小时,你的个人生产总值就等于 100 元×200 小时,等于两万元!
这就相当于你把自己的时间给「批发出售」了!
你发现了没?通过这样的方式,那部分「能产生价值的时间」可以横向扩展,不再受每天 24 小时的限制了,它理论上可以变得无限多! (你可以打开文稿,看一下我为你准备的示意图)
好,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网红的模式:虽然网红直播的内容,普遍来讲含金量都不高,姑且算你平均看一小时的网红直播,可能会给这些网红小妹打赏一毛钱,也就是她的时间单价只有一毛钱一小时。但是,有 20 万人同时在看她的直播啊,因此她这 1 小时的个人生产总产值是多少?
就是「20 万」乘以「一毛钱」,等于 2 万元!
如果你还记得上一课的内容,你还可以帮网红小妹优化一下她的商业模式,比如把这 20 万人的注意力收割掉,再一起打包卖给广告商可不可以呢?
当然是可以,这样她的个人总产值可能又会翻一倍!
所以,我那位同学真的别急眼,一个有 20 万粉丝的网红小妹,她的个人生产总值确实可以是你的几百倍!
他们俩看似比的是「价值」,但其实,比的是「模式」。
除了网红,社会上还有哪些人是用的这种模式?
对,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演艺明星,一线明星一年的品牌代言费平均在 500 万左右,而他们的出场费可以达到 200 万/场;拍一部电影,片酬可以达到 3000 万;而如果是顶级明星,比如成龙,他巅峰期的时候,一部电影的片酬将高达 8000 万!
那么高的收入,并不是因为他们在「被买断的那个时间段内」产生了这么高的价值,而是因为他们所创造的产品,比如歌曲、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甚至是自己的一张照片、一个微笑…都可以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被复制成无数多份,然后批发出售!
所以,在娱乐圈里,唱歌水准、颜值、表演技巧…这些所谓的硬实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这些是基本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气!其他的能力都是用来帮助他们增加人气的。
一个明星,有多少人喜欢,就意味着他的作品能有多强的「批发能力」。因此,他们除了提高自身的技艺之外,还得不断的创造热点话题,参加各种综艺节目,让自己出现在各大媒体上…
这些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人气,因为「这」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他们还得保持三观端正,品行优雅,为人师表,为什么?
因为万一人设塌了,没人喜欢了,他们就失去了最重要的能力:「批发时间的能力」,虽然这个时候他们各种演艺技能一点都没变,比如唱歌还是那么好听,但就是没人喜欢了,因此时间就无法被大量的批发出去了,他们也就没那么高的价值了。
除了演艺明星你还能想到什么职业?
对,还有「畅销书作家」也是这个模式中的代表人物,比如英国著名小说家 J·K 罗琳,她凭借一本《哈利波特》总共赚取了 11.5 亿美金!一度因此成为了英国最有钱的女性之一。
好,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哇,这太棒了!我也要做一个网红,或者开始自己写书,将自己的时间批发出去!」
但别着急,我们还有另外 2 种「更高级的时间售卖方式」要告诉你,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说了 3 点:
1.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其实都在经营同一种产品,叫做时间,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商人。
2. 你需要记住时间商人的一个核心公式,就是:个人生产总值=你的时间单价×能产生价值的时间。
3. 今天我们讲了时间商人的 2 种模式,分别是:零售时间和批发时间,想要提高零售时间这种模式的收益,你需要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以及管住自己的注意力,而提高批发时间这种模式的收益,你需要思考如何将提你产生的价值复制成无数多份,并同时出售给很多人。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现在正在零售自己的时间,还是批发自己的时间呢?你接下来会用什么办法提高自己的个人生产总值?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见~!
做更高级的时间商人
今天我们接着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2 个核心认知:时间商人。
上节课我们说了其中的两种,分别是:零售时间和批发时间,今天我们把剩下的两种说完。
第三种方式:买卖时间
买卖时间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能零售,或者批发出售自己的时间,那么,你是不是可以购买别人的时间呢?
当然可以,不仅可以,而且我们时时刻刻其实都在购买他人的时间,比如你正在使用的手机;你家里的水、电、煤气;你住的房子;你身边的那张桌子…其实都是别人用自己的时间制作出来的。
你看似是在购买产品,但其实你购买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这个产品放到你的面前而消耗掉的所有参与人员的「时间」。
好,这时候你心里可能会有个疑问:「我为什么需要买他们的时间,而不是自己做一个呢?」
这里边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做成本太高了,而且效率极低。
比如一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售价差不多 1 万块,你感觉挺贵的,但如果真让你自己去造一台,可能给你 1 个亿,再给你 1 年的时间,你也不一定能造出来…
第二个原因,是花同样的时间,你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你目前的月收入是 1 万块,那么按每个工作日 8 小时来计算,你每小时的时间价值就是 62.5 元。那么,如果一件事能够帮你节省 1 小时,而所需的费用又低于 62.5 元,你就应该花钱买,而不是自己动手,对吧?
比如,你正在工作,突然想要去买杯咖啡,但是一来一回可能需要花你半个小时的时间,而如果有个人愿意帮你去买回来,并且需要你支付的酬劳是 20 块的话,那么,你会选择付钱让他帮你去买,还是剩下这 20 块,自己去跑一圈呢?
正确的选择是,你应该马上支付这 20 元让他去帮你买,而不是自己去跑一圈,因为你按你每小时 62.5 元的时间单价来计算的话,你自己去跑一圈的成本将更贵!
但是,现实生活中呢,大多数人往往都会选择去做一次赔本的买卖…
所以,时间>金钱,能买到的都是便宜的。
好,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件事,就是企业为什么会花钱请你来工作,而不是老板自己去做,或者找公司其他人来替一下呢?
结合上面的公式你思考一下,有两种可能:
第一呢,是你在某方面更专业。
比如你懂人工智能,而他们团队里没人会;如果他们自己从头去学的话,成本太高,结果可能还没你做的好,因此,你的加入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补齐这个能力,你就被雇佣了。
第二种情况呢,就是你可以成为他们的帮手。
公司里还有一类事,就是难度不大,但是又不得不做,还特别花时间的事情,比如一些基础的文案编辑工作、程序编译的工作、或者重复度比较高的工作,还有类似前面提到的去买一杯咖啡之类的跑腿的活…这些总得有人干吧,如果让老板、或者某某专家自己去做,时间成本就太高了,同样的时间他们能做更有价值的事。
因此,他们就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节约时间,比如经过一些培训,就可以帮他们把这些不得不做、又价值有限的事情给包元了,让他们能更专心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这类员工公司也需要。
所以,其实任何公司里主要就是这两大类员工:
1. 创造价值的员工
2. 提升效率的员工
(在文稿中我放了一张示意图,你可以点看看一下)
因此,如果你不能给团队提供他们缺少的价值,又不能帮助团队提高效率,那么你对公司来说就没什么用,你的前途就比较担忧了。
其实作为公司也一样,在招聘员工和管理团队的时候,就得分清楚谁是创造价值的,谁是提升效率的,要让适合的人才匹配适合的岗位,比如你为了奖励优秀员工,提拔了一位技术大牛去做管理,或者让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去负责设计一个产品,那就是把创造价值的人才和提升效率的人才给搞反了,结果就会很悲剧…
所以,并不是说「买卖时间」的这种方式就是让你去办个公司,然后花点钱买一堆人的时间,再把它们卖出去,这就能赚差价了,如果那么简单,就不会有那么多创业失败的人了。
好,那这个模式该怎么用呢?
「买卖时间」的本质其实是一个种放大器,就是它得先看「你有什么价值」。
比如你文章写的不错,很受大家喜欢,用半天时间写的一篇文章,就能换来 1000 元的稿费,很厉害,但是现在你只有一个人呀,除了写稿的时间,你还得花时间寻找甲方,沟通需求,还得自己配图、排版,收集各种案例素材…这些得用去你很多时间,所以你一个月真正能用来写稿子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总价值也并不高,那怎么办?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招人来帮助自己了,你可以先找效率型的人才,培训他,让他帮你节省时间,比如帮你去和甲方沟通需求,给你写好的文章去配图、排版,帮你收集各种需要的案例素材,你只需要专心写文章就可以了,虽然说多请了一个人,看似成本提高了,但是你创造价值的时间变多了,原来一个月只能写 10 篇文章,现在能写 20 篇了,那么减去新增的人员工资,总收入反而提高了。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你可能又会有新的想法了,比如我写的内容既然那么多人喜欢,为什么不直接自己运营一个公众号,经营自己的粉丝圈,让内容的价值变得更大呢?
当然可以,可是你并不会经营公众号啊,也不知道如何让公众号拥有商业价值,你只会写文章,怎么办?
对,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招聘「创造价值的人才」进入团队了,你不需要自己去学如何运营一个公众号,或者学习如何将公众号变现,这些学习成本很高,你直接把这些领域里的人招募进团队就可以了,你还是只管写文章…
你看,这就以「你」为核心,然后用「买卖时间」这个模式来不断放大你原有价值的过程…
好,这是第三种时间商人的模式:「买卖时间」,下面我们来说最后一种模式:收时间税。
第四种方式:收时间税
这也是最高级的一种方式,用一个你非常熟悉的名词来解释,那就是:平台。
平台的收入模式是什么呢?
就是你并不需要自己去出售时间,而是创造出一个平台,让其他人到你这个平台上来自由交易他们的时间,而你,只需要对他们的每一笔交易进行「抽税」即可。
什么是抽税?就比如国家是一个平台,你每个月的工资超过一定金额之后(比如 2019 年的标准是 5000 元),那么你就需要向国家缴纳一部分原本属于你的收入,这笔缴纳出去的钱就叫做「税」,而这个过程中国家作为平台并没有直接向你出售商品或者给你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比如说像淘宝、微信、滴滴专车…还有国外的类似亚马逊、Facebook、Uber、苹果的 AppStore…还有类似证券交易所,赌场…这些都是平台,他们不直接向用户出售商品,而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尽可能多的人在上面进行自由的交易,而他们,只需要从平台上的每一笔交易中,抽取一部分做为自己的收入即可。
你可以看到,当平台上的人越多,交易量越大,平台能抽的税也就越多,因此这种方式一旦成型,在保证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它们就能像印钞机一样,源源不断的给平台赚很多钱。
这是不是听着很诱人?
确实,这种方式太赚钱了,因此许多创业者都对它趋之若鹜,动不动就说自己要做一个平台,但结果呢?
结果往往是:平台是做出来了,但没有人来…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平台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很多创业者把这点其实都给搞反了,他们喜欢上来就把什么都想好了,咔一下,做一个顶层设计,先把平台这个「空壳子」搭出来了。然后呢?然后就开始即找卖家又找买家,然后发现没有买家,卖家不愿意来;没有卖家,买家来了没东西买…怎么办?结果恶性循环,最终两边都没有人。
那平台应该怎么做?
几乎所有成功的平台,都是从一个单点开始慢慢演化出来的,什么意思?
比如说,腾讯是从 QQ 这个即时通讯软件开始的、亚马逊是从自营网上书店开始的、Facebook 是从校园内的一个女生比美网站开始的…你想做平台,只有先瞄准其中某一端的用户,让他们对你的工具或者产品产生依赖,专心服务好他们,把他们先养大,等有了充足的流量之后,另外一端也就慢慢能自己长出来了。
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表示不服,说:「可以烧钱啊,我可以即补贴买家,又补贴卖家,如果效果不明显,那就加大力度!你看打车软件不就是这样烧出来的吗?」
好吧,土豪,我们还是做朋友吧…
不过,很可惜,这还是只看到了表层,平台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网络效应,或者说网络效应也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能不能对平台上的人「赋能」?
什么意思?
我们再回到那个公式:
一个卖家,选择你的平台,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帮助他的个人生产总值变的更高的,而通过之前的学习你已经知道,想要提高一个人的生产总值,有两种方法:
第一,提高他的时间单价。
比如说他是做知识付费的,你的平台能否帮助他在写内容、编辑内容、录制内容、声音优化、个人品牌塑造、专家指导…等等方面进行赋能呢?让他可以通过你的工具,将课程录制的更好,或者制作的效率变得更高?
第二,提高他能产生价值的时间。
就是让他的创作能更快的触达更多的用户。比如你现在平台上有 1000 个做知识付费的讲师,现在来了 10 万用户,请问用户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你又如何保证这 1000 个讲师在这里都有市场?又如何让其中的优质内容获得更多的用户,让劣质的内容自然淘汰?如何让新的优质内容,迅速脱颖而出?
因此,你可能需要引入数据智能来优化供需匹配…
所以,如果你只是做了一个叫做「平台」的外壳,让双方仅仅拥有了一个可以彼此进行交易的「地方」,却没给他们「赋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过来?还心甘情愿的被你抽税?
这就像你买了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空地,然后告诉所有人,说:「你们可以到这块场地内进行随意的交易,不过我并不保证你们的资金安全,我也不保证场内卖的都是正品,场地里也没其他东西可以看、可以玩..但是我却你们有个要求,就是对你们的每笔交易要抽 5% 的税,你们愿意来吗?
好,都不愿意来?
那每个进来的人我补贴给你们 2 块钱,有没有愿意来的?
…
所以,抽税,抽的到底是什么?抽的就是你为他们赋的能所带来的「额外价值」对应的报酬。
因此,如果你想做平台,就先别去做什么顶层设计,也别迷信什么网络效应,傻乎乎的拿钱去干烧,你要先想清楚的是:「你到底能如何为用户赋能?」
当你能把这点做到极致了,所谓的「平台」它就会自己慢慢演化出来了!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说了时间商人的后面两种方式:
1. 时间买卖:它的本质是一个放大器,通过买入别人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效率、提高时间单价、扩大生产规模。
2. 收时间税:建立一个平台,让尽可能多的人在上面出售自己的时间,而你通过收税来赚钱。平台不是原因,而是结果,你想做平台,就得先从单点出发,想清楚你能为谁赋能。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还看到哪些买卖时间、或者是收时间税的商业案例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富人越富,普通人如何逆袭
hi,你好,我是谢春霖,今天我将开始为你升级关于财富的第 3 个核心认知。
今天,我们从一部纪录片开始说起,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做《人生七年》
它拍摄于 1964 年,至今已经有 50 多年了。纪录片讲述的内容是记录英国的 14 个孩子,从他们 7 岁的时候开始,每隔七年就采访他们一次,目的是去了解一下他们这 7 年的生活变化。
这 14 个孩子呢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有些来自上流社会的精英家庭,有些则来自普通的中产家庭,还有些呢?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家庭,甚至是孤儿院。
这部纪录片,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去回答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就是:「你出身的家庭环境能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也就是,富人的孩子是否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是否还是穷人?我们的社会阶级是否已经开始固化?」
好,你猜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停留 3 秒)
我先留个悬念,你可以暂时先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听我给你说另外一个案例:
还有一个关于财富分配的模拟游戏,也特别有意思,它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假设,在一个房间里面有 100 个人,每人手里呢有 100 块钱,他们现在在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每一轮,每人都需要拿出一块钱随机给到另外一个人。
那么请问,当这个游戏进行了数万次之后,这 100 个人的财富,最终的分布形态会是怎么样的呢?
有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一种,是平均分布,也就是大家都差不多;
第二种,是正态分布,就是少数人有钱,少数人没钱,而大多数人都处在平均水平;
第三种,是幂律分布,就是大多数人都没钱,只有极少数人非常有钱。
我在文稿中放了这三种分布的示意图,你可以点开看一下:
好,你可以把这个游戏看做是真实世界里财富分配的简化模型。
假设,每个人是从 18 岁开始进入这个游戏的,每天玩一次,一直玩到 65 岁退休。那么从 18 岁一直到 65 岁,差不多是 17000 多天,所以,我们的游戏也模拟执行 17000 次。
游戏中,我们设定的每个人每次都需要拿出一块钱的这个行为,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日常消费」;而获得一块钱的人,可以看作是提供了一次服务而获得的报酬。
分配的方式,设定为完全随机是为了游戏更加公平,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提供同样的服务,而每次服务获得的收入也是相同的。
然后,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在过程中也不设置负债,也就是说,如果你没钱了,这一轮就不必再拿出 1 块钱进行分配,而是等到哪次能从别人那里获得了新收入之后,再继续参与分配。
好,我们来看一下这样的模拟,最终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
(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每次模拟结果的统计示意图)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模拟实验: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财富都是一样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开始逐渐拉开,并且越拉越大,最终这次模拟的结果是:前 10% 的人掌握着超过 30% 的财富;而前 20% 的人掌握着超过半数的财富;最有钱的人拥有 417 元,是初始值的 4 倍多…
而其中超过 60% 的人已低于初始值的 100 块;超过 40% 的人已不足 50 块…
也就是说,这次财富分配的模拟结果接近于刚才说的第三种情况,也就是幂律分布:大多数人都没钱,只有少部分人非常有钱。
注:横轴代表财富的排名,越往右侧财富越多;纵轴代表财富的数值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即使在最公平的环境下,哪怕财富的分配方式完全随机,最终的结果也会是少部分人掌握着社会大部分的财富。而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富人掌握的资源更多,他们获得财富的概率也会比穷人变得更高,因此,这个数值的差距会变得更加明显…
好,我们再来做一次实验,看看如果其中有一群人是富人的孩子,也就是将他们的财富初始值设定的比普通人更高,那么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
这次,我们假设这 100 人当中有 10 个人是富二代,他们的财富初始值从 100 块调整为 500 块,而其他人呢,则保持不变,然后我们重新运行这个游戏 17000 次(点开文稿,你可以看到第二次模拟结果的统计图):
这次的实验结果,整个财富分布的图形和第一次基本一致,而富二代,几乎全部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10 大富豪中富二代占了 9 名!!
富人的孩子,依然还是富人,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
好,我们回到开篇《人生七年》的话题,
前面我们留了一个悬念,就是这 14 位小孩,经过 50 年后,最终他们都各自变得怎么样了呢?
你猜的没错,和这个模拟游戏的结果几乎一致:
l 那些来自上流社会的孩子,他们从小的教育更好,现在成年之后,他们做着更高级的工作,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现在还在上流社会…
l 而中产阶层的孩子呢?他们里面的大多数人做的工作,和当初自己的父母一样,都是类似于教育或者公益类的普通工作;
l 而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呢?他们更早的离开学校、更早的开始恋爱、结婚、生子…现在做的,也都是些低端的工作,比如保安、修理工、清洁工…等等;而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孩子也同样因为无法从小获得良好的教育,而正在继续重复他们这一辈子,类似的生活轨迹…
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这个社会似乎真的已经「阶层固化」了!
但是,这其中有一位叫尼克的孩子,他却是个例外,他小时候在一个偏远地区的小学读书,但是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考上了牛津大学,后来还去了美国,当上了物理教授,他竟然意外的突破了阶层壁垒!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和尼克一样,都是一群普通人,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想要改变命运,我们该怎么办?
再回到那个财富分配的模拟游戏,现在,我们开始进行第三次模拟…
我们这次还是假设 100 个玩家里有 10 个富二代,他们的财富初始值为 500 块,剩下的人还是 100 块。但是这一次,我们设定普通的 90 人里面有 10 个人比别人更加努力,比如说更努力的工作、更努力的学习,从而获得了 1% 的竞争优势,从数据上来看,就是随机获得财富的概率提高了 1%。
那么,这样的结果会如何呢?
(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第三次财富模拟的结果示意图)
最终的分布图基本没什么变化,还是幂律分布,而且富二代也全部都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富人的孩子依旧是富人…
但是,我们却看到了那 10 位特殊的玩家竟然有 6 人进入了财富榜的前 20,而且还有一位成为了整个游戏的首富!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你只需要比别人多努力一些,也许,你就能拼搏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感谢这个残酷的世界,还留给我们普通人一线生机…
所以,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呢?
答案是两个字:「努力」!
好吧,说到这里,你肯定以为我又在给你灌鸡汤了。
但是,你真的以为我今天想跟你说的是「努力」吗?
不是,努力其实并不是重点,而且要做到努力也并不难,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离成功如此遥远呢?
那是因为,真正难做到的,不是努力,而是坚持!
刚才的那个模拟游戏,把「努力」的因素加入之后得到了「屌丝逆袭」的结果,但其中是有一个特别大的隐含前提的:那就是这个人得从 18 岁开始,一直到 65 岁,必须每一天都比别人更加努力,而不是 1 天、1 个月、1 年…而是每一天!
这才是真正困难的地方!
从小我们看过很多励志的电影,剧情大多是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财富与荣耀故事:比如《当幸福来敲门》、《三傻大闹宝莱坞》还有在中国曾经挺火的一部电视剧,叫做《奋斗》…
为什么屌丝逆袭的故事经常用来拍成电影?
因为太少了嘛!
为什么太少了呢?
因为这条路太难了,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
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我们并不是没有梦想,更不是没有努力过,而是未曾坚持下去!
所有的成功学都在告诉你:「你应该努力」,却从来没有告诉过你:「该如何坚持?」
而这次,我真正想给你讲的,就是我们该如何学会坚持!
那我们该如何让自己「坚持」努力呢?
是靠意志力吗?
还是去爬个雪山,走个戈壁呢?
或者是每天早上打一针鸡血、每天晚上喝一碗鸡汤?
又或者是把「坚持」两个字写上 100 遍,然后贴满整个房间?
都不是…
答案是:
不坚持!
嗯?什么意思?
任何需要靠「坚持」的事,往往都坚持不了多久。而能让你每天都乐此不疲、废寝忘食在做的事情,你大脑里根本就不会跳出「坚持」两个字…
比如喜欢玩游戏的人,他会说需要「凭意志力坚持」才能玩下去吗?不会!只要开始了,就根本停不下来,反而是想停下来,才需要靠意志力呢!一旦玩上瘾了,你抢都抢不走!
你正在坚持的,说明这件事你内心根本就不喜欢。既然不喜欢,你又为什么要期待有一天你能在这条路上获得成功呢?
那些你不需要坚持的事,才是你正在「坚持」的事。
你要做的事情,不是把不喜欢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而是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然后一生都为它乐此不疲!让自己像玩游戏一样的对它「玩上瘾」!
ok,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还能有机会让自己成功的事情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说…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说了三点:
1. 通过《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和一个财富模拟游戏,我们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未来也是穷人,这个社会的阶层正在固化。
2.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你想要突破阶层,你就得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竞争优势才行。比如,你比一般人都更加努力。
3. 努力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坚持,那你该如何学会坚持呢?答案是「不坚持」,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把不喜欢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而是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然后一生都为它乐此不疲!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1. 你有没有过「奋斗了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懈怠了」的经历呢?你当时为什么会放弃?
2. 回想一下,有哪些事情,是你不需要坚持,也能一直不停的做下去的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
今天我们接着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3 个核心认知:人生密码。
我们从美国的一所大学曾做过的一个为期 3 年的研究开始讲起,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研究人员先对一万名被试者做了一次「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测试」,其中一般读者的测试结果是:每分钟阅读速度为 90 个字左右,而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每分钟可以差不多读完 350 个字。
然后,研究人员对所有人都进行了一段时间「快速阅读的训练」,训练之后,一般读者的阅读速度提升到了 150 字每分钟,也就是翻了差不多一倍。但是你猜一下,那些每分钟可以读 350 字的人,他们提升到了多少?
答案是:每分钟 2900 字,提升了将近 10 倍!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非常的震惊,因为一开始大家都几乎认定,水平比较差的读者进步应该会更大,而事实上却正好相反…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一个人只能从优秀走向更优秀!
而反观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好像并不是这样的观念,从小我们就一直被教导说:「你得全面发展,比如你数学不错,但是英语太差,因此你得补习一下英语;你挺有自我主见的嘛,想法也很独特,但是你太自我了,你要收着点性子,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然后,我们磨平棱角,补齐短板,收起天性…
终于,我们都变成了一位…普通人…
因此,如果你是按这种策略在培养自己的能力,那么你是很难有机会实现质的飞跃的,那怎么办呢?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不普通的人呢?
那就是找到自己天生就有优势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天赋所在,然后在这里持续投入你的注意力,不断的训练,那你在这方面的技能就会像刚才说的那些在速读方面有天赋的人一样,得到飞速的发展!
那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拥有天赋的地方呢?
我们可以把天赋分成两类,一类叫做显性天赋,一类叫做隐性天赋,我先来说一下显性天赋的寻找方法:
所谓显性天赋就是那些你能看得到、摸得着、感知到的「那部分看上去比别人更擅长的」能力,那具体该怎么寻找呢?
第一种方法:寻找过去的成功经验
你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看看有没有哪些能力是你在还没有专业训练之前,就表现出比一般人更好的?比如你从来没学过演讲,但是第一次登上讲台,你就能够口若悬河,引得台下掌声不断?或者你某个领域,曾经拿过比赛的第一名? 那这些地方,很可能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第二种方法:寻找成长更快的技能
你回想一下自己的毕生所学,看看有没有哪一项技能,你的学习速度比一般人更快的?比如你以前从来没学过画画,但是一旦开始学习,你进步速度就很快,能明显甩开其他同学,这也可能是你的天赋所在之处。
什么?这两种方法你都找不到?那就试试第三种方法:做一个专业的性格测试吧!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一个叫做 MBTI 的职业性格测试最具有参考意义,它也是世界 500 强应用次数最多的性格测试工具。我原本以为自己是个很外向的人,可我的测试结果却是 INTJ 型,什么意思?就是说我的能量更容易从安静独处中获得!除此之外,这个型号的人还比较善于分析、总结、推理,善于把事情概念化,对文字、语言都很敏感…
好吧,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方向,所以才有了你今天看到的专栏文章和语音课程。
好,以上这些是寻找显性天赋的方法,接下来我来说一下更加重要的隐性天赋。
什么是隐性天赋?
就是你有没有做某件事情,能够感受到一股从内心涌上来的愉悦感?这份愉悦感可以让你一直不厌其烦的在这里花时间。
如果有这么一件事情,能够让你一直持续不断的投入,那么时间一长,你自然就会在这方面变得与众不同。
你也许想到了一万小时理论,可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愿意在一件事情上花一万小时?靠坚持吗?
这恐怕很难…
上节课我们说到过,你正在坚持的,说明这件事你压根心里就不喜欢,坚持做不喜欢的事情,你内心就会焦虑,就会想离开,就会对结果无所谓…
比如,让你对着 PPT 练演讲,刚练了 2 遍,你可能就会觉得很痛苦了,然后你就想到了要坚持,想怎么也得练到表达熟练吧…但是内心却已经开始焦虑,想要逃避,总有个声音在对自己说:「差不多就行了,你已经尽力了!」
如果你的内心一直是这种状态,这一万小时对你来说就是煎熬的一万小时,你的演讲水平,最终只会停留在「熟练」上。
而同样是对着 PPT 练演讲,乔布斯为了苹果大会,可以反反复复练 100 次,而且每一次还都能保持激情,为什么?为什么同一件事情上,有人做着很痛苦,而有人却能做的很享受呢?
那些你不需要坚持的事,才是你正在「坚持」的事。
这个不需要坚持,就能一直做的事情,就是你的隐性天赋!
这种天赋能让你从某些事情中获得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以及做完之后的爽快感!当你深陷这类事情当中时,你会一不小心,就在这上面花了一万小时;你会一不小心,竟然就变成了高手!
在别人看来,会觉得你可能是在坚持,而实际上呢,你只是乐在其中而已…
就像乔布斯,练习演讲,仅仅练到熟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做不到完美,他就绝不会善罢甘休…因此,他才一不小心,用了几万小时,成为了演讲大师。
所以,搜索一下你自己的过去,看看有没有这样一些事情,是你愿意不厌其烦的一起做下去的?而完成之后又能感觉到非常爽快的,或者做不到完美,就无法忍受的?
这些让你不厌其烦的地方、追求完美的地方、无法忍受的地方,也许就是你另一种天赋的所在,也许这就是上帝留给你的「人生密码」。
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
好,那找到自己的天赋之后该干嘛呢?
写个 ppt,做份简历,然后告诉别人,你在这块有天赋,这是你的兴趣爱好吗?
不是,你需要围绕这个天赋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
国内有一名歌手叫:李健。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一听就感觉是个学霸是吧,但是他在学校里还真不算有学习天赋的,他的室友要不就是从小看黑格尔的,要不就是会六国语言的,要不就是曾经获得过各种比赛奖牌的…
每次考试他需要非常努力才能勉强考个六七十分,而那些真正的学霸,轻轻松松 98 分、99 分…他在学习上感觉很吃力。
但是,只要有唱歌比赛,李健几乎都能拿第一!
毕业后,他去了广电总局,这企业还算不错吧?但是他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一点都不喜欢,而且自己也不擅长,那怎么办呢?于是他更努力的学习,更努力的工作,但还是经常出错,达不到领导的要求,所以他在那段时间过的很郁闷,完全没有存在感…
直到有一天,他的校友卢庚戌来找到,让他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也就是:唱歌。他这才被点醒了,于是,中国就有了一个组合,叫做「水木年华」,中国就此多了一名家喻户晓的歌手:李健!
好,这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当你把注意力投入在你有天赋的地方,回报效率是最高的。所以,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千万别只是把它当「兴趣」,你需要围绕它,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先设定一个身份目标,然后赋予它伟大的意义
什么是身份?就是你想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比如你喜欢唱歌,你将来想成为一名「歌手」;比如你喜欢画画,你将来想成为一名「画家」;歌手、画家就是身份;
定义好身份目标之后呢,你需要再为这个「身份」赋予一个「使命」。
什么是使命?就是「利他」的部分。
就是你成为了这个身份之后,能够给其他人带来什么好处呢?比如你想成为一名歌手,那是一名怎么样的歌手?你在为谁发声?你在为谁唱歌?你的歌声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力量?是治愈的效果?还是情绪上的愉悦感?比如你想成为一名画家,那是一名怎么样的画家?你打算主要画什么主题?为什么要画这个主题?你在传达一种什么精神?
你可能会说,我要想这些干嘛?我就是想当个歌手,想出名,想当个画家想出名,我在这些地方擅长,不可以吗?
如果没有这些意义,你如何打动人心?
如果没有这些意义,你如何形成自己风格?
如果没有这些意义,你的用户为什么需要你?
如果用户不需要你,你下一步该如何商业化?
好,这是第一步,先设定一个身份目标,然后赋予它伟大的意义,然后…
第二步:刻意练习套路
有天赋当然不够,它只是告诉你,你在这里持续投入的话,会得到最高的回报率,但并没有说,你找到天赋,就不需要再投入了。
从一个有天赋的人进化到这个领域里的高手,你还差两个字,叫做:「套路」!
什么是套路?就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方法论。
比如你喜欢唱歌,天生嗓音条件也不错,然后你就能去找唱片公司直接发唱片了吗?当然不行,你需要专业化的训练,比如如何运用气息来唱歌,你还得练习音准,学习乐理知识,舞台表演等等…
你所擅长的技能,在这个领域里一定已经有人总结了非常多成熟的「套路」来供你学习了,这些套路可能是很多人经历过很多次失败所总结下来的经验、方法论,它们能够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减少无用的练习,帮助你更快速的达到专业水准。
一万小时刻意练习的是「套路」,而不是你的「兴趣」…
好,这是第二步,刻意练习套路,然后…
第三步:把天赋商业化
如果是想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那就不能把它只是当兴趣了,因为这个时候,你可能已经没有了其他的经济来源,你必须要思考如何把它商业化。
那如何把天赋进行商业化呢?如何从你的使命出发,理解你的用户?如何把你的想法落地,变成一个产品?如何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搭建团队?如何赚钱?…
好,这里每一个拿出来都是大话题,就不展开详细讲了,讲了也没用,因为你还有好几道关卡没过,这些我会在之后的专栏课程中再详细拆解,你可以提前先买一些商业类的书籍或课程先学习起来。
好,这是第三步,把天赋商业化,再来看…
第四步:把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
就是你要将这个新的人生目标,按时间和阶段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为什么?
因为你」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你得在过程中,给自己设立一个个「正反馈」来帮助自己持续精进!
什么叫正反馈?
就是:经验值。
你如果玩过类似 RPG 的游戏,对这个概念应该不会陌生,在游戏中,你每杀掉一个敌人,或者完成一个任务,就会获得一些经验;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就会升级;升级了你就会变得更强大,获得一些新的技能和新的能力;然后呢?然后你就会去…继续打怪…
好,如果去掉经验值、升级、掉装备这些机制,那么还会去不断打怪吗?
你可能就会觉得很枯燥了…
所以,这些「经验值」、「升级的奖励」、「怪物掉落的装备」就是游戏里的「正反馈」,他们会给你持续提供稳定的获得感,以及不确定的意外惊喜,这两个叠加起来,就会让你「上瘾」,而你在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就要为自己设置这些「上瘾的点」让自己乐在其中。
那么,具体应该拆成多长的时间?多小的目标呢?
这个没有标准,越多越好,让自己不断的达到这些小目标,并记录下达成的时刻,让你自己看到成长的进度条,不断激励自己持续的前进,然后,在过程中等待那些命中注定的「意外之喜」的到来…
就像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说的那句话:你只要追求卓越,成功便会自动找上门来!
好,我们再回到纪录片《人生七年》这个话题
那位叫尼克的小孩,他真的是靠的「努力」完成的逆袭吗?
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他从小就非常喜欢物理,比如他 7 岁的时候就想着要去研究月亮,所以,他一直都在不厌其烦的学习物理,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牛津大学的物理系;后来之所以能去美国,也是因为他想去那边推动核物理的发展…
虽然最终他也遇到了自己的极限,并没有让他成为像埃隆马斯克、或者钢铁侠一样科技狂人,世界富豪,只是成为了一名大学的物理教授,但他,已完成了阶层的穿越!
我们再回到那个模拟游戏:
那个能贯穿人生、能让你始终比别人多 1% 的竞争优势,真的是「努力」吗?
也不是!
而是你在某个领域里的「天赋」!
因为只有天赋,它才能贯穿一生,而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发现他,使用他,并不断加强他!
你需要用你的天赋,重新定义你的一生!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一共讲了 3 点:
1. 一个人只能从优秀走向更优秀,你只有在拥有天赋的地方做持续的投入,回报率才是最大的;
2. 天赋分为显性天赋和隐性天赋,显性天赋可通过三种方式来寻找:1)过去的成功经验;2)比别人学的更快的技能;3)通过专业的 MBTI 测试去发现。而隐性天赋就需要你去观察:有哪些事情你做的时候会不厌其烦,有哪些事情你做不到完美,就无法忍受的?这些地方很可能就是你的人生密码~
3. 找到了天赋之后,不能只是把它当成兴趣,而是要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具体可分成四个步骤:1)先设定一个身份目标,然后赋予它伟大的意义;2)刻意练习套路,完成一万小时的积累;3)思考如何把它商业化,让天赋变成自己的事业;4)设立一个个小目标,并逐个完成它们!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请试着用本课讲的方法去寻找自己的天赋,然后围绕这个天赋试着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将开始为你升级关于财富的第 4 个核心认知。
在 2500 年前,有一位叫昂蒂帕克的旅行家,他写下了世界七大奇迹的名字,但很可惜的是,除了金字塔之外,其他的 6 个,已经全部都被损毁了。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第八大奇迹,你猜是什么?
是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是秦岭兵马俑?或者是印度的泰姬陵?…
都不是,其实到目前为止「世界第八大奇迹」还没有定论。不过,传说爱因斯坦把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颁给了一个概念,叫做:「复利」。
嗯?前面七个好像都是建筑嘛,这复利是什么鬼?为什么爱因斯坦要说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呢?
要解释这个,我需要先给你看几张图片,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他们,他们分别是: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世界 GDP 的增长趋势、美国道琼斯指数的历史走势,以及世界首富巴菲特历年的财富统计…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趋势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这些趋势图的形状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条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增长的曲线,这条曲线一开始增长的幅度很小,但是,从某一个时刻开始,它就突然拐弯向上,然后越长越快…
按这种方式增长的形态,我们就称之为「指数增长」,而造成这种指数增长的幕后黑手,就是「复利效应」,它是几乎一切高速增长的底层密码。
好,那究竟什么是复利呢?
传说,以前印度有一位宰相,它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非常的高兴,就问他:想要什么奖励?
他说:「您只要在我的棋盘上奖励一些麦子就可以了,第一格放 1 粒麦子,第二格放 2 粒,第三格放 4 粒,第四格放 8 粒….以此类推,这不,棋盘一共有 64 个格子,您把它们都放满就行了!」
这位国王的脑子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感觉挺少嘛,就答应了。
但是,当真的开始在棋盘上放麦粒的时候,64 粒、128 粒、256 粒、512 粒…就这么不停的翻倍增加,国王就突然发现,如果按这个增长趋势,即使把全国的麦子都搬过来,那也不够啊!
那到底需要多少麦子呢?
通过计算,如果要放满棋盘的话,那得需要 1844 亿亿(粒),换算成重量的话,也就是 5500 多亿吨,相当于当年全国产量的好几万倍!
你看,这 1 变 2,2 变 4,4 变 8…的这种增长方式就是复利,它能把一个极小的数,每次都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最终把它变成了一个天文数字!听着是不是很厉害?!
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复利的数学公式:
好,你看着这个公式,然后思考一下:复利既然那么厉害,那你该如何把它用到生活中来呢?
也许,你想到了「利滚利」,也就是买个理财产品,用每年的收益再投资,如果年增长率为 10%,那么每隔 7 年就能翻一倍,这个应该就算是复利效应吧…
嗯,没错。
那除了这个之外呢?复利还能干嘛?
…
估计,你就想不到了…
你之所以不会使用复利,通常情况下呢,就是被这个「数学公式」给困住了。什么意思?
数学,应该是一个思考工具,表达工具,而不是简单的计算工具。我们一看到数学公式,就习惯性的去计算,然后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当中,去寻找各种条件参数往里面塞,然后竟然发现塞不进去,这时候你可能就蒙了,就不知道这个公式该如何使用了…
数学公式,是一种理想情况下的完美表达,但是,现实往往是不完美的。所以,如果你眼睛里只有公式,那么你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公式里面,说人话就是「不够落地」…
那你该怎么用这个复利公式呢?
首先,你不要看公式里每个字母代表是什么意思,你要理解公式背后的思维方式,要弄明白它到底是想表达的是一种什么逻辑关系?
那这个复利公式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你看,复利讲的其实是这么一个逻辑:「就是当你做了事情 A,就会导致结果 B,而结果 B 又会反过来加强 A,如此不断循环,循环次数越多,A 就越强大。」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一张示意图:
你看,这么一说,是不是就感觉特别简单了?
好,基于这个逻辑,你还能想到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拥有复利效应的?
比如,网站的访问量,它是复利增长的:流量越多,搜索权重越高;搜索权重越高,流量就越多;如此循环往复…
比如,淘宝店的销量,它也是复利增长的:销量越高,排名越高;排名越高,销量越高;如此循环往复…
再比如,电商平台的用户数,也是复利增长的:买家越多,商家就越多;商家越多,就能吸引越多的用户过来买东西;如此循环往复…
你看,这些都是符合复利效应的…
好,意思估计你已经明白了,那下一步,你该如何把这个复利效应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呢?如何让你的公司业绩、个人的知识、能力、收入也能实现复利增长呢?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搭建一个复利模型的具体办法:
第一步:找到一组因果关系
你的复利模型首先得有「一组因果关系」来作为支撑,你可以把这个称之为复利系统的支点,如果没有这个支点,复利效应也就转不起来。
那什么是因果关系呢?
就是你做了 A,能不能得到结果 B?
比如你文章写的越好,转发率就会越高;在电商平台上,你的产品销量越高,排名就越高;同样的产品,你价格越贵,销量就会越低等等…这些就是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不一定要 100%,也就是不一定是发生 A 就一定会发生 B,世界上也没有 100% 的因果关系,比如经典物理学在量子尺度下就会失效。
因此,这个因果关系只要在大概率下有效就可以了。
好,那有了这个因果关系之后呢?
第二步:设计一个增强闭环
就是 A 增强了 B 之后,B 如何反过来,再来增强 A?
如果能形成这么个反向增强,也就是 A 增强了 B,B 又能增强了 A,然后 A 又增强了 B….这不就变成了一个增强循环了吗,有了这种互相增强的循环,也就出现了复利效应…
好,那如何让 B 反过来再增强 A 呢?
当然,有些系统,他们天然就互为因果关系,本身就是增强闭环,比如「鸡生蛋,蛋生鸡」,他们天然有复利效应;再比如网约车平台:打车的人越多,就会吸引越多的专车司机加入;更多的司机加入,打车的人就越容易打到车,也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这个打车软件…你看,打车平台的用户就是复利增长的,所以发展的那么快。
但很多时候,你做了动作 A 产生了结果 B,但是 B 好像无法反过来增强 A 了,怎么办?
比如在淘宝上,流量越多,销量越高;销量越高排名就越高,因此获得的流量就会越多。但是线下门店呢?线下门店没有平台给他排名,也就是销量好(结果 B)并不能直接带来流量的增加(原因 A),怎么办? 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一张示意图: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在「销售额」和「门店人流」之间(也就是从 B 到 A 这个中间)增加一些环节,让他们之间连成一个「增强闭环」。
比如你可以这样来设计:销售额越多,意味着利润越多;利润多的话,那是不是可以把这些超额的利润转化成新的分店,有了新的分店,就意味着有了新增的客流,这不就回到 A 了吗?
然后你再用赚到的钱,开更多的门店…在不考虑经营能力的可复制性、市场变化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你开店的速度、人流和销售额的增加,理论上会越来越快,产生复利效应,这样,你就能从一家单店裂变成一个大型连锁店了。
当然,你还可以这么设计:你把「新增的利润」折换成优惠券的形式,发放给老客户,两人同行 8 折优惠,通过「老带新的优惠券」来新增客流。(点开文稿,你可以看到两张图示)
好,有了因果关系作为支点,从 B 到 A 增加了反向增强环节,构建了一个增强闭环,然后你就感觉要上天了吗?
还不行,你还差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重复与耐心。
第三步:重复与耐心
为什么很多人找到了复利效应,比如说用了 10 万块买了年化收益为 10% 的理财,但是没 2 年就坚持不下去了?
不是因为理财公司倒闭了哦,别闹。
因为复利效应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就是它在初期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段里,增长的幅度非常低,低到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当你坚持走到某一个位置的时候,这个曲线才会开始拐头向上,然后越长越快,你可以把这个位置叫做:「里程碑」(点开文稿,你可以看到一张图示)
也就是说,你即便在做的事情,目前是拥有复利效应的,但是如果坚持的时间不够长,重复的次数不够多,你还没有走到「里程碑」这个位置的话,你是感觉不到太大的变化的,你会怀疑目前的方法是否正确,然后就会开始思考该不该放弃的问题。
每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这张图,看看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你要相信,你的未来一定是这样的曲线,现在只是还没走到里程碑的位置而已,你要学会保持耐心,然后继续不断的重复做正确的事情,总有一天,你会来到自己的里程碑,然后,扶摇直上!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一共讲了 3 点:
1. 几乎一切爆发式增长的底层密码都是复利效应。
2. 别去盯着复利的公式,而是要理解它的意义,所谓的复利效应就是:当你做了事情 A,就会导致结果 B,而结果 B 又会加强 A,如此不断循环,循环次数越多,A 就会越大。
3. 那如何设计出一个拥有复利效应的模型呢?分成 3 步:1)找到一组因果关系作为支点;2)设计一个增强循环,开启复利效应;3)不断的重复,并保持耐心,然后静静等待那个里程碑的到来。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目前所在的企业是做什么的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业绩实现复利增长的吗?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蓄势待发,从量变到质变
hi,你好,我是谢春霖,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4 个核心认知:复利。
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是复利效应,以及设计复利模型的基本步骤,但是这里面还有两个更重要的特殊模型没讲,今天我们把剩余的两个讲完:
1. 加法运算→幂次运算
第一种,从「加法运算」到「幂次运算」(幂是杨幂的幂)
什么意思?
就是某件事情原本是按加法的方式增长的,比如说原来是 10,每次增加 1,那么数学表达的方式就是 10+1+1+1…这么一直加下去,这种方式叫作:加法运算,如果把这个增长模型画成图形的话,就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它的专有名词叫做:线性增长。(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一张图示)
那你该怎么样把这种线性增长的方式变成指数增长呢?
那就是要把模型中的加法运算(也就是原来是 10+1+1+1…这种方式)变成幂次运算,也就是每次不是增加 1,而是增长 10%,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计算的话,那么每次的计算结果分别是:11,12.1,13.31…你看,虽然第一次运算的结果和加法运算是一样的,但是过程中用的是不同的计算方式,因此第二次结果就比加法运算多了 0.1,然后第三次多了 0.31…然后随着次数变多,数值会增长的越来越快,这个这就变成了幂次运算了,也就是它拥有了复利效应。
(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另一张图示)
你是不是看到上节课讲的复利公式了?
对的,这个就是标准的复利计算公式。
可问题是,怎么才能让「加法运算」变成「幂次运算」呢?
我来举 2 个例子说明一下:
第一案例,我们来说一下如何让「学习的效果」拥有复利效应
请问,随着你阅读量越来越多,你的知识量是按「线性增长」的,也就说每多读一本书「知识量增加 1」?还是按「指数增长」的,也就是每多读一本书「知识量增加 1%」?
答案是:都有可能,关键看你用的是哪一种方式在学习。
如果你把一本本书都作为一个个孤立个体来学习的话,那么你的知识量就是按「加法」的方式增长的。比如说,你学习了:复利效应、比例偏见、SWOT 分析…
那么,你知识库里,就增加了这 3 个知识点。
那如何让你学习产生复利效应呢?
那就是,要把你学到的这个新的「知识点」放到原来已经有的「知识存量」中和「其他知识点」进行一次关联。什么意思?
比如说,你今天学习了「复利」这个新的知识点,你可以试着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1. 如何在「设计产品」中加入复利效应?
2. 如何在「团队激励」中加入复利效应?
3. 如何在「商业模式」中加入复利效应?
4. 复利效应和庞氏骗局又是什么关系?
你看,当你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需要复习这些问题里提到的「产品设计、团队激励、商业模式」等等其他知识点,然后开始寻找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开始思考如何结合,如何举一反三…这个过程,就是你在给他们之间建立连接了,那么这个新学到的知识点,就不是孤立存在于你的知识存量中的,而是从你原有的知识存量里「长」出来的。
(这里顺便说一句,为什么我们每节课结束之后都有课后作业?这就是想让你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你的知识存量发生一次联结,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好,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你的知识存量呢,就像是一个偌大的网络图,就是你面前有无数个小点,这些小点就代表你曾经学过的各种知识点,而每个小点之间呢都互相连接。那么,你现在每新增一个知识点,就像是在这个网络图中增加一个新的节点,而这个节点又和其他节点相互连接在一起,那么整个网络的信息量就不是增加 1,而是按比例增长的,这样的话,你的知识量的增长就拥有了复利效应(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一张图示)
好,这个,就是把「加法运算」变成「幂次运算」,将你原来是按线性增长的知识量,变成指数增长,好,那么下面我再用另外一个案例,来进一步帮助你理解这种方式。
第二个案例,我们来说一下乐高积木
乐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估值已达到 2500 亿元。
他们的标志性玩具,是各种可以通过他们表面的凹凸搭扣彼此连接的塑料积木。目前,乐高一共生产了计 9000 多种类似这样的积木,但是你猜,这 9000 多种不同的积木,可以组合成多少种玩法呢?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超过 9.15 亿种拼法,是积木数量的 10 万倍!
为什么会那么多?
因为每一款新积木,它都可以和原来所有的积木发生关系,所以,每新出 1 款积木,对于乐高来说,并不是多了 1 款新积木,而是所有的旧积木,多了一种新玩法。因此,乐高玩具拥有复利效应!
另外,不仅是这些积木的玩法能产生复利效应,连乐高积木的销量也拥有复利效应,为什么?
假设,你家里已经买了一些乐高积木了,但是你家孩子玩久了,把能拼出来的花样都拼完了,现在如果他看到了乐高新出了一款积木,那么他会干嘛?他可能都会过来抱着你,求你赶紧去把它们买下来,因为他想把这个新积木带回家,把它和家里旧积木组合在一起,变出更多的新玩法。你觉得这个理由无法拒绝,因此就把这个新玩具买给了孩子。
但是,你家的乐高积木因此又变多了,下一次,你家的孩子对新积木的渴求将会变得更高,也就是说,你拥有的乐高积木数量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想买更多的乐高积木,直到有一天,你家的客厅完全被乐高积木所占满…
好,这就是复利效应的标准形态:「把加法运算,变成幂次运算」。好,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种特殊模型:从量变到质变。
第二种:量变→质变
什么意思?
就是某件事情原来是没有复利效应的,但是由于其中某个环节的数值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模型突然拥有了复利效应,比如说微信公众号文章的传播,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就是,一篇文章从公众号发出,粉丝中会有一部分人打开了文章,带来了第一次的阅读量,其中有一部分人呢会觉得这篇文章不错,于是就把它分享到了朋友圈。然后呢,发到朋友圈的文章,又会带来新的读者,而在新的读者中,又会有一部分人将文章转发到他们的朋友圈,继续带来另一批新的读者…如此不断循环。(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一张示意图)
因此,从逻辑上来看,这个过程不断会有人分享到朋友圈,然后不断的带来新的读者,看似是一个「复利效应」的循环,但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关键的指标,叫做:分享率。
而分享率的大小,决定了这个循环能循环多少次。
假设,这篇文章第一次的阅读量=500,而一个人转发到朋友圈所带来的阅读量平均=7。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在不同分享率的情况下,带来的总阅读量分别是多少(由于这里数字比较多,建议你打开文稿,边看边听):
第一种情况,在分享率=5% 的情况下,这种循环进行了 3 次,总共带来 745 的阅读量:
第二种情况,在分享率 10% 的情况下,这哦张循环进行了 9 次,总共带来了 1263 的阅读量:
也就是说,分享率决定了循环的次数,分享率越高,传播次数也就越多,但整体上,每次循环带来的新增阅读量是越来越少的。因此,他并不具有复利效应。
那有没有一种情况,当分享率提高到某一个数值之后,每次循环所带来的新增流量变得越来越多了呢?
当然有,经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这个数值=14.5%
也就是说,当分享率≥14.5% 的时候,每一次循环所带来的新增流量就比前一轮带来的流量要更多。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就会不断变大,而且增速越来越快…
如果你写的一篇文章能超过这个分享率,那么你就会听到「pong」的一声,整个朋友圈被刷屏了…
(当然,这些只是理论测算,实际情况会比较复杂,比如遇到过夜、触达重复的人群、或者接近用户总量等情况,最终会导致复利停止)
因此,影响公众号阅读量高低的最核心因素是分享率,而影响分享率的核心要素,是你内容的质量。你的内容能否够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新的思考?你是否能够帮助用户说出心声、带出热点话题、成为他的社交货币?
从这点上来看,认真打磨好内容,才是经营一个公众号最核心的事情,而其他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策略。
小结:蓄势待发
好,说到这里,复利这个章节就讲完了,我们来小结一下这两课的内容: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复利的基本概念和搭建一个复利模型的基本步骤,我帮你简单复习一下:
1. 所谓复利就是:当你做了事情 A,就会导致结果 B,而结果 B 又会加强 A,然后不断循环,不断的增强。
2. 设计一个复利模型分为 3 步:1)找到一组因果关系作为支点;2)补充要素,闭合循环,开启复利;3)不断的重复,并保持耐心。
今天我们补充了 2 个特殊的复利模型:
1. 从加法运算到幂次运算,方法是你要让每一个新增的要素和原有的要素发生一次连接;
2. 从量变到质变,就是把一个原本不具备复利效应的模型变成具有复利效应的模型,方法是找到模型中的因果关系,并专心提高它的因果转化率。
讲完复利之后,我有一个感慨,就是所谓的复利效应,其实是一个蓄势待发的过程,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了复利效应所带来的高速增长,但是却没有看到它前期更漫长、更煎熬的准备过程,这就像是竹子,你只看到了它生长的速度非常快,平均每天可以长 30cm,但是却没看到它在冲出地平之前,用了 4 年的时间,将自己的根在土地里延伸数百平米的过程。
因此,如果你每天非常的努力,却感到的依然是前途一片迷茫,请不要灰心,也许,这正是你还处在一条复利曲线的前半段而已,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你相信自己的未来是按复利的方式增长的话,那么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继续不断进化自己,坚持做对的事情,然后不断的重复,积累,等待,做时间的朋友,你根本就不用去担心自己的将来会赚不到钱,因为收获的季节还没到~
也许,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第八大奇迹」,爱因斯坦也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如果复利效应真的就发生在了你身上,那么对于你来说,它不就是这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奇迹」吗?
愿你也能早日遇到那个里程碑,然后破土而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
你目前的收入构成是怎样的?你平时又会将钱用在哪里呢?请结合这 2 两天的课程,设计一个具有复利效应的模型,让你的收入具备指数增长的潜力。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脱了衣服你还是谁?
今天我将开始为你升级关于财富的第 5 个核心认知。
第一个模块的「理解财富」已经全部讲完了
在这个模块中,我为你打磨了 4 个关于财富的核心概念,我帮你先简单回顾一下,他们分别是:
1.你拥有最宝贵的财富,其实是:注意力;
2.世界上只有一种职业,叫做:时间商人;
3.能让你脱颖而出的秘密,是你的:天赋;
4.财富快速增长的底层密码,叫做:复利;
如果缺少了这些概念,你的大脑根本不会往这几个方向去思考,这个就好比是一台电脑,你折腾了半天都打不开,总觉得是自己操作的方法不对,但是完全没意识到其实是电脑缺少了主板、电源、显示屏等这些核心硬件,那么你的所有努力其实都是白费功夫…
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二个模块:理解自己
你为什么要理解自己呢?因为你是一切事情的起因。但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是不是也会因为某些「概念」的缺失,你一直以为的你自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你自己呢?如果你连自己都不了解,无法控制,你又如何去抓住身外的财富呢?
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先从一个最基础,也是大多数人一生都可能意识不到的一个概念开始讲起…
角色化人生
前两年有一部非常火的电视剧,叫做《三生三世》,我也追了一把,具体的情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对主演杨幂印象特别深刻,她在剧中一个人饰演了好多个角色:有司音、素素、白浅上神、玄女的变身、还有一个人偶素素…这些角色不仅外表气质不同,连性格也是天差地别,比如素素很善良,而玄女的变身却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
你是不是也感觉杨幂同学特别厉害,一个人竟然演了五个角色,而且还能把彼此完全不同的性格气质,给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演技,简直要上天啊!
但你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比起她来说,其实一点都不少:
你可能是一位孩子的父亲,同时,还是你父母的孩子;
你可能是你妻子深爱的老公,同时,你还是远房表哥的弟弟;
你可能是同学眼中的学渣;但同时,你在公司里却是一个几十个人团队的领导…
而且,这些角色的性格,也都不一样,比如:
作为父亲,你可能会比较严厉;
而作为老公,你可能又会比较温柔…
作为学渣,你可能会比较自卑;
而作为领导,你可能又会很有威严…
另外,你比杨幂同学可厉害多了!
她要换个角色,还得拿个剧本先练习几遍,正式演出的时候还得去换身衣服,而你呢?
你只需要一个电话,1 秒钟,老子就能变成儿子…
在别人的口中,你可能是位李局长,王科长,杨总…但他们叫的到底是「你」?还是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
等有一天,你老了,退休了,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还在,原来那些和你称兄道弟的朋友,他们会认识这个新的李局长,王科长,继续和他们交朋友…
而已经退休的你,那时又会是谁呢?
你头顶上的角色,可能还远远不止我刚才说的这些,比如:
按职能分,你也许是名:码农、销售、模特…
按地区分,你也许是个:中国人、上海人、北漂…
你别以为这些角色只是一个「代号」,它们本身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和你一样,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
比如销售这个角色,它会想把业绩做的更好,让自己变成更好的销售;
比如父亲这个角色,它会想办法去讨孩子欢心,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爸爸…
不过要命的是,这些角色是同时存在于你的身上的,因此他们之间会经常打架,比如你老婆,希望你多点时间陪陪自己、陪陪孩子;但是,公司希望你多多加班,创造出更好的业绩;就在这个时候,你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你老妈跟你说,你得常回家看看…
那你说,你是想做老婆的好老公?还是老妈的好儿子?还是公司的好员工?你老妈和你老婆同时掉水里,你会先救哪一个?
你是不是经常,也会因此而感到很矛盾?两边的角色都想做好,但是往往又不能两全,然后你就开始纠结了…怎么办?
这还能怎么办,你只能不停的切换自己的身份,照顾好每一个角色给你的要求,这个过程确实很难啊,但是,一直以来你可能都做的非常好,这些角色在你身上,已经平安共处了几十年了…不得不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世界欠你一个奥斯卡!
但是,这些角色真的是你吗?
你以为你在做自己,但其实你只是在演戏而已,如果去掉这些角色,你,到底是谁?
好,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个疑问,就是…
你身上为什么会有这些角色呢?
这个原因要追溯到 2100 年前,当时,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
因为儒家定义了我们的角色,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些角色定义,能够更好的帮助统治者维护社会的稳定。
所以,角色是什么?
角色就是「规则」。
你是这个角色的人,你就应该符合这个角色的行为准则和处事态度。
比如你是一名父亲,那么你就应该每天花时间陪伴孩子,你应该尊重孩子,你不应该只关注他学习…
比如你是一名交警,那么你在工作的时候,不能穿高跟鞋,你只能穿黑色的鞋子,你不准把手插裤兜里,也不能插腰上,更不能吸烟、吃东西…
每一个角色,都会有一些这样的行为标准,它们就像是你这个角色的剧本,你在戏里是什么戏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实都已经帮你规定好了。
有了这些对角色的要求,这个角色行为就是可以被预期的。
你所从事某项工作,你所扮演某个角色,你的动作、语言,其实都是被规定好的。所以,当我知道你是某个角色之后,我就会对你的言行举止有个大致的预判,而这个预判,会让我们之间的「协作效率」变得更高。
有了这些角色,所有人就会各归其位,大家可以互相都不认识,甚至连名字都不需要知道,我们只需要知道彼此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之间就能产生很高效的协作。
这个,就是「角色化」所带来的好处。
角色化是一把双刃剑
好,角色化听着好像是一件好事。
那么,怎么才能让一个人被角色化呢?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家的狗狗喜欢随地大小便,那么你怎么才能让它在规定的地方撒尿呢?
1. 在规定的地方,比如厕所里放个垫子;
2. 如果狗狗在其他地方撒尿,你就惩罚它;
3. 如果狗狗在垫子上撒尿了,你就奖励它,给它好吃的;
4. 重复前三步,直到你家的狗狗每一次都去规定的地方尿撒为止。
这个过程是什么呢?
对,就是:教育。
角色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被教育的过程。
狗狗被教育之后,变得非常「有效率」,每一次都会按「规则」来行事,但是狗狗它开心吗?它愿意这样做吗?
所以,训练是反狗性的,教育是反人性的。
狗狗因为训练而变得「听话」,背后藏着的是什么?
藏着的是恐惧,是边界,是束缚。
它不敢跨越你划定的边界,因为离开这个边界它就会受到伤害;它把自己框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束缚自己,因为这样比较安全。
所以,角色化一面带来了规则和效率;而另外一面,却带来了边界和束缚。让我们忘记了「真实」是什么。我们看不见真实的自己;看不见真实的对方;做产品的时候也看不见真实的用户…
比如有些人,在工作的时候特别得心应手,但是回到家就不行了,为什么?
因为工作环境是高度角色化的,对方的反应你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在家里不一样,夫妻之间更多的时候是「去角色化」相处的,如果说,你在家里还要用「角色化」的那一套去要求、去预判对方的行为,那么结果通常会比较糟糕。你带着角色的眼睛,认为对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但是换来的却总是一句:「凭什么…」
所以,一旦在「不需要角色化」的时候,你却用了「角色化」的思考模式,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独处的时候,你会感到人生迷茫;亲密关系相处的时候,你会感觉对方不可理喻;做产品需求调研的时候,你会感觉用户口是心非…
那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角色化?
答案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去角色化」!
因为你只有脱掉了角色化的外衣,你才能让真正的自己,来到人生舞台的中央!
你,才会是你!
那么,你该如何「去掉角色化」呢?
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讲了 3 点:
1.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很多角色,你以为你在做自己,但其实,你只是在演好别人给你安排的角色而已。
2. 角色化带来的好处是效率,有了角色我们就能预期对方的行为,陌生人之间也能产生很高效的互相协作。
3. 角色化一面带来了规则和效率;而另外一面,却带来了边界和束缚,让我们看不见真实的自己,看不见真实的对方。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正在扮演的角色有哪些,其中最擅长的角色是哪个,最不擅长的又是哪个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蓝色药丸和红色药丸
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5 个核心认知:角色化。
回顾上节课
上节课我们讲了关于角色化的一些基本概念,我来帮你先简单的复习一下: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很多角色,你以为你是在做自己,但其实,你只是在扮演别人给你安排的角色而已。不过,之所以我们会被角色化,是因为角色化能带来效率,有了角色我们就能预期对方的行为,陌生人之间也能产生很高效的互相协作。
但是,角色化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边界和束缚,它让我们看不见真实的自己,也看不见真实的对方。这个就好比是:你出生在一个监狱里边,这里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你会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这里仅仅只是监狱里的生活方式,在这个监狱之外,还有一个大得多的世界,那里更加精彩!但是,那个世界,你需要脱去角色化的外衣才能进入!
如何去角色化?
好,那么你该如何「去角色化」呢?
有一本书叫做《用户体验要素》,书里的内容讲的是如何从 0 到 1 设计一个网站,但是湖畔大学的梁宁老师,在她的得到课程《产品思维 30 讲》里,用这个分析框架,做了一些改变,拿来分析一个人的不同层面,也非常适合,可以帮助你透视一个人的全貌。
所以,下面我们就借用这个框架,把一个人分成 5 个不同的层级来逐层分析,其中,最深的那一层,就是你真实的自己。但是,在它的外面有 4 层厚厚的外衣,所以一般情况下,你很难察觉到这个最深层,那么今天,我就来试着帮你一层层拨开这些外衣,带你一起去寻找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这 5 个层次的一张图示):
先来看最外面的第一层,它叫做:感知层
什么是感知层?
就是你对一个人的整体感觉,比如说,你觉得她长得很漂亮,或者打扮的很时尚,或者感觉她很有气质,很有气场,交流的时候你感觉特别舒服…
这些「感觉」就是他的感知层。
那这些「感觉」就能代表对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吗?
当然不行…
这是社交关系中最浅的一个层次,如果我们是在感知层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能了解到的对方其实是很模糊的,甚至是不真实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再深入一点了解一个人的话,那么,你就需要进入下一个层次…
第二层:角色层
也就是我们这 2 节课主要讲的部分。
比如他是在哪家公司上班?担任哪个职务?他是否已经为人父母了?这些就是角色…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角色里,并被这些角色所驯化。比如说你遇到一个银行职员、公务员、或者程序猿…你和他们在打交道的时候,就能够明显感觉到他身上这个角色的痕迹。他跟你说的话,做的动作,都是被这个角色所影响,甚至是被控制的。
还记得吗?角色是边界,是束缚。
如果你和对方,是基于「感知层」的了解,基于「角色层」的接触,那么在彼此交流的过程当中,你们的对话内容就会被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无非就是见面做一个简单的寒暄,然后说一些和工作相关的对话,找不到话题的时候,再一段调查户口式的问答…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陌生人、和同事、和普通朋友进行社交的时候,其实大都是基于这个层次的,但是,这种方式就像是你和另外一个演员,在一起拍一部电影,你们两人在剧中看上去关系不错,但是这些交际都是基于你们所扮演的角色的交际,一旦舞台落幕,脱去演出的服装,你们也许又会重新变成陌生人…
如果,你想要再深入了解一下自己和对方,那么,你就需要再往下走一个层次…
第三、第四层,我们一起讲
从第三层开始就是一个人深层次的部分了。
第三层,叫做资源结构层。资源结构就是指你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等等…
第四层,叫做能力圈。就是指你的各种能力,比如管理能力、商业能力、沟通能力、专业技能、等等…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初期的角色都差不多,一开始都是学生,毕业后都是小职员,但是每个人未来能去到哪里,能成为另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由你的能力和资源结构所决定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人脉资源、财富资源、以及能力水平的不同,会支撑着你们成为不同的角色。
我们每个人的角色会改变,但是资源结构层和能力圈只会不断的进化。
比如你原来在一个大公司里做程序员,现在辞职去创业了,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公司,你变成了合伙人,成为了公司的老板,虽然说,你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是你的能力和资源结构并没有一起改变,而决定你是否能够胜任这个新角色的,不是那一张崭新的名片,而是你的能力圈和资源结构层能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的进化,让你能够匹配得上这个新的角色,如果匹配不上,那么最终,你的这个新角色,也会再次失去!
因此,从这点望去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工作不顺心,想换工作,眼睛里边盯着的都是不同公司里的不同角色,而从不把注意力关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圈和资源结构层上,结果就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在同层次的角色中跳来跳去,等到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同样的角色可以由更有潜力、要求更低的年轻人来做,那么这类人的竞争力就越来越低了…
好,这是第三、第四层,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最深的一个层次…
第五层:存在感知层
什么意思?
就是你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说人话,就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刷存在感」的?
比如说,有些人吃了顿美食,发个朋友圈,收到了 100 个点赞,那么,她就觉得自己很有存在感;而有些人呢?她希望能被自己喜欢的人惦记,希望能拥有一段幸福的婚姻,如果这些能被满足,她就很有存在感;
而还有一群人呢?他光有这些是不够的,他需要在职场里被领导关注,在事业上获得非凡的成就,在行业里被同行看见、被别人重视…这样,他才能感觉到存在感!
所以,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你到底想成为怎样的「存在」?
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你才会感到满足?没有被满足,你就会百爪挠心?
还记得我们在第三单元里讲的「人生密码」吗?你愿意为它乐此不疲的,做不好你就无法忍受的,这个就是你「存在感知层」里的东西。等你做到了,满足了,你也就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了。还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你才需要扩充自己的能力圈、资源结构层,每天上蹿下跳,找人找钱找事。如果存在感满足了,你可能就会懒得去做这些事情了,因为扩充能力圈确实是一件挺累的事情…
所以,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就能驱动着你走多远,你的边界就会被扩展到哪里。
你想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是不是感觉这几个问题都好大好陌生?
脑袋里一片空白,从来没想过?
就算想过,也从来没有找到过答案?
为什么?
因为你已经习惯了在角色下的生活,习惯用角色化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你的关注点从来都是从「角色」出发的,你现在心里想的目标,到底是你的目标,还是你的「角色」它想达成的目标?
所以,想要想清楚这个问题,你就需要先抛开这些角色,现在你就是你,如果你的身上没有这些职位、身份,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
这个答案,也许你不能马上回答我,但是没关系,因为你还没习惯去掉角色的状态,等你习惯了,答案也就自己出来了。
好,到了这一层,其实就是每个人的内核。
也只有了解到这一层,你才能和对方建立起深度的关系,你才能看见一个真实的自己。
不管你在角色层看上去活的多滋润,如果存在感没有被满足,你感受到的还是痛苦。存在感的需求越高,没有被满足的落差越大,你的痛苦感也就越大。而你,如果放弃了对自己存在感的追求,那么也许,你就超脱了,但也许,你也就此平庸了…
所以,你与别人的相处,是看到了他的哪个层次?是与他的角色层相处?还是他的存在感知层?
你看自己,又是看到了哪一层?是看到了的是自己的角色?还是看到了角色下的能力和资源结构?或者,你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存在感知?
被动的人生是从外往内探寻的,(也就是从感知层,角色层,资源结构层,这样从外向内一层层扒开的),那么很多人,他都会被困在角色层,在角色下生活,一生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
而如果是主动的人生呢?
它就是从内往外拓展的,(也就是先里了解自己的存在感知层,然后为了满足这个存在感知,去提升能力圈,然后再去配置适合的资源结构),那么这样的人生就是去角色化的,他没有边界的限制,一生,都在自我成长,纵情向前!
而想要选择哪一种生活,决定权就握在你的手中,借用电影《黑客帝国》里墨菲对尼奥说的那段换:「如果蓝色药丸代表继续过角色化的生活,而红色药丸代表去角色化的生活,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如果,你选择了红色药丸…
那么恭喜你, 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借用了《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里的分析框架来剖析了一个人的五个层次,来帮助你脱掉角色的外衣找到真实的自己,这个分析框架一共分为五层,分别是:1、感知层;2、角色层;3、资源结构层;4、能力圈;5、存在感知层。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我希望你能学到 3 点:
1. 角色意味着规则、边界和束缚,它让你无法突破自己。你以为是你在思考,其实你是在替角色思考,你想做的事情,其实是角色想让你做的事情。你想要突破这些限制,你就要看到自己的存在感知层,从这里出发,扩展你的能力圈和资源结构层,你才能突破角色的边界,纵情向前。
2. 你要意识到,日常生活中你所接触到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角色化」的,你以为的他,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他,他今天对你这么说、这么做,或许完全是基于角色化的考量,而非他真正的本意,你要学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把「他」和「他的角色」区别对待。而如果你想追求的是深度、长期的关系,你需要看到的就绝不仅仅是对方角色层和感知层上所呈现出来的东西,你需要来到对方的存在感知层,了解他真实的快乐,更要了解他真实的痛苦。
3. 角色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拥有角色的时候,你收获的是确定感和效率,而去掉角色,你就能发现未来更大的可能性,你能突破角色给你划定的边界,纵情向前。而选择过哪种生活,想要怎样的未来,选择权其实就握在你的手中。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觉得自己更适合角色化生存,还是去角色化生存呢?为什么?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凡事靠努力?你是不是太天真了些呢
今天我将开始为你升级关于财富的第 6 个核心认知。
一家零售店的困境
假设,你现在是一个「某品牌运动鞋」的门店代理商,门店开在上海的闹市区已经很多年了,你雇了些人帮着你经营,你每周来一次店里了解情况,门店的生意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
但是最近,你发现生意越来越差了,销售额一直在下滑,而且你还发现,有些鞋子的「进货价」竟然比淘宝上的「零售价」还要高,很多客人来店里逛了一圈,最后竟然都跑到网上去下单了。
除此之外呢,由于生意越来越差,你店里的小伙伴也开始变得消极,客人进了店,他们都不太愿意去搭理…
你看到这个情况就非常生气啊,但是呢,刚准备发火,其中一名员工却突然跑过来,向你提出了辞职…
而且,这个地段的房租开始变得越来越贵;库存也因为滞销而越积越多;甚至你所在的这个闹市区,现在连逛街的人都开始变少了…
你的店铺已经开始亏损,而你之前投入了大量的装修成本和库存,如果现在就关门,你的损失将非常大,怎么办?
好,你可以按下暂停键,在这里停顿 30 秒,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这个代理商,请问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
好,欢迎回来…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
有些人说可能会这样说:
「你看,这个事儿还是得怪淘宝,是马云毁掉了实体经济!而且,房东是白痴吗?逛街的人已经变少了,他竟然还涨我房租,还让不让人活了!最过分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回事?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吧!稍微有点压力,这人竟然就跑了,真的是跟我们这一代年轻的时候没办法比…」
当然,也有些人是这么思考的,他心里可能会想:
「这员工不积极,肯定是激励不够,那我就加钱呗,不就几双鞋子嘛,我还就不信卖不出去了,从明天开始,我亲自来盯店…另外,上个月我们不是有几家企业定了一批鞋子吗?这个月我们就多打点电话,多做一些企业客户呗!如果再不行,我们也可以开个淘宝店啊,把鞋子也放到网上卖!」
还有另外一种人,他的思路和前两种都不太一样,他可能会这么思考:
「可能并不是我们经营能力的问题,更不是员工的问题,而是时代变了,玩法不一样了,就像古代人怎么打得过现代人呢?所以我还是得先去学点新东西,比如什么新零售啊,O2O,体验经济、社群经济…等等,看看能不能在里面找到一些解决办法;或者去了解一下同行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好像有些还活的挺滋润的,这两天先找个同行群,先进去学习一下…」
你看,为什么面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反应和解决的办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有些人会抱怨环境,有些人却变得更加的勤奋,而有些人却选择去学习?
到底哪种方式才是正确的?
这里,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个新的概念来解释这个现象,这个概念叫做:NLP 理解层次。
解释一下,NLP(中文名:神经语言程序学)是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 1976 年创办的一门学问,许多世界名人都接受过 NLP 培训,世界 500 强企业中有 60%,曾经采用过 NLP 培训员工,而「理解层次」就是 NLP 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这个理解层次的概念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件与我们有关系的事情,我们都会赋予它一些意义。比如前面的例子,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造成这一切「都是马云的错」!这个就是他赋予的意义。
但是,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所赋予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的理解就会不同,而理解不同,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当然也会不一样。
「NLP 理解层次」把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分成了 6 个不同的层次,而这个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
如果你用低维度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感觉它根本无法解决。但是当你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它的时候,它也许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甚至连问题本身也消失了。就像马车的时代,大家都在寻找更快的马,但是当汽车被发明出来之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马的快慢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
好,铺垫了那么多,那么理解层次到底应该怎么用呢?
为了便于你的理解,我们以每个人所处的不同理解层次,把人「极端化」的分成 6 种不同的类型。理解层次越高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个线下门店的案例出发,看看这 6 类人,分别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先来看第一个层次:环境。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这都是你们的错!
什么是环境?就是除你自己之外的一切都是环境,比如你身边的人;你的领导、同事;你的公司;你的竞争对手;市场环境;天气;大众舆论…等等。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环境的不好」而产生的问题。比如:
l 工作不顺利,那是因为领导是个白痴…
l 没有晋升的机会,那是因为公司的办公室政治太严重,而且没有好的晋升机制…
l 房子太贵买不起,那是因为黑心的炒房团惹啊、再加上政府调控无能、自己也没有一个富爸爸…
总之,发生了这个问题,不是我的原因,是别人的原因,是公司的原因,是市场的原因,是政府的原因,是运气的原因,都是我命不好,生在了这样的一个时代,遇到了这样一群人…
而他寻找解决办法的途径,也会从改变环境的角度去思考。比如:
l 这家公司不好,导致我没有晋升机会,那我就换个公司呗…
l 找了一个男朋友,现在对我越来越差了,怎么办?再换一个呗…
不知道你平时有没有接触过这种人,只要一跟他们接触,你就会感觉这个世界真的是太糟糕了!周围的环境不好,身边的人都在针对他,天天还都能遇到一堆倒霉的事情,分分钟就感觉他们快要活不下去了…
我们通常称这种行为叫做「抱怨」,但你是不是也曾劝过这些人不要抱怨?而且,她们似乎也知道抱怨不好,但为什么他们还是在不停的抱怨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层次处在了最低的「环境层」,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被死死的困在了这个层次,并不是他们想抱怨,而是在他眼里,除了看到环境之外,就再也无法看到其他的了。因此,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也就只能是换个更好的环境…
所以,如果是这类人遇到了案例中的这个困境,他似乎除了抱怨房租、淘宝、员工,他是真找不到还有什么其他原因了…
好,我们往上走一层,来到理解层次的第二层:行为
处在行为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我还不够努力!
也就是说,当这类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说:「想要解决问题,那就得开始行动啊!不能改变环境,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我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我不改变,环境如何改变?我不行动,环境如何改善?」
是不是听着很鸡汤?有点像成功学?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位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从不对环境妥协,他们相信上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持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有转机!他们是别人眼中的「行动派」、「实干家」…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我的努力还不够」而产生的问题。比如:
l 收入太低?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l 买不起房子?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l 创业失败了?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总之,发生了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偷懒了?是不是努力的还不够?是不是要加大工作量?
如果你处在「行动」这个层次上,「环境」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而要解决问题,你也会从「行为」这个层面去寻找解决办法,比如:
l 这都一年没涨工资了,今晚开始多加 1 个小时的班!
l 女朋友为什么最近对我冷淡了?我要多发些消息,多打些电话去关心她!
l 公司的业绩变差了?那一定是我睡觉睡的太多了,从明天开始我不睡觉了!
好,如果是这类人遇到了线下门店的这个问题,他会怎么办呢?
他可能就会这样思考:「我付 24 小时的房租,却只营业了 8 个小时!那怎么行?明天开始 24 小时营业,我全天待在店里亲自销售!员工么,分成两班倒,空闲的时间就给我打电话找企业客户,我就不信卖不出去了!」
但是,是不是只要努力,所有问题就都能被解决了呢?越努力的人,获得的成就也就越大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
200 年前,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是 16 个小时…他们也许比你更加勤奋,但是他们的个人产值却不足现代社会的万分之一,为什么?
因为努力,的确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喜欢鸡汤?反对成功学?就是因为它们只告诉了你要努力,却没有给你方法,它们只是帮助你脱离了最低的「环境层」,来到了第二低的「行为层」!以为给你打一针鸡血,你开始奋斗了,你就一定能成功!
这样的思考逻辑,是不是有点太天真了呢?
问题的解决,时代的进步,并不是只靠「努力」就可以的,一定有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后推动,我们需要再上升一个层次…
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通过一家线下零售店的困境,我们引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NLP 理解层次。NLP 理解层次说,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我们可以分成 6 个不同的层次,每一层的人对问题都会有不同的思考模式,而这个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理解层次越高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今天我们从下往上讲了其中的两层,分别是:
第一层,环境,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典型的思考模式是:「这都是你们的错!」,而他给出的解决方案,通常也是:换一个环境。
第二层,行为,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典型的思考模式就是:「我还不够努力!」,当这类人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会将问题归结为是自己还不够努力造成的,因此他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努力!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如果你就是这个线下门店的代理商,遇到了这个困境,你会通过怎么样的思考和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一旦选错问题,越努力越失败
hi,你好,我是谢春霖,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6 个核心认知:理解层次。
昨天我们讲了其中的两层,分别是:
第一层,环境,在这个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这都是你们的错!而他给出的解决方案呢?通常就是:换一个环境。
第二层,行为,在这个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我还不够努力!也就是当这类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他的解决办法就是「我要更加努力!」
但是,通过努力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越努力的人,获得的成就也就会越大吗?
当然不是…
想要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获得更大的成就,除了「努力」之外,一定有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后推动,我们需要再上升一个理解层次…
好,那么今天,我们接着来看第三层,它叫做:能力
在这个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方法总比问题多!
比如你看,农业时代的人比我们更加忙碌,但生产力却不足现代人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现在的人更勤奋了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他们不会使用机器,也不会使用互联网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机器和互联网是什么?看似是工具,本质是扩展了你的能力。5000 年前,你想要告诉一个人一件事情,你得策马奔腾三天三夜,但是现在通过互联网,你不需要 1 秒钟,互联网扩展了你的沟通能力。
所以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你能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有选择便是有能力。
好,那么当问题发生的时候,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的人会怎么思考呢?
他会认为问题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因此,他们给出的解决办法,也会在「能力」这个层次里去寻找,比如说:
l 线下门店生意不好,那可能是因为我的经营模式太陈旧了,我需要学习新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社群经济的方式来降低我的获客成本,提高复购率…
l 和男朋友关系处理不好,一定是我的沟通能力有问题,我要去学习能改善亲密关系的沟通技巧,比如《关键对话》和《幸福的婚姻》…
l 以前我是做业务的,现在刚成为部门经理,团队业绩下滑,一定是我的管理能力有问题,我以前根本没有学过管理,我得去报个 MBA 班,从「古狄逊定理」开始学起…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他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可操作的方法,进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他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问题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的,只是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而已,所以,他们不会自己去尝试,而是去直接找到这些经验直接使用,因为你的顿悟,也许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好,如果你能走到这个层次,也就是既有「行为层」的勤奋努力,又有「能力层」的方法套路,那么普通问题基本已经难不倒你了,你已经有能力胜任一家公司里的中高层的职位了。
当然,这里说的每提高一个层次,并不是说就不要下一个层次了,比如说有了方法就不需要努力了,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了一个思考层次,不然你就会变成纸上谈兵,不落地。
好,「能力」这个理解层次,是我们「意识」能想到的最高层次了。
再往上走,就要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区域,内容会变得比较模糊,之前你可能很少接触到这些层面,所以可能会比较难理解。
如果有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你可以打开文稿,对着文字多思考一下,毕竟听完不是目的,真的能理解理解这些内容,能用来改善自己,能获得更好的人生才是目的,才是我这个课程真正能带给你的价值。
好,那什么问题,是你有「能力」也解决不了的呢?
就是你选择错了问题!
什么意思?
就是你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你得先清楚,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线下门店的问题,导致现状的原因看上去有很多,但其中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呢?
是团队管理的问题?是营销方式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你是应该打折清库存减少损失,准备关门?还是战略转型,坚持到底?
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人生的不同走向,而一旦选择错了问题,你那些优秀的「能力、行动力」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那如何才能提高做选择题的能力呢?这个,我们就需要再上升一个层次…
我们接着来看第四层:BVR
在这个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说「能力层」是做解答题的能力,「BVR 层」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
什么是 BVR?它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
B(Believe):信念,就是你相信什么是对的?
你相信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往大了说可以是世界观,往小了说就是一个个概念。
为什么我们整个专栏课程都是围绕概念来讲的?其实就是在帮你构筑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这是你的硬件,是你所有能力能够得以发挥的基石。
V(Value):价值观,就是你认为 A 和 B 哪个更重要?
比如,你遭到了抢劫,别人问你「要钱还是要命?」
通常你会选择要命,为什么?因为你的价值观就是:命>钱 。
但是当你现在有 1 个小时的空闲时间,那么你打算用来看书?还是刷朋友圈?还是睡觉?
那每个人的选择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个人对这 3 者的价值衡量标准是不同的。这个价值衡量的标准,就是每个人的价值观。
好,我们再来看 R,R 是什么?Rule:规条,它是指做人做事的原则。
就像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每个人也有他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
这些原则是从哪里来的?就是来源于你的信念和价值观。
比如说,我做事情有一条原则就是「只做有积累效应的事情」,为什么?
因为它来自于我的一个信念,就是我「相信复利效应」,也就是说,不管这件事情目前看上去效果有多不明显,只要每一个动作所带来的结果能够叠加起来,前一个动作能够成为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那么我就根本不用担心这件事情的未来发展,因为他会慢慢产生复利效应,我只需要继续重复,并耐心等待就好了。
所以,规条存在的意义,就是提高你做选择的效率,当你面对选择题的时候,你不需要每次都深度思考,权衡比较,而是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因此你看,「能力」层是让你把事情做对,而「BVR」层呢?它是让你选择做对的事情。
好,我们再回到线下门店的案例,来看看处在 BVR 层的人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当门店业绩出现下滑,这里边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分类,比如说你可以把它们分成 5 大类:
第一,成本问题:比如说房租涨价、库存积压、装修成本、进货成本等等,这些都是成本问题;
第二,团队问题:像…员工士气,成员离职,这些是团队的问题;
第三,市场问题:比如客流减少,人们现在喜欢去网上购物,网上的售价现在更便宜等等,这些都是市场变化所的问题;
第四呢,营销问题:就是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让用户了解你的,目前门店好像没什么营销方式,就是开门迎客;
第五呢,渠道问题:就是用户可以在哪接触到你?目前好像也没什么渠道,这个线下门店就是目前唯一的渠道。
好,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之后呢,然后干嘛?
如果说是处在「能力层」的人,那么他可能就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比如说针对团队的问题,他可能会给出一整套员工激励方案;面对营销问题,他可能会去增加一些户外的广告,或者开一个公众号开始写文章;而面对渠道单一的问题,他可能就会建议也去开个淘宝店…
你看,他的解决过程就像是摊大饼一样,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结果呢?结果问题….竟然变得越来越多了…
好,那「BVR 层」的人呢?他会怎么办?
他可能,并不会马上给出解决方案,而是会先思考:看上去都是问题啊,但是这些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除了这些看的见的问题,还有没有藏在这些问题下面的,看不见的问题呢?
深入分析后,他发现确实有,那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交易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淘宝之所以能那么便宜,是因为短路掉了中间环节,工厂能够直接面对消费者了,不需要再经过总代、省代、区代…等等这些价值传递的中间环节了,因此价值传递的效率大大提升了,所以网上价格才能那么便宜。
啊,那怎么办?
大家都别开实体店了吗?全部去网上开店?
但是,好像现实情况也并不是这样啊,还是有很多实体店的,为什么?
对,因为线下门店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是线上网店没有的,那就是线下的产品能摸得到,能试穿,用户的体验感非常好,信任度更高!
好,然后呢,然后他就根据这些思考,画出了一个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图(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一张图示):
我来简单描述一下,这张图是说: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了淘宝店的售价更便宜,而淘宝店的售价便宜,导致了用户都去网上购买商品,因此进店的人流也就变少了,从而导致了团队士气的下降,而门店人流的减少,团队士气的低落,网上售价的降低,共同导致了门店销量的下降。
所以,原来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互联网的连接效率变高而导致原本的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淘宝店家是因为「短路」掉了价值传递过程中的那些总代、省代、区代等等这些中间环节,让商品可以用更短的距离来到消费者的面前了,所以价格才能那么低,这才导致了后面的一连串的反应…
好,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了,然后怎么办呢?
重新去改变这个交易结构吗?
有些事情你能改变,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你只能改变你能改变的事情,那什么是你能改变的呢?
1. 适应环境,也就是既然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市场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那么你就得想办法重新适应这个新环境,也就是你也得想办法去短路掉中间这些环节,把售价降下来,提高成交率!
2. 你还可以根据 SWOT 分析,采取防御型策略,也就是用自己的优势去对抗市场的威胁,也就是:你需要增强线下门店的体验感,比如用户付款前,让他先来个百米冲刺,然后以跑步的成绩来计算折扣;每周的冠军还可以免费获得最新款的跑鞋;另外,你还可以扩大体验范围,比如举办一个全城跑不死大赛,让喜欢慢跑的人都加入进来,然后让最后一个倒下的人成为你的门店形象大使,并赞助他全年的运动装备,而其他人则可以给他们颁发一个鼓励奖,也就是一张买鞋子的代金券…有了这个能以吸引眼球的活动,就能拿来和线上的流量端合作,与线下的其他门店结成异业联盟,将这些原本不属于你的流量,拿过来!这样就可以解决人流量下降的问题了。
当然,我这里只是举例子,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
好,这就是理解层次在「BVR 层」的人会给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细心的同学听到这里,内心可能会有个疑问冒出来,那就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知道哪个更重要,哪个不重要,但有时候 2 个选择看上去都是对的,而我必须选择其一,怎么办?」
比如你还是那个经销商,你是否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去工作可以获得百万年薪而且还没有风险,那你是否会关掉店铺回去打工?还是顶着风险,继续做收益可能会更大的老板呢?」
请问你会怎么选择?
面对这样的选择题,你就需要再往上走一个层次…
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又在理解层次里向上爬了 2 个层次,分别是:
第三层,能力,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他会认为问题都是因为自己能力的不足而产生的。因此他会去书里、去课堂上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成熟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层,BVR,也就是信念、价值观、规条,如果说能力层的人是把事情做对,那么 BVR 层的人就是去选择做对的事情,因为他很清楚,选择永远比努力更加重要,一旦选错了问题,越努力越失败!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如果你现在对自己每个月的收入不太满意,那么请试着站在第三层(能力层)以及第四层(BVR 层)思考一下,你会分别给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什么是有效的人生规划?
什么是有效的人生规划?
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6 个核心认知:理解层次。
在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你两个问题:「你是谁?你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给你 5 秒钟思考一下
怎么样?有答案了吗?
我估计,这两个问题你可能会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为什么?
因为这两个问题,如果用 NLP 的理解层次来划分的话,它们处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而这个位置已经不在你的意识层面了,而是到了你的潜意识,你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也很少会来到这里,所以答案可能就会比较模糊,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昨天课程的最后,我们留了一个问题,就是假设你是这位零售店的老板:「如果你回去打工的话可以获得百万年薪而且没有风险,那你是会关掉店铺回去打工呢?还是顶着风险,继续做未来收益可能更大的老板?」
要回答这个问题,同样也需要进入到这个更高的层次来思考。
好,今天我们就把 NLP 理解层次里剩下最高的两层讲完…
先来看第五层:身份层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典型的思考模式就是:因为我想成为这样一个人,所以我会这样做…
我们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你想回去打工拿高薪,还是继续冒着风险开店?」
这个答案其实取决于你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不同的身份定位,会配套不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信念价值观规条决定了你当下的每次选择,也就是说,你的身份层次决定了你的价值判断,进而决定了你的每一次选择。
比如,你是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还是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或者是想成为一个新品牌的创始人?
你把自己定义成不同的身份,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的选择自然就会不同。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运动鞋的设计师,那你可能就会选择把门店关掉去打工;而如果你想成为一位新品牌的创始人,那么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找代工厂,直接生产自己品牌的鞋子,然后找流量端合作进行分销;而如果你想做商人,那你可能就会选择我们昨天课中提出的方案。
所以,你之所以有时候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除了是因为有时候对某些概念还不太清楚,不知道他们的合理价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如果你不知道你想成为谁,你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你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你可能就什么也得不到。
通常,你把身份定义清楚了,答案也就自己出来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第五单元的课程里关于「角色」的话题,也就是:「角色」和「身份」有什么不同?
答案是:角色是被动的,是别人给你的;而身份是主动的,是你自己想成为的。
你可能有很多角色,但是你只有一个自己想成为的身份。每个角色或者身份,都对应着一套帮助他「能够更好的成为这个身份」的 BVR 系统,也就是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由于「角色」是被动获得的,所以你会觉得与之对应的那套 BVR 是一种「束缚」;而「身份」是你主动想成为的,因此它的那套 BVR 会成为一种助力。
「身份」这个层次,其实是对应着第五单元里讲的「存在感知层」,也就是: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在那个单元里,我之所以想让你「去角色化」,就是想让你突破角色的束缚,获得一个更「主动」的人生,找到自己的「身份」层次。因为你身上的「角色」太多,会阻碍你看见自己真实的「身份」。
当你想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后,就应该围绕它配套相应的 BVR,再构建你的能力圈,并做出相应的计划与行动,你就会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流的人才!
你将有能力设计出令人尖叫的产品,开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成为某个大公司里的领军人物。
好,到了身份这个层次,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人了,但是,在他们之上,其实还存在一类人,他们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更加屈指可数,他们是引领我们整个时代前进的一群人…
他们是谁?
他们就是站上了最高层次的那一群人,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再往上走一层,去观摩一下,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人才,他们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理解层次里最高的一个层次:精神
第六层:精神
在这个层次里的人,他们典型的思考模式是:「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什么是精神?
就是你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人生使命」: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你能为别人,为这个社会,为整个人类带来什么?这个世界会因为你而有什么不同?
在这个层次,你所有的思考,都将围绕着「利他」2 个字,你会思考:」我做什么样的选择才能对更多的人有帮助?我该怎么做才能推动某个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的更替?
听着是不是有点虚?对的,如果你只是说这些,而没有对应的身份,更没有相应的能力和行动力,那么这些就是空口白话,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情怀,比如说一个实习生,他已经连续被多家公司辞退,却整天跟别人说他想要改变世界,那你肯定会以为他疯了…
然而,疯子和天才也许真的只有一线之隔,当一个人不仅心怀这些伟大的情怀,还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并拥有足够的能力和超凡的行动力,那么他就站上了这个理解层次的顶端,他们将成为我们人类文明上空的繁星,引领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前进。
就像「乔布斯」在 1997 年发布的一条广告语,请允许我在这里把它念出来,送给他们:
l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 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也许,他们必需要疯狂。 你能盯着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么?你能静静坐着,就听见美妙的歌曲么?你能凝视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轮么? 我们为这些家伙制造良机。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好,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你也能有机会成为改变世界的人,引领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前进。
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线下门店的案例,如果是一个已经处在「精神」层次的人,那么当他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思考呢?
这个…我也不知道,就把这个问题留给这个时代的伟人吧…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讲了 NLP 理解层次里最高的 2 个层次,分别是:
第五层:身份,在这个层次里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因为我想成为这样一个人,所以我会这样做,身份层次将决定你的价值判断,因此也会决定你每一次的选择。而你每一次选择的不同,也将会成就你不同的人生。
第六层:精神,能踏入这个层次的人,将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一群人,他们将引领着整个时代的前进,他们典型的思考模式是: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到这里,6 个理解层次已经全部讲完了,不过你可能会有个疑问,就是我们该如何从低层次,不断晋升到高层次,成为这个时代里第一流的人才呢?
是需要一级级的打怪升级吗?
不是!
当你处在低层次的时候,你的思维会被限制住,你无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处在「环境」层次的人,经常抱怨而不自知,完全看不到上面还有「行为层」可以帮助自己改变现状;更看不到「能力层」里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
最可悲的人生,莫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全都知道…
那应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直接让自己站上最高的层次!
对,你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个顶层设计,从精神层开始,从头往下规划。
你可以按下面这个顺序思考:
首先,你需要先思考精神层次: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世界因为你会变得有什么不同?
然后第二步,再确认你的身份层次,就是:为了实现这个使命,五年后你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描述的越具体越好。
当你有了这个身份层次之后,然后第三步,你需要确定你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就是:一套怎么样的信念价值观能帮助你达到这个身份的?什么是最重要的?你应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你应该坚守一些什么原则和规律?
然后第四步,再补充你的能力层,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身份和这套 BVR,你应该去学习些什么知识和技能?掌握什么方法和套路呢?
等这些都想明白了之后,第五步,你就需要在行为层落地,就是:你具体应该怎么做?计划是什么?第一步怎么走?
最后第六步,去环境层借力,就是:哪些人和资源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的?你该如何去使用身边的资源?
好你看,像这样从自己「精神层次 /身份层次」发展出来的人生规划,可能与你的现实生活中正在走的人生轨迹,会有很大的不同,它也许看上去更困难、更有挑战性,但是却能让你在过程中保持身心的统一,能激发出你更强大的潜能,这,才是一个有效的人生规划!(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一张图示)
当然,这个思考与计划的过程可能会很难,也很慢,你在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能想清楚,它可能需要花费你 1 个月,甚至 1 年的时间…但是,你千万别放弃,它值得你用那么长的时间来思考,因为一旦想清楚,你的人生可能就会从此不同,我自己用了 3 年,希望你能比我更快!
愿你从今天开始,重新定义自己,拥有一个不同的人生!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
如果从精神或者身份层次开始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那么这份计划和你目前正在走的路有哪些不同?接下来的第一步你会怎么做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你是你自己的主人吗?
今天我将开始为你升级关于财富的第 7 个核心认知。
到今天为止,我们专栏的已经更新过半,如今,你已经升级了 6 个关于财富的核心认知了,我帮你先简单回顾一下,它们分别是:
1. 你拥有最宝贵的财富,叫做:注意力;
2. 世界上只买卖一种产品,它叫做:时间;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商人;
3. 在富人越富的时代,让你脱颖而出的秘密是找到自己:天赋;
4. 财富爆发式增长的底层逻辑,它叫做:复利;
5.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一个个「角色」之中,你以为你在做自己,但其实你只是在演戏而已,如果你想看见真实的自己,或者与别人建立深度的关系,那你就需要脱去角色化的外衣,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知;
6. NLP 理解层次把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思维方式,分成了 6 个不同的层次,当你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的时候,问题会变得更加简单甚至消失。
这里要再次提醒你一下,每次课程的最后,我们都会留有作业,请你一定记得把你的答案写下来与我们分享,因为这不仅能够帮助你把知识内化,让它们和你的原有认知产生连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让你的感悟帮助到更多的人。
比如说,我在作业里看到一位小伙伴说,他意识到了注意力的宝贵价值之后,列了一张自己每天的注意力花费清单,结果把自己吓个半死,因为列出来才发现,自己的注意力真的每天都在被别人收割、利用,剩下的那些也基本都浪费掉了….
还有个人,他对「复利」这个概念印象特别深刻,他说他以前只知道复利就是投资里面的利滚利,但是没想到它竟然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他说他还想到了「亚马逊的飞轮效应」,问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复利模型?
还有个人,他在学完「角色化」这个概念之后被惊到了,他说没想到自己原来每天都在演戏,还真的是没有 1 分钟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他突然感觉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感知层到底是什么…
好,你知道这一刻,他们的什么能力被激活了吗?
答案是:「元认知」。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就是你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比如,当你打开抖音,你发现好多好有意思的视频,然后你不断的翻看,结果…3 个小时过去了…这是没有元认知的状态。
但如果你的元认知能力被激活了呢?
你还是打开抖音,发现有好多有意思的视频,然后你不断的翻看,但是突然,一个声音进入大脑,他说:「你为什么会不停的翻看?你的注意力是不是正在被别人收割?」你浑身一颤,于是你赶紧关掉抖音,回到了工作当中…
你有没有发现区别?
有了元认知,你的大脑就有了「纠错机制」,在你的大脑里竟然出现了 2 个甚至更多个声音,他们在互相辩论,而你呢?你自己却变成了裁判,来决定最终该听谁的,你的「思维过程」被你自己「看」见了!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大脑其实也是一个器官,是可以被你控制的!什么意思?
比如 CPU 是计算机的大脑,控制着电脑的所有行为,那谁在控制 CPU 呢?
对,就是使用计算机程序的「人」。
看上去是 CPU 在控制整台电脑,但真正控制电脑的,是人。
那我们再来看,大脑控制着你所有的思维和行动,但谁在控制大脑呢?
对,就是你自己的元认知。大脑只是你身体上的一个器官,和手脚是一样的,你是可以用「元认知」来控制它的!
元认知,就是控制你大脑的那个真正的大脑。
好,那元认知在你的大脑里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大脑是怎么工作的…
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其实和计算机类似,简单来说,它就是通过听觉、视觉、味觉…等等「输入设备」将外界的信息传输到大脑里进行处理,然后呢?大脑再把处理完的结果交给嘴巴,手脚,这些「输出设备」输出给外部世界的这么一个过程。
但是大脑的内部是怎么处理这些信息的?我们不知道,就像一个黑盒子。
所以,我们可以把整个过程,抽象成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也就是:信息输入黑盒子,黑盒子处理分析,然后输出结果给到外界(你打开文稿,可以看到一张图示)
也就是说,你的想法、思考的结果,最终都是需要通过嘴巴或者手脚等输出设备来传递给外界的,而外界也只会根据你的「输出内容」对你进行反馈。
所以,每个人输出的不同,将导致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轨迹。
但是,大脑是个黑盒子,我们刚才说了,我们并不知道他是如何运转的,所以输出的内容我们不一定能控制的了。
比如说,有一件事让你很生气,你感觉到很愤怒,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摔杯子、拍桌子,说出一些很有攻击性的话…但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时候,你的行为你的语言是不受控制的,这就像是大脑的驾驶室,被别人给劫持了,你的身体完全变成了你「大脑」的奴隶,想一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你竟然不是你自己的主人!
因此,如果我们想改变之后的人生轨迹,我们就得先破译这个黑盒子,防止这种「被劫持」情况的再次发生,让大脑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运转,这样我们就能控制「输出」,从而改变之后的人生了。
好,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控制输入端
还记得我们第一课讲的注意力吗?为什么注意力是你拥有最宝贵的财富?
因为注意力决定了你会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接收到的信息会决定你的大脑该思考什么;而大脑的思考结果又会影响你的输出,也就是你说的话,你做的动作。最终这些「输出」将决定你的人生轨迹!(打开文稿,你可以看到一张图示)
你可能听到过一句话,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除了遗传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接受到的「信息」不同,所以导致了他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轨迹。
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讲的那个《人生七年》的那个纪录片吗?
为什么富人家的孩子会越富有?
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继承了家里的财产,而是他们从小获得的教育资源、人脉资源等等要比普通人质量要 高的多。而这些「输入信息」的质量决定了他们的思考方式,进而决定了他们的能力圈,决定了他们的资源结构层,这些又将决定他们的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所以,控制注意力,就是控制了你大脑的「输入设备」。
现在内容创作和传播的门槛非常低,因此,会有大量没用的、有销售目的的、错误的…知识、谣言、八卦蔓延在整个网络上,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注意力,他们就会像病毒一样进入你的大脑,占领你的黑盒子,那么,久而久之呢,你大脑里就全部都是这些乌七八糟的信息,你去都去不掉,然后,你的思维逐渐变得浑浊,而且简单粗暴,还特别容易激动…
所以这个时候,你必须启动「元认知」,控制住你的注意力,就像防火墙一样,坚决不让这些有害的信息进入你的大脑。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们在第一单元里已经讲了很多了,很多同学听完之后也是吓出一身冷汗,但是感觉自己依然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注意力,为什么?那就是因为你的「元认知能力」还太弱,甚至还没有被激活。
好这是第一步,控制你大脑的输入端,然后我们来看第二步,控制你大脑的处理过程
就是信息进入了你的大脑之后,你该怎么处理?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如果是没用或者有害的信息,那你就应该把他们:丢弃
可问题是,怎么去识别这些信息究竟有没有用?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错的,就得先知道什么是对的。
比如玩古玩圈里有一些所谓的「老法师」,一个古董拿到手里只需要 5 秒钟,就能看出它是不是真的,很神奇。所以,有一次我就忍不住去问了其中的一位老法师,我说:「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秘诀?为什么我看了几年都看不出是赝品,而你只需要 5 秒钟?」
老法师说了一句让我醍醐灌顶的话,他说:「知真识假」
就是真的看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是假的了。所以你看,如果你想拥有这种能力,你就得先去主动学习大量正确的知识,当累积到一定量之后,你自然就能分辨了。
那什么是正确的知识呢?
就是那些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沉淀下来的经典书籍,它们可能写的不太好玩,书名、标题也起的不是那么抓人眼球,但是他们给你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逻辑是严密,方法是被许多人验证过的,他们能够帮助你构建起一座坚固的知识大厦。
好,这是第一种,对没用的信息,选择:丢弃。
第二种:如果是有用的信息呢?那么你的处理方式就是:储存
你学习的这些知识,就好比是电脑里的数据,电脑做运算都是需要数据的,而你大脑的思考也需要依赖这些知识,不然就不知道该思考什么。
那么,有哪些有用的信息需要被储存起来呢?主要有 4 类:
1. 概念:就是指你对事物的理解,这个是你理解世界、思考问题的基础。
2. 价值观:就是你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两个东西哪个更重要,这个就是价值观。
3. 思维方式:就是你思考问题的步骤,这个相当于是电脑里边的算法。
4. 方法论:它是指某个具体问题的已知最优解法,这个相当于是一个个 APP。
这些信息在你大脑中所存放的位置,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一张图示:
好,这是第二种情况,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储存,然后我们来看第三种情况…
第三种:如果进入的信息是问题或者任务,那么你就需要「处理」它们:
如果把一部手机暂时比作是你的大脑,现在你遇到了一件危险事件,你需要报警求救,因此你在手机上输入了一个信息,两个中文字:「报警」,请问,你的手机会有什么反应?
答案是,什么反应都没有…
你要让手机理解你写的「报警」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你就得先打开手机上的某个 App,而不同的 App 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你打开微信,你输入「报警」两个字,也许会出来一个名字里含有「报警」的人或文章;你打开淘宝,输入「报警」两个字,可能就会跳出来「防盗报警器」的购买链接…
只有当你打开电话 App 的时候,它才会识别出你是要打电话,然后调用通讯录,把「报警」这两个字,翻译成电话号码「110」并启动通讯功能…
这个 App 是什么?
就是你在「能力层」储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论」;调用的通讯录是什么呢?就是你储存在 BVR 层里的「概念」。
你大脑里可以储存很多思考方式,当不同的任务或者问题进入大脑之后,你就得先判断,它属于哪种问题?是什么任务?目的是什么?然后启动不同的「思考方式」或者「方法论」来处理这些信息。
比如说:
l 你想创业,想先制定一个战略,那么你就可以拿出一套思考工具,叫做:SWOT 分析;
l 你有选择困难症?那么,你就可以拿出一套决策分析工具,叫做:概率决策树;
l 你准备写一篇文章,但是却不知道从何开始?那么,你可以试一下结构化表达工具:SCQA;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思考方式」或者「方法论」可以用来匹配不同的问题。
你可能会说:思考一个问题而已,有必要那么复杂吗?我什么都不会,不照样还是活了几十年?
确实,你可以就买一个手机,里边什么 APP 都不装,它确实也能满足你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功能也就比较简单了,它可能处理不了太复杂的任务,很多信息可能也无法识别…
好,那么当一个任务或者问题来到大脑里,你应该具体通过哪些步骤来处理它呢?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一张示意图,我来简单描述一下:
第一步:判断这个任务或者问题是否符合你的使命和身份定位,如果不符合,那就放弃掉;如果符合,那么就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把这个任务或者问题放在 BVR 层里进行思考,调出必要的概念,进行一次价值排序,然后找到关键问题或者步骤;
第三步:把这个问题或者任务放进能力层,然后调取适合的「思维方式」或者「方法论」开始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
第四步:将解决方案交给行为层,并开始执行。
好,以上这些是第二步,控制你大脑的思考过程,然后…
第三步:控制输出
大脑处理完这些信息之后,就要把思考的结果按计划执行了,也就是来到了与外部环境对接的「行为层」。然而如果没有「元认知」的话,你就算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你也可能会做不好。比如:
明明结论已经思考的很清楚了,内心也有很清晰的想法,但是就是表达不出来,讲不清楚…
明明行动计划已经列出来了,但是一下子那么多事情,每件事情看上去都很重要,时间又那么紧迫,所以你什么都做,结果顾此失彼,把事情做的乱七八糟…
明明周末计划要完成 3 件事情的,结果一会儿要陪狗狗去打针、一会儿又要和老李去吃饭、周末还要看场球赛…结果一转眼已经到了周日的晚上,才发现什么事都还没解决,最后,你怀着焦虑的心情,头悬梁锥刺股,用牙签撑着眼皮,开始挑灯夜战…
你的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一团糟…
也许,你曾经学过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你也知道时间管理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无法调用你的「元认知」,你就无法控制你的大脑,因此,你也无法控制你的行为,那么你怎么管理时间呢?
想到却又无法做到,这是元认知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现…
因此,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几乎决定了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
电脑能不能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关键看背后的人是如何使用的;而你能否让自己的大脑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得看你是如何使用大脑的,也就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用元认知控制并优化这 3 个大脑工作的关键环节。
好,看来元认知是一切的基石,那么,你具体该如何提高「元认知」能力呢?
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 3 点:
1. 元认知,就是控制你大脑的那个真正的大脑。
2. 整个大脑的工作过程,可以抽象成一个简单的模型,就是:信息输入黑盒子,黑盒子处理分析,然后输出结果。而每个人输出的不同,将导致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轨迹。
3. 如果你想改变之后的人生轨迹,你就得先破译这个黑盒子,让它按你的方式运行,具体可分为三步:
l 第一步,控制输入端,也就是控制你的注意力,坚决不让有害信息进入大脑;
l 第二步,控制你大脑的处理过程;其中分成三种处理方式:1)对无用或者有害的信息,丢弃;2)对有用的信息,储存;3)如果进入大脑的是问题或者任务,那么你需要从大脑中调出适合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进行处理。
l 第三步,控制输出。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有过情绪爆炸,大脑被劫持的经历吗?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是因为什么原因?你觉得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有一天,你终将觉醒
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7 个核心认知:元认知。
昨天我们讲了什么是「元认知能力」,元认知,就是你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大脑,其实就和你我的嘴巴、手脚是一样的,也是身体上的一个器官,你是可以控制它如何运转。
如果你开启了元认知,那么你就可以控制自己大脑的输入端,选择接收更有价值的信息;你也可以控制自己大脑的思考过程,让大脑不被情绪或者外来的信息所劫持,让你的思维变得更加有章法和有效率;你还可以控制自己的输出,让你的表达和行动变得更加的精准,让你从「想到」变成「做到」…
这也就是说,你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将几乎能影响到你所有方面 能力的强弱。
好,现在你已经明白了什么是元认知,以及它所能带来的好处,那么,你是不是现在就可以马上开启元认知能力了呢?
很抱歉,你目前还办不到…
为什么?
这个就好比你平时可以举起 150 斤的东西,然后突然,我今天教了你一个可以举起 300 斤东西的方法,那么,是否你按我说的方法做同样的动作,就能举起这 300 斤的东西了呢?
这个当然不行的…
因为以你目前的肌肉力量,你只能举起 150 斤…
从 150 斤到 300 斤,你光知道方法是不行的,你还需要通过不停的锻炼,来增强你的肌肉,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提高元认知能力也一样,它没有办法一下子变得很强壮,它就像肌肉一样,业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持续的锻炼,才能够得到加强。
如何提升元认知?
好,那么你该具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锻炼、提高你的元认知呢?
第一个方法,叫做:刻意练习
格拉德威尔在他的畅销书《异类》中提出了一个概念,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因为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他们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个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不过,很多人对这句话其实有很大的误解,以为一件事情只要持续做满一万个小时就能成高手了。
但事实上哪有那么容易…
很多人踢了一辈子的足球,却依然只是个业余爱好者。
但是,为什么同样是用了一万小时,有些人却变成了球星呢?
除了天赋的因素,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练习的时长,而是在于是否掌握了背后的套路,没有套路的练习,你不但练不成高手,还会把自己给练废,因为你练习的动作都是不正确的。这个我们在第三单元的课程中已经强调过,刻意练习的是套路,而不是你的兴趣!
好,那什么是套路呢?
就是「思考方式」和「方法论」,这些是前人用了很多次成功或者失败的经历,不断沉淀下来的方式方法,它可能就是你做某件事目前最高效的步骤,如果你能掌握这些,你就掌握了做某件事情的「诀窍」。
比如说,帮助你提高思维能力的工具有:金字塔原理、MECE 法则、5W2H、SCQA、二维四象限等等…
再比如说,能帮助你提高决策能力的工具有:KT 法、概率决策树、麦穗理论等等…
但是,这些方法你仅仅是知道是没有用的,因为当新问题出现的时候,你还是会习惯性的按原来的方式去思考。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练习调用自己的元认知,强迫自己用这个新的方式。
比如说,你准备让小王去帮你打印一些资料,大脑突然飘来了四个字:5W2H,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说,你交代事情的时候要说清楚 7 个维度的内容,这样,你表达的内容才是完整的,对方才能更容易接收到你发出的正确信息。
因此,你需要重新组织一下自己需要交代的事情:
Who 是谁?小王。
What 做什么?打印公司产品的介绍资料。
When 什么时候要?下班前。
Where 交到哪里?总经理办公室;
Why 为什么要做这个?给客户做参考。
How 具体有什么要求?彩色双面打印。
How Many 需要多少份?3 份。
好,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表达,你可以这么说:「小王,请你去打印 3 份公司的产品资料,在下班前送到总经理办公室,请记得用彩色双面打印,总经理需要带给客户去做参考。」
你看,这样的表达是不是更精准明确了呢?
我知道你一开始用这种方式肯定会不习惯,会很别扭,一不小心就又回到原来的思维方式,怎么办?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再次调用元认知把自己给拉回来,然后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重复…
这个就叫刻意练习。
你只要坚持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刻意练习」,你大脑中的某些特定区域就会得到强化,那么时间一长,你在某方面的技能就会和普通人拉开明显的差距,而你的元认知能力也会在过程中得到加强。
好,这是第一个方法,刻意练习,我们接着看第二个方法:反思
第二个方法:反思
你可以每天晚上花半个小时的时间,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对自己今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进行一次复盘,看看有哪些事情做得挺好的?哪些事情做的不好?哪些行为是在大脑被「绑架」的情况下做出的?然后思考一下,下一次你该如何提高?
这个过程跟回忆不太一样,重点并不是在叙事,而是去思考,你当时之所以会有这些想法和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那样做,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和行动方式?
这样的思考过程就是在反思了,这是非常好的锻炼元认知能力的方法。
好,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阅读来反思,具体该怎么做呢?
就是你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内容本身,还要关注作者他是怎么思考的,文字是什么?文字是作者大脑思考的「输出」,所以文字是结果,而思考的过程才是原因。
他为什么会这样写?他的思考方式是怎么样的?他用到了哪些概念和价值观?有没有错误?
然后边读边调用你的「元认知」来和自己做对比:如果是自己来写这个内容你会怎么写?他的这种思维方式比自己好在哪里?
就这样不停的对比,就好像和一个人在话一样,那么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你的阅读速度竟然变快了,甚至读了一半,你就能猜到作者之后会写什么,甚至你知道怎么写才会更好,你不再是被文字牵着鼻子走了,而是陪着作者在一起思考…
这个就是「你的元认知」开始工作了。
好,这是第二个方法,反思,接着我们来看
第三个方法:冥想
别一听到冥想这两个字,就把它和宗教联系起来,它目前已成为一种经过实验验证,能切实提高大脑能力的训练方法,在欧美的一些大公司里已经非常流行,包括我们熟悉的乔布斯,他也会经常通过冥想来锻炼提升自己的大脑。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我直接说方法,你可以花 15 分钟的时间跟我一起做一遍,这样你对我之后要描述的内容会更加有切身的感受:
l 第一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挺直腰杆,不一定要盘腿而坐,你自己感觉舒服就好;
l 第二步:设定一个 15 分钟的闹铃,然后闭上眼睛;
l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你需要将大脑放空,停止自己的一切思考,放慢自己呼吸,将所有的注意力都关注在自己的呼吸上;
l 第四步:在过程中也许你会走神,也许你会睡着,但是没关系,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再用「元认知」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就可以了。
l 然后等到 15 分钟的闹铃响起,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停止冥想了。
好,你现在开始试着做一遍~
好,欢迎回来~
我来简单描述一下,你在刚才的冥想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
你刚才啊,你一直在试图让自己保持平静,停止一切的思考,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上…
但是没过多久,你的大脑里就开始闪现出各种画面和声音,像看电影一样…
但是区别在于,这个电影并没有剧本,各种画面和声音是没有逻辑的叠加在一起的…
然后,你突然意识到:我还在冥想啊,这,这,这都跑哪里去了…
然后你开始努力把这些清除掉,再一次,把自己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但是,没过几秒钟,电影又开始上映了…
你会感觉这个大脑,他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你盯着他看的时候,他就乖乖听话,你一不留神,他就开始大闹天宫…
总之,你和他之间会有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会儿是「元认知」赢了,注意力被你重新拉回到了呼吸上,一会儿呢?又是「大脑」赢了,继续给你放一段莫名其妙的电影…
不过没关系,只要你能够坚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调用元认知,那么,你的元认知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你会慢慢感觉到,自己能控制大脑的时间开始变长了,从原来的只有 2、3 分钟,变成了现在能控制 10 几分钟了,再到后来,你能够全程保持专注了,这个,就是你的元认知能力变强了。
当你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能超过 10 分钟,那么在冥想之后,你就能明显感受到大脑开始变得无比的清澈,甚至你能感受到一丝凉爽感穿透全身,非常舒服…
这个时候,你再开始工作,你就会发现,你将变得更容易专注了,大脑的思维也变得更活跃和清晰了,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另外,有研究表明,长期冥想所带来的变化,可不仅仅是感觉上的变化,它还能对你的大脑产生物理意义上的改变。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名神经科学家,通过对冥想的深入研究,她发现,冥想者大脑中的脑岛和前额叶皮层的深色部分在体积上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变大,这或许反应了:冥想,能够让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数量变的更多。
好,这个就是提高元认知的第三种方法,冥想。
当你持续不断的练习以上这三种方法,也就是刻意练习,反思,和冥想,那么你的「元认知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l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而不被劫持;
l 你可以自如的运用毕生所学,穿梭在任何问题之间而不被难倒;
l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受,成为社交的高手;
l 你可以轻松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建立大脑的屏障,保持高强度的专注;
l 你可以制定周密的计划,做好时间管理,并能够按计划,有条不紊的执行任务…
这种状态,在心理学里边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觉醒!
期待,你也能迎来自己「觉醒」的一天…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提高元认知能力的三种方法:
1. 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是套路而不是兴趣,在练习的过程当中,你大脑的某些区域会被强化,那么时间一长,你在某方面的技能就会和普通人拉开明显的差距,元认知能力也会在过程中得到加强。
2. 反思,你可以通过每天写日记,以及在阅读过程中不停的将作者的思路和自己进行对比的方式来锻炼元认知。
3. 冥想,每天 15 分钟的冥想练习,能切实提高你大脑的能力,具体分成 4 步:1)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坐下;2)设定 15 分钟的闹铃;3)大脑放空,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4)走神的时候,再用元认知把它拉回来。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曾经尝试过冥想吗?能否分享一下你冥想时和冥想后的感受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你值多少钱?
今天我将开始为你升级关于财富的第 8 个核心认知。
今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讲起:
话说,从前有一个小和尚,他呢在寺庙的后花园里找了一块大石头,然后呢,就把它搬到了菜市场,准备把它卖掉。
有一个老大妈走了过来,问这小和尚:「你这个石头怎么卖呀?」
小和尚不说话,他只是伸出两个手指。
大妈说:「这是…2 块钱?」
小和尚摇了摇头…
大妈以为自己说低了,就马上改口说:「好吧好吧,20 就 20,正好我可以买回去压咸菜…」
不过,小和尚并没有卖给她,而是背起石头跑回了庙里,因为他觉得这太不可思议,这块一文不值的石头,竟然有人愿意出 20 块钱来买!
师傅告诉他,你先别卖啊,明天你用同样的方式再到博物馆去试试。
于是第二天,小和尚又去了博物馆…
当小和尚把这块大石头放在了博物馆的门口,就有一群人围了过来,在边上开始议论:「咦?这里怎么会有一块石头放在博物馆门口呢?来头估计不小,难道是块陨石吗?」
突然,有一位艺术家蹦了出来,就问小和尚:「你这石头卖多少钱啊?」
小和尚还是不说话,继续伸出了两个手指。
那个人说:「是 200 块吗?」
小和尚摇了摇头…
艺术家又说:「好吧,好吧,2000 元就 2000 元吧,正好我需要一块石头,拿回家雕一尊神像。」
小和尚被这个天价给吓到了,他背起了石头又跑回了庙里…
师傅跟他说,别急,你明天再去古董店试试…
于是第三天,小和尚又去了古董店…
老样子,小和尚又吸引了一群人在那边围观、议论…
突然,有个土豪从人群中跳了出来,他问小和尚:「你这石头怎么卖啊?」
小和尚还是不说话,继续伸出 2 个手指…
土豪问:「你是指这个石头要 2 万块吗?」
小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摇头…
那个土豪竟然以为是自己说低了,马上改口说:「对不起,对不起,我说错了,是 20 万吗?这是哪个朝代的?」
小和尚被这是数字吓得怀疑人生了,于是,他又背起石头跑回了庙里…
好,故事结束了,我的问题来了:
为什么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价格呢?
换句话说,是什么决定了石头的价格?
这里面有 3 个关键要素:
第一:就是得有人想买!
这是一个特别重要,但是被许多人忽略的小细节,就是每段故事都有一个人跳出来问小和尚这个石头怎么卖,但如果没有这个人呢?
那石头的价值就是 0。这个叫「有价无市」…
也就是说,你的东西对别人来说得是「有用」的才行,没有需求,就没有价值,这是一切的基础。
第二:场景决定需求
我们在故事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场景里,用户对石头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
1. 在寺庙里:石头完全没有用;
2. 在菜市场:老大妈是要买回去压咸菜的;
3. 在博物馆:艺术家是要买回去雕神像的;
4. 在古董店:土豪是要买回去当古董收藏的;
你看,在不同的场景下,人们对同一件事物可能会触发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就会导致价值判断的标准不同。
这里要注意的是,我说的是不同,并没有说高低,如果所有人把它都当成「压咸菜的石头」,那么去哪里价值都是一样的。再比如说,一杯咖啡在你家是咖啡,而在星巴克,它就是一种社交方式;一杯水在你家里是饮用水,但是到了沙漠,它就是命!
所以,小结一下:
第一,「需求」决定了这个石头有没有价值;
第二,「场景」决定了它是什么需求。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东西人们的需要很高,但是价值好像并不高,这是为什么?
比如水、空气、阳光,他们的价值都很大,离开了它们我们就无法生存,但它们几乎都是免费的,这是为什么?
另外,像钻石这种商品,既不能吃又不能用,其实就是块石头,为什么它却要那么贵呢?
这个就需要看「需求」的另外一面:「供给」。
所以第三点:供给决定价值的高低。
供给越少,价值越高,供给越多,价值越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稀为贵」。
空气、水、阳光他们虽然价值极大,但是目前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它们是免费的;
好,再回到小和尚的案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另外一个场景,就是如果在故事里出现了很多个小和尚都在卖大石头,那结果会怎么样?
对,价格马上就下来了。
或者说,小和尚把石头在古董店里面卖掉了,然后觉得这钱太好赚了,第二天又背了很多块石头来到古董店里继续卖,结果会怎么样?
对,一定会被别人当成是骗子,然后被乱棒打出的…
因此,价值由什么决定?
第一,需求:需求决定有没有价值,场景决定是什么需求;
第二,供给:供给量决定价值的多少,越稀缺的东西越有价值。
好,有了这个逻辑,我们就有办法让一件东西变得更值钱了:
那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变得「稀缺」。
清朝有一名贪官叫做和珅,当年啊,他有两件宋朝的汝窑三足笔洗,这两个宝贝举世罕见,当时他买的时候就花了一万两银子。但是买到手之后呢,和珅当场就砸碎了一只,现场的人都看傻了,但是和珅很聪明啊,因为这样,全天下就只剩下一个三足笔洗了,价格当天就翻了十倍!
再比如刚才说的空气和水,它们都是免费的,那是因为地球上太多了,但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去火星上定居了,那也许,你家里最贵的就是空气和水了。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那就是:需求是前提,稀缺是杠杆,没人要的东西,你再稀缺也没用。比如说你不会画画,你在白纸上随手画了一幅画,然后说全世界仅此一幅,那这个没用,它还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来小结一下,你值多少钱,是由什么决定的?
第一,就是你有没有价值?你的能力是否是其他人需要的?
换句话说,就是你至少得有一技之长是别人需要的,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加入到社会的分工中去。如果你什么都不会?那么你就只能再去继续学习了…
第二,更关键的是,你值多少钱是由你的能力是否是稀缺决定的!
很多人会抱怨自己做了很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很抱歉啊,你的报酬不是和你的劳动量成正比的,而是和你的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
可是,你可能又会说:「我现在就是个普通职员啊,我就是个普通人,我目前也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能力怎么办?要说能力嘛也有点,但也只能让我有份普通的工作,我该如何打造稀缺性,让我的价值变得更大呢?」
下面,我就来和你说说打造自己稀缺性的具体办法…
打造稀缺性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办法:成为第一
也就是追求极致,比如体育比赛,大家只会记得第一名,他呢?也会获得所有的荣誉和奖励,而第二名呢?没有人会关心他…
世界上最好的手机是哪个?
iPhone!
排名第二的呢?
你可能就不知道了…
因此,选择成为第一的这个策略不是不可以,就是比较难,因为你遇到的挑战将会非常大,你除了要有足够的天赋和勤奋之外,你还要击败所有其他的竞争者!
所以,很多选择这个策略的人,要面对极大的竞争,所以他可能一辈子都在比较,一辈子都在追赶,然后呢?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拿到过第一…
好,这条路太难了,那第二个办法呢?
第二个办法就是:成为唯一
就是如果某个需求,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能解决,那就不用比了,因为只有你一个人,你就是第一名!
你是不是以为我在开玩笑?全世界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某个需求,只有你一个人能解决呢?
当然有!
不仅有,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有成为过「唯一」的经历。
那就是:你曾经就是某个人唯一的男朋友(或者是女朋友)。
世界再大,你就是 Ta 的唯一!你就是 Ta 的命中注定!你就是 Ta 的 70 亿分之一!
好,那么问题来了:你是怎么成为对方的「唯一」的呢?
关于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 2 点:
第一点:价值由什么决定?
第一,需求:需求决定有没有价值,场景决定是什么需求;
第二,供给:供给量决定价值的多少,越稀缺的东西越有价值。需求是前提,稀缺性是杠杆。
第二点:打造自己的稀缺性有两个办法:
第一,成为第一,选这个办法的人,需要拥有足够的天赋和努力,并且要能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
第二,成为唯一,也就是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上,你能成为全世界唯一的提供者。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回想一下你的恋爱史,当初,你的对象是符合了哪些条件才让你觉得 Ta 就是你的唯一了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如何成为最稀缺的人才?
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8 个核心认知:多维能力。
上节课我们说到了打造稀缺性的第二种办法,就是成为唯一
那具体你该怎么做呢?
我说,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成为过「唯一」的经历,那就是:你曾经就是某个人唯一的男(女)朋友。
但是你想一下,天底下那么多人,你怎么就能成为对方眼中的「唯一」了呢?
你看,每个人在寻找伴侣的时候,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条件对吧?比如说你在寻找对象的时候,列了以下 6 个条件:
第一,就是至少得是认识的吧,那么根据邓巴数字,也就是每个人最多能和 150 个人保持稳定的社交关系,异性呢平均占其中的一半,也就是 50%。
第二,长相,长相嘛只要看得舒服就行。这条看上去好像要求并不高,暂且算 60% 的人都符合吧。
第三,性格,性格要温柔些,脾气不能太暴躁。嗯,现代人情绪管理都比较堪忧,这个姑且算 40% 的人能够达标。
第四,学历,现在大学本科应该是标配了,所以,这个是一定要的。但是,你知道吗?根据国家 2018 年的统计,本科人数的占比其实只有 4%,我们假设你的朋友圈质量比较高,是平均数的 10 倍,也就是你的朋友中,有 40% 的人都是本科生;
第五,你不想异地恋,要是一个城市的。嗯…这个呢也合情合理,不过因为现在社交网络非常发达,你认识的朋友当中,现在可能有 20% 是来自网上的,所以你和他们在一个城市的可能性,我们就设定为 80%。
第六,至少对方也是喜欢你的吧。这个条件当然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假设,你对异性很有吸引力,每 20 个人里面就有 1 个是喜欢你的,也就是比例为 5%。
好你看,这些条件,每一条看上去都很普通吧,也都是合情合理的要求,但是,如果你按这个条件去筛选一遍的话,那么,你猜你的朋友中有多少人可能会成为你未来的另一半呢?
结果等于 150 人×50%×60%×40%×40%×80%×5%≈0.3 人
你看,还不足 1 个人,现在你知道适合的伴侣有多难找了吧?
所以,单身是怎么炼成的?
不是因为要求高,而是因为条件多!每一条都需要符合的话,那这个筛选下来可就真的没人啦…
好,我们回到本课的话题,如何让你成为市场上最稀缺的人才呢?
我们可以借用这个择偶的模型分析一下,现在,我们把择偶的条件换成能力,假设你的面前,有一个平面,平面上呢有 100 个点,每个点都代表一种能力。(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一张图示)
假设,你拥有其中的一种能力,那么在 100 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人和你拥有同样的能力:
那如果你拥有其中的两种能力呢?
通过计算,任意两点的组合数量=4950,也就是说,差不多 5000 人里面才会有一个人和你一样,能同时拥有这 2 种能力。
那如果你同时拥有其中的三种能力呢?
通过计算,任意三点的组合数量=161700,也就是说,在 16 万人里面才会有那么一个人和你一样,同时也能拥有这 3 种能力,这种人这就非常非常的稀缺了!
好你看,你每多一种能力,你的不可替代性将会大幅的提升!
所以,你该如何让自己变得更稀缺?
那就是让自己同时拥有多个能力!
不过,你可能要问了,能力越多就一定越稀缺,价值就越高吗?
比如说,我画画很好,足球也踢的不错,王者荣耀打的也很好,那我是不是就很值钱呢?
嗯…你说的对,同时会这三项的人确实很少,但确实也没什么用,为什么?
因为你要让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价值,需要 2 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第一,每个能力至少都是有价值的,也就是你的能力是别人需要的
这个我们在上节课就有说过,稀缺性只是杠杆,前提是你的这个能力,对别人来说得是有需求的,对别人没有用的能力,再稀缺也没有用。
因此,我们假设「能力值=1」是一个基础值,1 以上才是有价值的,1 以下就是不合格的。那么,如果你有 3 个能力,假设能力值分别是 0.8,0.7,0.6,那么你的综合能力就等于 0.8*0.7*0.6=0.37,结果变得更小了!
这种能力结构,在别人眼里看来就是什么都会点,但什么都不精,那这样的话,别人对你的评价当然会变得更低了,因为这种状态就叫做:平庸…
好,这是第一点,你每个能力的能力值至少都应该要在 1 以上,也就是至少得是别人需要的能力。
第二,每个能力之间要有关联
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多才多艺吗?但其实这和我们今天说的这种方式是 2 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谓多才多艺,就是你的每个能力它们彼此都是孤立的,这样的话,你还是只能在单维度上和别人比较,比如说你漫画画的好,但也不是最好的,也就前 20% 的水平;你还比较擅长讲笑话,但也不是讲的最好的,也是前 20% 的水平;另外呢,你还特别喜欢研究办公室政治,但也不是那些玩弄权术的高手,也是前 20% 的水平…
你看,如果你这三个能力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它们每一个看上去都不怎么厉害,而且这听上去就像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职员,很多老板都不喜欢这样的人。
但是,如果你把这 3 个能力竟然用在了同一个地方,那就非常值钱了!
有一位叫做史考特·亚当斯(Scott Adams)的漫画家,他就将这三个能力结合在了一起,画出了风靡全球的著名漫画作品《呆伯特漫画》,如今已经拥有了超过 1 亿 5 千万的读者。
因此,当你能够把多个能力结合在一起,那么,它们就会发挥出巨大的价值,这样,多个能力就会变身成为「多维能力」!
好,那你该如何让多个能力结合起来,变成多维能力呢?
那就是要让多个能力同时为一个目标而服务。
比如写书这件事,如果你有写作能力,那很棒,可以写出优美的文字,但仅仅文字优美是没用的,你得有内容。
因此,如果你除了文笔好,还能拥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你就可以创作一本这方面的专业书籍;而如果你学过心理学、营销学,那么,你就可以写出非常棒的广告文案;如果,你拥有的是丰富的想象力,还精通科技,那么,你也许就能写出一本风靡全球的科幻小说…
还记得我们在第五单元里讲的人的五个层次吗?
你的存在层是什么?
然后为了满足你的存在层,你应该如何构建你的能力圈?
能力圈就是围绕存在层而构建的,而不是任意的能力都对存在层有帮助。所以,存在层就是你的目标,所有的能力都应该为这个目标而服务,这才能形成合力。
如果用图示的方式来表示多维能力,那就是我们平时看到过的雷达图,我们可以称它叫做「能力图谱」(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一张图示)
图注:橙色部分表示「能力值」
比如说,你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可如果你只会射门,那你的能力就是一条直线(也就是在图示中左边那张图的样子),它是单维的能力,这样的话,你就只能做一个前锋,而且还是个没有突破能力和传球能力的前锋,这样,你在球队中的价值就比较低了。而且你的可替代性非常高,几乎是个球员都会射门,什么,你还想当主力?对不起,请下一位…
而如果你除了会射门,还能有很强的传球能力和带球能力,那就厉害了,你可以在场上单刀突破,可以下底传中,可以和队友打出精妙的配合…这时候,你的能力值就会呈指数上升,在能力图谱上就会多出 2 个维度,连接成一个面,那这个能力值就要大的多了。
之所以这 3 个能力能形成一个能力图谱,就是因为这 3 个能力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服务,也就是:「赢球」, 因此,他们之间就能形成合力,这样就能提高你的稀缺性和你在球队中的价值了。而如果你说你烧菜还特别好吃,那就和「赢球」这个目标没什么关系了,它就不能被放在能力图谱中了。
ok,回到你自己身上,那么你究竟该如何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多维能力呢?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打造多维能力的具体步骤…
打造多维能力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先把一个能力打造成自己的长板
这一步是基础, 也就说,你至少得让自己变得有价值,这个长板可以是我们第三单元里边说的天赋,也可以是你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
比如说你现在是一名程序员,也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天赋,就是比较会吹牛。那么你有两个选择:
1)就是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写程序的能力,从一个普通的程序员晋升到架构师;
2)去锻炼自己吹牛的能力,让你的吹牛变得特别有意思,甚至能吸引到一批小粉丝围绕在你身边。
第二步:让自己兴趣更加广泛,培养出多种能力
就是你要去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只要喜欢你就去学,先别管有没有用,就像乔布斯,当年他在学艺术字的时候,并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用,但是,十年之后呢,他在设计麦金塔电脑的时候,这个技能就一下子被用上了,于是全世界就拥有了第一台有漂亮文字版式的计算机。
再比如说,你除了喜欢吹牛,还喜欢即兴表演,那你就去学呗,别只是喜欢,要行动起来,去报名参加一些培训班,去学习里面的专业套路。
第三步:确定一个目标,把多种能力组合成多维能力
比如乔布斯,他将科技和艺术结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了世界上最漂亮的计算机和手机。
但是,乔布斯是先有了做计算机这个目标,才能想到把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的,没有这个目标,艺术字和计算机可能就永远没有机会融合在一起。
所以,你可以试着寻找一个可以把你的多个能力结合起来的目标,比如说:你会编程,也会吹牛,还会即兴表演,这三个能力看上去貌似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你定的目标是做一个网红,那么机会就来了,你编个能和你对话的吹牛软件,然后在镜头前和机器人互相吹牛,吵不过了再来段即兴表演,那你可能就火了!而且这种方式一旦练成,别人根本学不来…
好,那万一你找不到这样的一个可以把多个能力结合起来的目标,怎么办?
没关系,那就继续等待这样一个机会的出现,就像当年的乔布斯,他等来了计算机,才有机会将艺术融入其中,这才成就了现在的苹果!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 3 点:
第一点:提升自己稀缺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拥有的能力种类,你每多一种能力,你的不可替代性将会大幅提升!
第二点:多种能力要组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价值,需要 2 个重要的前提条件:1)每个能力至少都是有价值的;2)每个能力之间要有关联,要为同一个目标服务。
第三点:打造多维能力的具体步骤:1)先把一个能力打造成自己的长板;2)让自己的兴趣更加广泛,培养出多种能力;3)确定一个目标,把多种能力组合成一个多维能力;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的长板是什么?你未来 3 年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有哪些能力可以组合成一个多维能力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未来世界给你发来的信号
今天我将开始为你升级关于财富的第 9 个核心认知。
影响你的更大变量
恭喜你,听到这里,你已经学完了 2 个模块、升级了 8 个关于财富的核心认知了!你已经重新理解了财富,重新理解了自己。
如果现在,我再来问你专栏开篇的那个问题:「你打算如何实现财富自由呢?」
你还会说是靠勤奋吗?
当然不会。
通过前面的学习,现在你应该能够很系统的回答这个问题了:
首先,你需要先开启「元认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这是一切的前提。
第二步,脱掉自己的「角色化」外衣,设定一个「人生使命」想想自己想成为谁?
然后,找到自己愿意乐此不疲的「天赋」并开始刻意练习,把它打造成自己的长板。
接着,你需要围绕长板和目标打造「多维能力」让自己的价值由于稀缺而变得更加值钱。
再然后呢?你就需要做一个更高级的「时间商人」,把自己的能力商业化。
最后,构建一个「复利模式」让自己的财富实现指数级增长!
好,是不是听着很完美?感觉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你有没有感觉,这里面好像还缺了点什么?
比如有些人,他看着也特别优秀,能力、激情、使命感都不缺,但总是听到这类人说自己怀才不遇,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先给你做一个思想实验:
如果,现在把你穿越到 1999 年,那么,你会如何让自己实现财富自由呢?
你会说: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吗?还是说要找到自己的天赋,然后通过刻意练习,打造多维能力呢?
肯定不会…
我猜,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买房子!
对,如果真的能穿越到 1999 年,那你要变得有钱太简单了:那个时候上海的房价不到 3000 块,很多地方还是零首付…你想买几套就能买几套!
然后呢?在 2006 年上半年开始全仓买股票,等到 07 年涨到 6000 点的时候再卖掉!
再然后呢,把手上所有的钱,都买成腾讯的股票和比特币!接着,在 2018 年再全部卖掉…
这样的话,你的资产应该可以翻…一万倍…!
是不是听着都感觉很爽!?
好,当然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但是…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思想实验中,你寻找成功的路径发生了变化?
就是你原本只是关注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现在,你开始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了!
而且你很确定,这么做肯定比什么努力啊奋斗啊要强一万倍!
为什么?
因为你已经提前知道了:未来!
你知道这个时代会往哪里走,你知道了财富正在往哪里流动,这是什么?
这就是:趋势!
一片树叶的落下,你说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其实都不是。
真正影响它的是:季节!
趋势就像是一股强大的能量,浩浩荡荡往前推移,如果你能发现他,并加入其中,那么,你就能赚取这个时代里最大的一笔红利。
一个人的努力在浩浩荡荡的趋势面前,就会显得非常渺小,这个呢,就像是你在一条大河中游泳,你游泳的姿势是否正确,你练习的时间是否足够长,确实会对你的游泳成绩有帮助,但如果你是要游去某个目的地,那最好的方式不是选择一条反方向的河流,然后拼了老命的游泳!而是选择一条正在往那边流动的大河,然后随波逐流…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影响你人生走势更大的变量,其实是来自你所处的这个「环境」对你所产生的影响!
但是,你并不能穿越啊,你也没有预知能力…怎么办?
你不知道下一个腾讯在哪?你也不知道上海的房价是否还会继续上涨?更不知道明年的股票是牛市是熊市?
那怎么办?
去算命吗?
还打开新浪、或者今日头条去寻找各种热点呢?
当你看不见未来的时候,你该如何发现并抓住趋势呢?
好,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寻找趋势的具体办法…
产生趋势的原因
要发现未来的趋势,你就得先来知道「趋势」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什么是趋势?
假设,现在在一个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小球,这个小球只要移动了,那么它运动的方向就是趋势。
好,那我们该如何让小球运动呢?这里边有 2 个办法:
第一,就是对它施加一个外力,那么在外力的作用下,小球就会朝外力的方向产生一个加速度并开始沿直线运动,这就形成了运动的趋势,好,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你可以打开文稿看到一张图示。
那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让小球运动起来呢?
对,你可以把平面倾斜一下,那么小球就会往更低的那个位置滚动了…
好,这就是让小球运动的第二种原因,叫做:势能差。
什么是势能?势能是一种储存在物体系统内部的能量。
比如我们刚才说的方法,它靠的就是「重力势能」,物体的「位置」越高,势能就越大,而物体将会从「高势能」的地方往「低势能」的地方运动。比如水往低处流,电子在静电场中由高势能的地方往低势能的地方运动…
因此,当倾斜平面的时候,由于平面的某些位置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势能差就产生了,小球就自然会从「高势能的位置」往「低势能的位置」滚动了。
所以你看,趋势其实是结果,而造成趋势的根本原因有 2 个:
第一,是外力:
也就是某个「突发事件」会导致新的趋势,比如说特朗普的意外当选,改变了美国多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二呢,是势能差:
只要存在势能差,那么就必然会产生趋势。
比如说,大家都去买股票,那么,这就会导致股票的「买方势能 >卖方势能」,因此,股票就会上涨;
再比如说,大量人口涌入一线城市,这个,会导致「买房势能 >卖房势能」,因此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持续上涨…
应该选择哪种方式?
好,说完了产生趋势的两大原因,那么,我们该选用其中的哪一种方式来找到未来的趋势呢?
先来看第一种:外力
哪些是外力?
比如说:热点新闻、重大的科技突破、还有一些黑天鹅事件等等都是突发性的「外力」。
一旦这种重大的意外事件发生,你就得去了解一下它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趋势,然后跟随进去,就能赚到这份趋势红利了,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追热点。
不过,这种方式存在 2 个问题:
第一呢,就是不知道这个意外事件什么时候会来,从哪个位置来,这个很难预测,我们只能等;
第二呢,就是即使来了,你也不知道它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往往重大事件之后还有一个重大事件,也许一开始看上去是个好事,但是结果却变得很糟糕。
比如当年保时捷放言要收购大众汽车,但由于《大众法》和德国《交易所法》的限制,让大量基金公司断定这次的收购一定无法成功,于是,他们就拼命做空大众的股票,希望能够借此大赚一笔。
但结果呢,保时捷却出人意料的通过期权的方式绕过了法案,让大量的基金公司血本无归…
好,现在的情况是,大众汽车眼看就要成为保时捷的囊中之物了…
但是没想到啊,随后由于保时捷遭遇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机,自己欠下了一屁股债,最终竟然被大众公司给反收购了…
没想到,黑天鹅之后还有一只黑天鹅…
所以,外力确实会产生趋势,并且蕴藏着巨大的机会,但是由于外力的不可预知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难以捉摸,我并不推荐这种方式,它更像是一种投机。
当然,如果你的风险偏好比较激进,那我也不拦着你…
好,这是第一种方式,外力。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势能差
就是找到有趋势差的地方,然后站在势能高的这一边,跟着他一起往势能低的地方移动。
寻找势能差,其实就是在寻找一些存在「不公平竞争」的地方,就是居高临下,以多打少,用「不公平」的方式来赢得胜利。这个呢就像是你爬到山上,从山顶往下推石头一样,这个时候你和对方相比,就处在了绝对优势的地位。
比如说腾讯,他们拥有海量的用户,这个就是他们的势能高地,他们手握这些用户资源,就像是自己站上了山顶,傲视群雄,只要是地势比他们低的地方,都是他们进攻的方向,而一旦发起进攻,都将是碾压式的、不公平的、以多打少的战斗,所以行内有句话叫做:腾讯之下寸草不生。
图片来源:IT 桔子
因此,如果你能有幸成为腾讯中的一员,那么你的战斗力就会比在平原上的人高出数百倍,这并不是因为你的能力真的高出别人数百倍,而是腾讯这座大山让你站到一个拥有更高势能的位置,同样的一款游戏出在腾讯和出在一个小公司的手上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命运。
2018 年的时候,网上有个热议的话题叫做《腾讯没有梦想》,因为他们看不清腾讯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怎么样。但是在我看来,腾讯并不是没有梦想,而是他就是趋势本身,因为他的势能太高了,所以他流向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会成为趋势,你只要跟着他,你就走进了趋势。
因此,我更推荐这种策略,因为你只需要找到像这样有势能差的地方,并加入到高势能的这一边,那么,你就能稳定的获得这份趋势红利。
势能差,就是未来世界向你发来的微弱信号!
好,那你该如何才能找到这些势能高地呢?
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 3 点:
1. 影响你人生走势的更大变量,叫做:趋势。
2. 产生趋势的原因有 2 个:1)外力,也就是某个意外事件导致了趋势的产生;2)势能差,事物总是从高势能的地方往低势能的地方移动。
3. 不推荐去寻找因为外力而产生的趋势,因为它的起因和结果都不可预测;更稳妥的办法,是寻找拥有势能差的地方,然后站在势能更高的一边,跟着它一起走。势能差,就是未来世界向你发来的微弱信号!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能找到哪些拥有势能差的地方吗?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如何找到势能高地?
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9 个核心认知:势能差
上节课我们说到,你想要抓住未来的趋势,那么,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到有势能差的地方,然后站在势能高地上,这样,你就等于进入了趋势。
好,那你该如何站上这些势能高地呢?
首先,你想要站上这些势能高地,那么,就得先知道他们是长什么样子的,这个呢,就好比你要去某个商店,那么,你就得先知道这个店的店名叫什么,外观是什么样子的,它在哪条路上,这样你才能找到这个店,对吧?
好,那到底有哪些势能差?他们又分别有哪些特性呢?
下面,我们就来和你详细说一下势能差的四大类别:
四种势能差
第一种势能差,它叫做:效率势能
也就是效率越高,势能越大。
其中又细分为 3 种:
第一,优打劣
这个并不是说你的东西比别人高级,而是同样的东西,你的品质更好。两双一模一样的鞋子放在你的面前,你自然会选质量做工更好的一双,甚至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就是因为好东西它拥有更高的势能。
第二,快打慢
这个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快鱼吃慢鱼」,就是速度越快,能量越大。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你已经做完了…
比如说 2017 年的时候,有一个外号叫「吃鸡」的游戏特别火,但是你知道吗?首发这款游戏的是小米,但是类似网易、腾讯、英雄互娱…等等多家企业,他们连夜赶工,在小米上线后的一周之内,竟然全部上线了同类的游戏。
因为大家都知道,快一步就意味着抢占市场,取得先机,而慢一步,就是生和死的区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第三,廉打贵(廉是廉价的廉)
就是同样的东西,如果品质一样,那么便宜的那个会拥有更高的势能。比如说,当年的杀毒软件,大家原本都是靠卖软件赚钱的,结果来了个周鸿祎,它上线了一款叫 360 的免费杀毒软件,功能一样,价格免费,这一下子就把市场当中大部分的用户都给抢走了,这就是廉打贵!
好,这是第一类势能差,效率势能。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势能差:规模势能
什么是规模势能?就是以多打少,用规模去欺负对手。
就是,你一个人很厉害,好,算你狠!我不跟和你玩单挑,我跟你玩群殴,你一个人再厉害,我有一百个人,你还打吗?
很多人总觉得一次成功的战役,应该是凭借巧劲的,以一个原本是弱者的姿态去挑战强大的对手,最后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计谋,然后力挽狂澜,以弱胜强,感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而像什么 100 个人打 1 个人,大人欺负小孩这种事,他们甚至会感到非常羞耻,不屑于用这种方式…
嗯,好吧,我只能说,你电影看多了…
现实情况,恰恰相反!
我很喜欢《孙子兵法》里边说的一句话,它说:「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什么意思?
它是说:真正会打仗的人,他们的功绩看起来都是很平常的,因为他们都是通过以大欺小,以强胜弱的方式去碾压对手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们更擅长的,是在战争开始之前,把自己变得比对手更强大,通常战争还没开始,却胜负已定!
那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或者被拍成电影,那是因为这样的案例太少了嘛,真正的大将,是绝对不会让自己处于这种不利的局面的。这个呢,就像是一些大公司抢了你的业务,都不知道你的存在,我灭了你,却与你无关…
好,这是第二类,规模势能。
我们再来看第三种势能差:认知势能
什么意思?就是高级文明打低级文明,就是你不懂的我懂,我用新的模式、新的科技,对你进行降维打击。
不管你是太极拳还是咏春拳,在机关枪面前都是一样的。
刚才说的规模势能怎么破?就是用认知势能去进攻。
比如柯达,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胶卷公司;诺基亚,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厂商。同类产品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是,他们却最终倒在了更为先进的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上。
这就是认知势能的降维打击!
好,我们再来看第四类:引力势能
就是某个事物,它能够吸引周围的事物都来到它的身上,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就像是一个黑洞一样的存在。
比如说,拥有网络效应的平台,它们通常拥有一个能够互相增益的双边市场,用户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商家来到平台开店,而有更多的商家在平台上卖东西,就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去平台购物。
再比如说城市化。城市越大,人们的分工就会变得越细,医疗、教育、交通等等这些公共服务就会变得更加健全,人口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进入这个城市,而更多的企业来到城市就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又进一步吸引到了更多的人来大城市发展…
这个,就叫做:引力势能。
好,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势能差一共有四种,他们分别是:效率势能、规模势能、认知势能,以及引力势能。
好,那我们该如何站上这些势能高点呢?
这里,我要借用阿里巴巴的曾鸣教授提到过的一个概念叫做「点、线、面、体」来分析这个问题。(这一段比较烧脑,建议你可以点开文稿,边听边看)
什么是点?它可以是指一个人,或者是一个产品;
那线呢?线可以指一个小公司,或者是大公司里边的一条业务线;
面呢?面是指平台型的公司,或者是生态型的公司,比如说阿里巴巴、腾讯,他们就是一个面。
那么体呢?体是什么?体就是指时代、行业、或者某个经济体;比如中国、欧盟、或者是整个互联网,他们分别就是不同的经济体。
好,有了这个分析框架,你再来看自己的位置和市场的竞争,你就能有一个更立体的视角:
比如说,你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现状:你自己这个「点」,目前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而这条「线」现在附着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这个「面」又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体」上?
你面对的是什么竞争?是来自对手的竞争?还是对手与它所附着的面一起对你的攻势?还是…来自趋势的对抗?
然后,我们再把「点、线、面、体」的思考框架和 4 个势能差结合起来看,看看他们分别都拥有什么势能:
首先,「点」唯一具备的是认知势能;「线」呢?可以具备效率势能和认知势能;规模势能和引力势能是「面」和「体」独有的能力,而「体」的势能比「面」高出一个数量级;(好,这里有点绕,你可以对照我在文稿中为你准备的示意图来加深理解)
好,有了这个分析框架之后,我们就有了寻找并站上势能高点的方法了。下面我就来和你详细说一下…
站上势能高点的具体方法
第一个办法:让自己成为高势能的一部分。
就是我们上节课说的加入类似于腾讯这种公司。
很多人相信天道酬勤,以为只要自己埋头苦干,就一定可以成功,而完全缺乏对「线、面、体」的关注,但是你别忘了,你一个人的话就是一个点,你顶多比别人努力一点,聪明一点,有能力一点,你有一些认知势能,但是,你还是一个点,你再怎么努力,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你忽略对线面体的关注,只是闷头做一个勤奋的点,那么,你的成功概率其实是很低的,因为你也许正附着在一个没有势能的「面」上,而这个面也许正处在一个快速下降的「体」上…比如说你文章写的很好,但现在却在纸媒行业工作,那就比较悲剧了…
这个呢,就像是你在一个正在快速的下降的电梯里边,你在电梯里不停的跳跃、跑步、呼喊…都没用,最后你还是会跟着电梯一起掉下去。
所以,你在选择加入一家公司的时候,就不能只看是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而忽略对线面体的关注,你要思考,这个公司是否拥有我们刚才说的那四种势能差?它目前正附着在哪个面上?这个面又是在哪个经济体上?这个经济体是在快速崛起?还是在迅速沉沦?
你只有加入一家本身就拥有高势能的公司,你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好,这是第一办法,让自己成为高势能的一部分。
第二个办法:找到高势能的「线、面、体」来提高自己的势能,这种方式叫做「赋能」。
刚才有说过,作为一个点,你本身拥有的势能是很小的,你想单打独斗在这个时代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不过我估计听到这里,有人要坐不住了,他会说:「不对啊,现在有很多人出来单干,甚至都已经财富自由了,比如一些自媒体啊、网红什么的…」
但是你知道吗?那是因为他们这个「点」在如今这个时代,可以脱离于「线」直接附着在「面」上了,比如微信、淘宝、抖音、知乎;这些面又附着在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体」上,也就是移动互联网。
他们看上去是在单干,但其实呢,是「体」和「面」一起在给这些「点」赋能,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用户资源,给他们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支持、数据支持、物流支持…从而让这个「点」拥有了规模势能、效率势能,甚至是引力势能,也就是相当于是把这个「点」的能力给放大了成千上万倍。
这就像两个记者,写一模一样的东西,一个放在今日头条上,一个做成大字报贴在电线杆上,那你说结果会怎么样?
因此,现在一个与「体」和「面」配合的好的「点」所能产生的价值,可能相当于 20 年前一个几百人的公司。
好,这是个人找线面体赋能,我们再来看公司:
如果是公司发展遇到瓶颈,员工没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你现在是他的领导,你会怎么办?
把他骂一遍?然后自己上?
打仗的时候士兵怕死,面对敌人想逃跑;工作的时候员工怕失败,遇到困难想退缩…这些都是人的天性,你不能怪他们。
好,那你该怎么办?
给他们打一针鸡血?让大家舍生忘死的向前冲?
你的话也许很有煽动性,能够让大家短暂的克服自己的天性,可这又能持续多久呢?一天?一个月?如果再遇到挫折,他们还是会泄气的…
到时候你又要怎么办?
因此,有经验的将军会带领士兵爬到一座山上,让他们站在山顶往下打!这时候你会发现,团队士气高昂,每个人的能力都好像提高了 10 倍!
这就叫: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一个 CEO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员工赋能,员工再好,再不好,他们就是一个「点」,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你不应该天天对自己的员工不满意,而是应该去外部找有势能的线面体,为你的组织,为你的员工赋能!这,才是一个好的 CEO 该干的事情。
拉入一个好资源,制定一个好战略,让你的员工顺势而为!
好,这就是站上势能高地的两个办法:让自己成为势能高地的一部分,以及让势能高地为自己赋能。
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 2 点:
1. 要抓住未来的趋势,你就需要找到有势能差的地方,然后站上势能高点。一共有 4 类势能差,他们分别是:1)效率势能,具体分为:优打劣、快打慢、廉打贵;2)规模势能,真正会打仗的人,都是通过以多打少,以强打弱的方式获得胜利的;3)认知势能,拥有高科技或者新认知,将有机会对敌人实现降维打击;4)引力势能,它是类似于一个黑洞般的存在,能够吸引身边的一切东西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2. 你要学会通过「点、线、面、体」的分析框架,来立体的看待你自己所处的环境,找到并站上势能高地有两个办法:1)找到势能较高的线面体,并加入其中;2)找到势能较高的线面体,让它们为你赋能;
好,当你能够找到并站上这些势能高地,虽然,你可能还是不知道未来的趋势会走向哪里,但是你却和趋势站在了一起,找到势能差,就是抓住了未来世界给你留下的信号,你将成为未来的一部分!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现在正附着在哪些线、面、体上呢?他们是在上升还是在沉沦?你还能找到哪些线面体为自己赋能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我有一个改变世界的想法,可行吗?
今天我将开始为你升级关于财富的第 10 个核心认知。
在上节课当中,我们讲一个「点」在如今这个时代,当他找到了有势能的线面体来为自己赋能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能力放大成千上万倍,很多人听到这里就开始蠢蠢欲动了,也想自己出来创业,想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比如有人说:「他最近正准备去抖音拍短视频,本来呢一直在犹豫,现在他信心大增,准备全职去做一个网红!」
还有些人说:「你别看现在抖音那么火,我有个更厉害的想法可以颠覆它们,更适合未来 5G 的这个大趋势,现在我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每当我看到这些想法的时候,我就特别担心,因为很多第一次创业的人,都是这么开始的,就是某天被一个灵感砸中了大脑,然后呢?就特别兴奋,拉了一帮兄弟就开始创业了。
接着,他们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招募团队,装修门店,研发产品,终于,他们把想法变成了产品…
然后呢?
然后当门店开业,产品正式面对消费者的时候,发现原来预期的火爆场面并没有出现,相反,用户非常少,少也就算了,来了还不买,我那么好的产品,你们是眼瞎了吗?
怎么办?
然后,他们开始花钱打广告,做各种宣传,甚至倒贴钱补贴用户,然后再让团队加班加点,优化产品的外形、功能、体验…
三个月后,新产品上市!
然后呢?
然后现在客户是有了,但是还远远不够,每个月的房租,营销费用,办公成本,人员工资,产品库存等等…整个运营成本越来越大。随着老客户不断的流失,新客户又增长乏力,这点生意根本不够开支,公司还是在不断的亏钱…怎么办?
找投资人?
那估计是没戏了,发了几百封邮件,没一个回复的…
再然后呢?
然后,当然就没有然后了…
为什么会这样?
是因为这些创业者不够努力吗?还是能力不够呢?
我们在讲理解层次的时候说过,比努力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选择,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那么你的努力和能力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换句话说,这些创业者很可能从最初的那个想法开始,就错了!
如果想法错了,也就是方向错了,方向错了,你当然是到不了终点的,那怎么办?
你用 3 分钟想到了的一个 idea,但却要用 1 年的时间,用上百万的投入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可是,如果到那个时候才发现是当初的想法错了,那一切都已经晚啦!
时间已经过去了,钱也已经花光了…
所以,在创业项目开始之前,你就需要先评估一下自己的这个想法是否可行,你要先来个纸上谈兵,看看是否有赢的可能,如果在纸上都赢不了,那在现实世界里更加不可能!
好,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为「想法」估值的四个维度
下面,我就来为你介绍一套能给想法估值的模型,帮助你快速判断一个想法的可行性。当然,如果你的项目已经启动,已经有了一些数据,那更好,你的评估会更加准确,对你的下一步行动,也更具指导意义。
好,下面我就来给你具体介绍一下这个模型。
这个模型一共有 4 个估值维度,今天我们来说其中的两个…
先来看第一个维度…
一、客户终生价值
这个维度是对项目「盈利能力」的估算。
客户终生价值越高,你项目的估值也就越高。
什么叫客户终生价值?
就是一个客户一辈子在你这里能花多少钱?
它有个计算公式,就是:
客户终生价值=(客单价-边际成本)×购买次数
(你可以点开文稿,看到这个公式)
这里面有三个新名词,我来给你解释一下:
第一,什么是客单价?客单价就是一个客户在你这里购买一次产品或者服务,平均需要花多少钱?
第二,什么是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每新增一个客户,你因此需要新增加的总成本。
比如说,你是卖拖把的,那么你每多卖一把拖把,你就得多付出一笔拖把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等,对吧?这些就是边际成本。
好,你可以看到,边际成本它越低越好,这样你每一单的利润就会越高。
那边际成本有没有可能等于零的呢?有的,腾讯开发了一款叫「微信」的产品,虽然前期投入了大量的开发成本,但是现在每新增一个客户,他几乎不需要再增加额外的成本,也就是说,微信这个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
第三,购买次数: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客户一辈子在你这里,平均会消费几次?
好,我们再来看这个计算公式:
客户终生价值=(客单价-边际成本)×购买次数
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客单价越高,边际成本越低,购买次数越多的产品,项目的盈利能力就越好,估值也就会越高。
比如说房地产行业,虽然他的购买次数很低,一个人一辈子也许只能买一套房,但是他的客单价非常高啊,也许一次就能花掉你一辈子的积蓄…所以,房地产行业的平均估值普遍都比较高。
有了这个公式,你就可以估算一下自己的想法,如果正式运行,客单价会在多少?边际成本是多少?客户会来购买几次?未来,你的客户终生价值可能会是多少?
你可能会说:「嗯…这个我还没开始做,怎么知道具体是多少呢?」
一个字:估!
你可能会说:「…那这不还是不靠谱吗?」
对,你说的没错,如果是对单一要素进行估算的话,那确实会不靠谱,但你如果是对很多要素一起估算,那么通过计算,这些误差就会对冲掉,虽然最终的结果也不一定那么精确,但是比你单纯的拍脑袋要靠谱很多!
好,这是第一个维度「客户终生价值」。我们再来看第二个维度,他叫做…
二、获客成本
他是对项目「发展能力」的估算。
你的获客成本越低,就说明你的业务发展能力越强。
什么是获客成本?
就是你获得一个付费客户所需要花费的成本。
比如,你招了 10 个销售员,每月付给他们 1 万块的工资,2 个月下来,才新增一个客户,那么你的获客成本就是 20 万。
再比如,你开了一家线下门店,每月的房租是 2 万块,1 个月下来呢,有 100 个客户买了你的产品,那么你的获客成本就是两万块房租除以 100 个客户,就等于 200 块。
为什么有些明星、网红出来创业,一开始就能有很高的估值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拥有大量的粉丝,他们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让这些粉丝变成他们新业务里边的客户;而且由于这些客户还都非常相信这位明星,所以用户的付费转化率也非常高。所以整体来说,他们出来创业的最大优势,就是获客成本极低,那么项目的估值自然就会很高了。
好,那么现在回头看一下你自己…
你在这方面有存量的用户资源吗?你有开发市场的独门秘籍吗?如果没有这些,那你就得花钱打广告…获客成本就很高了。
你可能会说,可以建个自媒体啊,这样是不是就不用花钱打广告了呢?
好,那你就得请个人来运营吧,多久才能获得 1 万粉丝呢?这 1 万粉丝里是否能有 100 个付费用户呢?
假设,你找了一个 1 万块/月的运营,用了 3 个月的时间,你的公众号新增了 1 万个粉丝,其中产生了 100 个付费用户,那么,这 100 个付费用户的获客成本,就等于这个人 3 个月的工资 3 万块除以 100 个用户=300 元,其实并不低。
好,那你说,你也想变成网红、明星?因为这样,你的获客成本就可以几乎降为 0 了!
真的是这样吗?
抱歉,在你变成明星之前,你得先投入时间和金钱,先把自己捧红吧?,而这些在未来都将算作你的获客成本。
而且,即便你投入了时间和金钱,你也不一定能红…成本其实挺高的。
所以你看,天下没有真正免费的获客方式。
每一个客户,都是你需要花真金白银去买来的,所以在开始之前,你就得先想清楚,你的获客方式是什么?获客成本大概是多少?
是不是感觉很头疼?
这还没有开始做产品呢,你就得先想好怎么卖产品了;还没有想好怎么赚钱,你就得先想一想怎么烧钱了。
对,烧钱,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公司最近在又烧钱,拼命补贴用户,你可能就会特别纳闷,他们是慈善家吗?还是脑子被驴踢了呢?还是真的把投资人的钱,而是当成柴火了呢?
当然不是。
烧钱的逻辑是什么?
烧钱的逻辑其实是:客户终生价值 -获客成本 > 0
也就是说,烧的是获客成本,但最终拼的是客户终生价值,只要用户之后能留在我这里不断的消费,客户的终生价值能够大于我烧掉的获客成本,那么,我就愿意继续烧烧烧,这样就能用更快的速度,先把市场给占领了,以后再慢慢的把钱赚回来。
这样的话,这个钱就烧的非常值的!
你越烧,未来的钱就越多!
相反,只要是不符合这个逻辑的烧钱,也就是你的客户终生价值,是小于你的获客成本的,那么哪怕你占了再多的市场份额,那都是在真的烧钱啊!
好,这是对想法估值的第二个维度,获客成本。
剩下的两个,我们下节课再讲~
好,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很多人都是因为某天被一个灵感砸中了大脑,然后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但最后却用惨痛的代价来验证当初自己的想法其实并不靠谱,但这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所以,想法代表了你未来的方向,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你是无法到达终点的。
好,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估自己的想法是否靠谱呢?今天我们说了为想法估值的模型中的两个评估维度:
1. 客户终生价值,就是一个客户一辈子能在你这里花多少钱?它决定了你这个项目未来的盈利能力,它的公式是:客户终生价值=(客单价-边际成本)×购买次数。
2. 获客成本,就是你获得一个付费客户所需要花费的成本。这是对项目「发展能力」的估算。天下没有真正免费的获客方式,每一个客户,都是需要花真金白银去买来的。所以,你可能还没有开始做产品,但是,你必须先开始思考未来该怎么卖产品了!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这个业务的「客户终生价值」和「获客成本」分别是多少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10 个核心认知:估值模型
上节课我们说了其中的两个,分别是:1)客户终生价值,它决定了你项目的盈利能力;2)获客成本,它决定了你项目的发展能力。
今天我们把剩下的两个说完,我们先来看对想法估值的第三个维度…
三、用户规模
这是对项目「成长空间」的估算。
什么是用户规模?
就是你这个项目,最多可以获得多少个用户。
比如你是做小学生在线教育的,那么,你进入的就是 K12 这个市场。然后呢?你就要估算,你能在这个市场里最多能获得多少用户?
这里你会遇到 2 个问题:
第一,市场的总容量
就是,如果这个市场的生意全部都给你一个人做了,那是多大?这个你得知道,这就是你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越高,就意味着你上升的空间越大,你的估值就会越高,这叫有想象空间。
第二,市场竞争:
也就是在这个市场里,除了你之外,还有哪些玩家?他们的情况如何?
然后,你就得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和他们竞争,你能从他们手里抢来多少市场份额?这个份额就是对你用户规模的估算。
但是,如果你发现你进入的这个市场,除了你之外,就没有其他玩家了,或者玩家很少,那是什么情况?
你应该感到开心?因为没有人和你竞争?
恰恰相反,你应该感到的,是担忧…为什么?
因为更大的可能,是你认为的这个需求,它不一定真的存在,那你就要对自己的这个想法很谨慎了,因为,很可能你将来做出来的这个产品,会卖不掉。
假定需求是有的,但是真的就没有人做,那你是不是就可以感到开心了呢?
也不能!
为什么?
因为那就意味着你就得做教育市场的事情了,教育市场可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你也许花了一年的时间,砸了很多的钱,好不容易把用户从无到有的做起来了,心想终于可以开始赚钱了,结果竞争对手看到你这里竟然有利可图了,他们当然不会客气,马上也都进来了,比如「易到用车」它是 2011 年开始的,应该算得上是全球第一家网约车公司了,比 Uber 还早。用创始人周航自己的话说:「干了一年,完全没有对手,心里都发毛了。」
但结果呢?
一年之后时间来到 2012 年,也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真的就是在一瞬间,Uber、滴滴、快的及 100 多家各种各样的网约车公司同时出现,你过去 1 年做的事,别人用资源,用资金,几个月就赶上了,而且还因为有你的前车之鉴,他们做的比你更好…那时候你该怎么办?
所以,蓝海未必是蓝海,你所认为的市场空白,反而要更加当心。
好,这是为想法估值的第三个维度,用户规模。下面我们接着说第四个维度…
四、风险成本
这个呢,是对项目「风控能力」的估算。
什么是风险成本?
就是如果你的项目失败了,一分钱都没挣到,最多会损失多少?
比如你建厂投入的设备,购买的办公用品,每个月的房租,门店的装修费用等等…这些就是你的风险成本,在你一个客户都没有的时候,这些成本依然存在。
你不能说我这个项目一年能挣 1 个亿,但是得先投入 20 个亿建厂搞研发,虽然利润看上去很可观,但是风险成本太高了,万一失败了损失就非常大。
所以,在开始之前,你就得先做个假设:假设你倒腾了半年,结果啥都没搞出来,一个付费用户都没有,投入的钱全部都赔光,你能否承担得起这个结果?
如果不能,那你就要小心了,你就需要考虑是否应该选择一个风险成本更低的项目来做。
并不是说,每一个想法都是要做大做强的,有些项目虽然收益很小,但是风险也很低啊,就算失败了也亏不了什么钱,那这种项目也可以考虑。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做了一款叫「白噪音」的软件,就是里面有一些下雨声,流水声,风声什么的,这个软件需求明确,功能简单,用了 3 个晚上就做出来了,而且后期几乎不需要怎么维护,现在每个月能有几百到上千块的广告收入,虽然不多,但是细水长流,因此这也是一个好项目。
所以你看,你不用每次都想的特别伟大,你必须要考虑项目的风险成本,你是愿意搏一把?还是求安稳?你得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项目。很多人创业,都只是看收益的部分,却不太关注风险,更不知道该如何转移这些风险,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你的风险控制能力很好,可以把项目的风险成本降到很低,那你的想法就能靠谱很多。
好,这是对想法估值的第四个维度:风险成本。
对想法全面估值
有了这 4 个维度,你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估值模型,你可以分别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成长空间、风控能力」这 4 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这个项目到底值多少钱,值不值得你投入,投资人看不看得上…你就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判断了(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一张图示)
好,在这个模型中…
「盈利能力」是核心。
它考验的是你产品的价值,你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对用户持续的服务,供应链的管理,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等等…这些所有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客户终身价值,这是整个项目的核心。
「发展能力」呢?他看的是你能把你的盈利能力以多快的速度、多大的规模进行放大
它包括了你的营销能力,渠道开发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内容运营能力…等等,这些所有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降低获客成本。
好,那「市场空间」呢?它是你业务的极限,是你的天花板
你在开始的时候就要想清楚,你的生意能做多大?市场的规模和竞争是成正比的,你进入的赛道越宽,空间确实更大了,但和你竞争的人也就更多了,你的能力配得上多少的市场份额呢?
并不是赛道越宽越好,有时候小赛道,没什么竞争,你只要做了,就能霸占赛道,甚至关闭赛道,让后来的人觉得没有必要再进来了,那你也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最后一点,就是「风险」,它存在于你的每一个环节当中
但是风险之所以是风险,就是因为它不可预料,因此风险永远不可能完全被消除掉。那么,既然不可避免,那你就得先想好怎么将风险转移出去。
比如说,找投资人融资,它的本质其实就是给了你的创业上了一份保险,当然,相应的你得拿出公司未来可能的收益去交换。或者,你可以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转移风险,比如说,你可以同时开启两项业务,一个是能够马上带来稳定现金流的业务,比如 2B 的服务,而另外一个呢?可能是初期没有什么收入,但是未来有很好成长性的业务,这样你就能用第一个业务的钱去补贴第二个业务,你的公司就不至于没钱而死掉,同时还能保留一定的成长性…
好,现在我们把这四个维度组合起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就是:
项目估值=(客户终生价值-获客成本)×用户规模-风险成本
有了这个公式,你就能对自己的想法,做出一个定量的判断,并且还能在其中找到突破口,不断的完善整个创业的想法。
不过,你是不是感觉这个模型里边好像还缺了些什么?
对的,这个模型里还缺了 3 个超级大变量:
第一,是上个单元里我们讲的趋势;
第二,是我们还没有讲到的团队;
第三,就是你自己!
好,那这三者和这个估值模型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呢?
你可以想象一个杠杆的模型,你自己呢?就是这个杠杆的支点,也就是说,你是整个杠杆系统的核心,不管两边放的是什么东西,你都不能塌,再重你也要顶住。
杠杆的左边呢,放的就是这个估值模型,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沉甸甸的大球,大球的样子就是我们刚才在图文里看到的那张图。
现在这个大球是在地上的,预示着你这个项目呢,它现在还是个想法,你要让他变成一份事业,那么就得抬起他,那怎么抬呢?
那就是在杠杆的右边,放上你的团队,你要记住,你是整个杠杆系统的支点,有你才有这个系统,但是真正要让这个想法变成事业,你得依靠团队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在第二单元里边讲过的两股力量,一个叫做「创新」,一个叫做「效率」。
好,那杠杆本身代表什么?代表的就是趋势,你所附着的线面体势能越高,整个杠杆就越长,团队的力量就会被放的越大,也就更容易把这个项目的小球给抬起来了。(你点开图文,可以看到这个模型的一张图示)
当你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结构,那么你就可以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市场空间、风控能力、团队能力、市场趋势,还有你自己这几个维度,对原本那些模模糊糊的创业想法,做一个全面完整的量化分析了。
不过你可能又要问了,那下一步该如何提高客户终生价值?如何降低获客成本?如何找到有市场空间的赛道?如何去融资转移风险呢?
嗯,非常好,你现在的问题已经变的非常具体了,而且也都问到了点子上,这已经比盲目的一拍脑袋就开始要强很多了。
至少,你不会只关注自己的想法;而是会抬头看看天,看看是否顺应趋势;也会低头看看地,看看是否站上了势能高地;你还会回头看看人,看看是否有一群人愿意跟着你一起干;你更会静下心看看自己,看看是否能做一个支撑的起大家的支点。
至少,你不会再说「我有一个想法,现在就缺一个程序员」了…
至于,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不着急,我们一步步来,一口气是无法吃成一个胖子的,对不对?
好,以上这些就是今天课程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讲了估值模型后面的 2 个维度,他们分别是:
1. 用户规模,这是对项目「成长空间」的估算。你不仅要考虑市场的总容量,还要分析场内的玩家,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估算一下自己在这个市场当中最多能拼下多少的市场份额。
2. 风险成本,这是对项目「风控能力」的估算。不虑胜先虑败,你要在开始之前就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投资失败,你能否承担这个后果,如果承担不了,就需要想办法转移风险,或者重新找一个在自己风险承受范围之内的项目了。
好,当你把这 4 个维度组合在一起,就能有一个对项目估值的完整公式,也就是:项目估值=(客户终生价值-获客成本)×用户规模-风险成本。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加上对趋势、团队、以及自己的考量,你就可以对自己的想法做一个完整的、定量的分析了。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正在创业吗?或者,你有过创业的想法吗?请用本课学到的模型,给你的项目(或者想法)估一个值吧!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你这么努力,最后还是输了所有?
今天我将开始为你升级关于财富的第 11 个核心认知。
镜像世界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讲,在你创业正式开始之前,你需要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市场空间、风控能力」这 4 个核心维度对你的想法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因为一旦开始,就意味着你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进去,等到那个时候再发现是当初的想法错了,那一切都已经晚了。
当然,这里还是要提醒你一句,你即便把这些维度都想清楚了,纸上谈兵能够有胜算了,你还是有可能会失败,因为路选对了,并不意味着你能走好,在过程中还需要考验你的各种能力,执行力,你还需要面对来自市场的竞争,来自用户的挑剔,来自资金的压力,风险会永远存在,你一个不小心,就会让你满盘皆输…
好,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创业这事儿还真的挺难的,还是以前读书的时候轻松,对吧?读书的时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你只要仔细一点,努力一点,基本上就能考出好成绩。
但是,当你离开学校,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和你在学校里的感受不一样了,比如:
l 你工作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获得不到公司领导的赏识;
l 你在创业之前已经把我们昨天说的这些问题都想明白了,钱也融到了,你也学了很多创业的方法论,可公司最后还是倒闭了;
l 你认真研究了某个公司的股票,看它的基本面、技术面,每天盯着电脑认真分析它的走势,可最后还是亏了一大笔钱…
为什么会这样?
「努力学习」和「好成绩」在毕业之后好像就不再划等号了…难道,这一切真的都是因为你的「运气」不好吗?
不是!
那是因为,你其实生活在一个「镜像世界」之中!
什么是镜像世界?
你看,有些事情,你的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很高的必然性,比如说考试,跑步,你只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把要求的动作、方法做正确,你就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如果结果错了呢?那一定是你方法不对,或者是动作没做到位。
但是还有些事情呢,你的行为和结果之间必然性很低,比如说,你想在老虎机上拉出 3 个 7,那你应该怎么做?调整每次拉的力度?角度?还是寻找一个特定的时间?这些都没有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拉几次,因为它的结果几乎 100% 是靠运气的。
所以,把这两种情况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得出成功的公式,那就是:成功=技能+运气
有些事情主要靠技能,跟运气没什么关系,而有些事情呢?反而是运气的成分更多一点。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事情,沿着一条横轴一字排开,越是往左边的,技能对成功的影响越大;越是往右边,运气对成功的影响就越大。那么你就可以在这个横轴上能看到了一个左右对称的镜像世界(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一张图示):
1.左侧世界
我们先来看左侧世界,在左侧世界中,越靠近左侧,那么因果关系就越强。也就是说,你要达成目标主要靠技术。就是你的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很强的确定性。比如你做了动作 A,就能得到结果 B,这个结果是可以预测的。
比如说下棋,想要赢得比赛,基本就是靠技术,跟运气没什么关系。
而如果是踢足球,那里面就有运气成分了,球队的技术实力很重要,但是比赛时的天气,裁判的判罚尺度,球员的状态,有没有人收受贿赂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比赛的结果。
所以,足球这项运动,技术占比可能有 70%,而运气的成分占 30%,那么体现在这个坐标轴上呢,他的位置就是左侧靠右一点点。
2.右侧世界
我们再来看右侧世界,在右侧世界中,越往右侧,因果关系就越弱。也就是行为和结果之间没什么必然性。
比如说买股票,你发现有一家公司近期的财务报表非常好,股票交易市场上买盘也很多,交易量开始放大,股票已经连续涨了 3 天,你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一口气买了很多,但是没想到,刚买完股票就开始下跌了,而且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突然被爆出了出轨的丑闻,股票竟然跌停了…
这就是右侧世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你有你的计划,这个世界另有计划…
所以,如果你做的某件事,是属于右侧世界的,那么左侧世界的运行法则对它就没用了!
这个就像「牛顿力学」进入了微观世界之后,它就失效了,这里的世界有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运行法则,叫做:量子力学。
在量子力学里,就有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做「双缝干涉实验」,这个我们在第一课里就提到过。
在实验中,单个光子通过缝隙打到后面幕布的具体位置是不可预测的,你不能通过计算或者测量仪器提前计算出来,它是以一定的概率落在屏幕的某个区域上的。
这里的运行法则就变成了「概率」,变成了「不确定」,变成了「不可预测」…
就像掷骰子,如果你想掷出一个「6」,那么按「左侧世界」的运行法则,你就得不断的练习投掷的手法,投掷的速度,投掷的角度…但这些练习,其实都是没用的!
最好的方式是:掷六次…
你就生活在这个镜像世界中
好,我们再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学校里,你感觉只要努力了,就会有好的成绩,可是毕业之后呢,你的努力为什么却经常换不来想要的结果了呢?
那是因为,你在学校这个环境里,以及在工作中学到的大多数理论,说的都是左侧世界的运行法则,它们告诉你努力就会有回报,勤奋就会有收获,告诉你做了 A 就能得到 B…
但是,现实生活不是这样的,你其实是生活在一个由「确定」和「不确定」互相交织着的「镜像世界」之中的。
你那套左侧世界的生存法则,在这个镜像世界里,有一部分没用了!
而且,正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镜像世界中的,所以,一旦某件事情成功了,你会觉得那都是自己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特别的努力,思考的特别周全,技术动作做的特别的到位…才导致了成功。这感觉是不是很像回到了学校?因为自己勤奋好学,所以考试取得了满分!
但如果失败了呢?
你可能就会觉得,那都是自己的「运气」不好,是因为遇到了「不可预知」的事情,你会觉得这是个「意外」。其实潜台词就是说:「这不是我的问题,我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运气太差了,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运气」也许才是这个镜像世界里,真实的运行法则。
然而,你不仅生活在一个镜像世界中,同时,你还生活在一个光明与黑暗交织的世界里…
什么意思?
光明,就是那些你知道的事物。而黑暗,就是指那些你还不知道的事物。
但是,这个世界就不是对称的了,黑暗的部分要远远大于光明的部分,也就是你不知道的事物远比你知道的要多的多…
但是大多数人,对这点是没有意识的,也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全知道!结果就是,他们用那些仅有的认知,去理解这个世界,然后得出了一连串错误的结论,但是,却还觉得自己说的挺有道理的,都能解释的通,比如很多的迷信活动就是这样的…
好,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确定与不确定」,「光明与黑暗」的这两个世界,相互叠加在一起,把整个空间分成了 4 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掌控域、盲域、概率域和风险域(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一张图示)
不同的空间具备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生存法则,如果你用错了法则,后果就会很严重,比如你企图在右侧的世界里找到确定的规律,或者在左侧的世界里忽略因果的关系,那结果就会很悲催…
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其实几乎都是在「掌控域」中的生存法则(也就是在坐标轴上左下角那块很小的区域),但你却要用它来面对整个世界,那这怎么可能会始终有效呢?
因此,你得重新理解这个世界,并开始学习另外三个区域内的生存法则,这样你才能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心想事成!
好,那这 4 个不同的区域,它们各自都有些什么样的特性,你的生存策略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这些,我们下节课再说~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 3 点:
1. 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左右对称的镜像世界之中,左侧世界,确定性更高,成功主要靠技术;右侧世界,不确定性更高,成功主要靠运气;
2. 我们还生活在一个明暗交织的世界里,光明代表你知道的事物,黑暗代表你不知道的事物,而我们不知道的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多的多;
3. 这 2 个镜像世界把整个空间分成了 4 个区域,分别是:掌控域、盲域、概率域和风险域,而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都是掌控域里的生存法则,却一直要用它们来面对整个世界,所以才会经常事与愿违…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看看有哪些事情是属于左侧世界的,哪些事情是属于右侧世界的,你分别用的是什么策略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你唯一应该知道的就是你「不知道」
hi,你好,我是谢春霖,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11 个核心认知:四域空间。
在上节课中,我说,我们其实是生活在一个 4 域空间之中的,它是由「确定和不确定」,「已知和未知」这两个镜像世界相互叠加在一起产生的,他们分别是:掌控域、盲域、概率域和风险域。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在这 4 个不同的区域内,它们各自都有哪些特性,你的生存策略又应该是怎么样的…
四域空间的生存法则
1.掌控域
好,我们先来说你最熟悉的掌控域。
顾名思义,在这里,你对事物会比较有掌控力,也就是你知道他们的内在运行规律是什么,知道某个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因此,在掌控域的生存策略是:刻意练习,提高技能
因为,在这个区域内技能的占比很大,你想要获得成功,就得不断的提升技能水平。而技能不是知识,学了就能会的,比如说骑自行车,方法很简单,就是踩完左脚踩右脚,双手控制方向保持平衡、心态放松…但是你上车了之后呢,还是会摔跤,你要想学会,就得靠不断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刻意练习」。
再比如写书法,你知道什么样的字好看是没用的,王羲之的《兰亭序》,上面的每个字你可能都认得,但你就是写不出来。要想写出一手好字,你只有不断的练习,每天练 5 个小时,那 5 年之后,你就一定能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个因果关系是非常明确的。
不过,在这个区域内,有些事情也是有运气成分的,比如刚才说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就算是王羲之本人,也无法再写出第二次,因为当时的创作,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当然,在这个区域内,运气的成分很小,绝大部分还是靠你的技能,比如王羲之虽然再也写不出《兰亭序》的高度,但是他依然凭借绝对的实力,成为了历史上公认的书法大家,人称「书圣」。
好,这就是掌控域,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个空间…
2.盲域
从名字上你就能看出来,就是指这个地方是有东西的,只是你看不见。
比如说,你看到某人的演讲很精彩,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还风趣幽默,讲的你激情澎湃,你觉得这人的「口才」真好,但其实呢?「演讲」这件事情是左侧世界里的技能,背后是有一套理论框架的:
l 开场怎么开?
l 冲突怎么设计?
l 感性的了解与理性的认知应该如何分配占比?
l 高潮在哪里?
l 结尾怎么收?
l 如何与观众互动?
l 如何应对挑事的人?
l 等等…
也就是说,你认为的「口才好」,背后其实有一大堆你看不见的「理论框架」的。
这个就是你的「盲域」,这块区域非常大,从量子力学到天体物理,从生物化学到社会经济,从人文艺术到科学技术…其中有大量的概念、定理、规律你不懂,甚至你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而他们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所以,在盲域的生存策略是什么?
对,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开始学习与探索。
在古代,有两类知识观念:
一类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国家,他们的知识观念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全知道」。
从中国的《易经》,到犹太人的《圣经》,再到阿拉伯人的《古兰经》等等,它们都是把所有的知识都告诉你了。从宇宙是怎么诞生的,到未来会如何发展,从人们心中应该遵循什么规律,到整个宇宙应该遵循什么法则,全部知识无一遗漏,都写出来告诉你了。
至于这些经典书籍上没有写东西,那就是不重要的东西。
我们来看一张中国清朝时候的地图:(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它)
这张地图叫做天下全图,意为整个天下的山川河流,地理疆界,我们已经全部都知道了,至于没有画的那些地方,要么就是沙漠,要么就是荒芜,要么就是海洋,都是些没有人的地方,我们没必要知道。
好,这个知识观念叫做:全知道。
另外,还有一套知识观念,是以古希腊文明和之后的欧洲文明为代表的,他们的知识观念也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就是我承认,我有很多事情不知道,我只记录我知道的事情。
我们再来看一张地图,这是一张欧洲人在 1502 年大航海时期的地图:(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它)
这张地图和前面那张大清的地图风格完全不同,看上去有点…七零八落的,比如:
l 我们只去过美洲东部的沿海地区,所以我就画出了那些地方,至于里面是怎么样的?没去过,不知道,于是地图上这部分就空在那里;
l 非洲的边缘地带我们基本都去过了,所以画的比较精确,但是非洲内部是什么?没去过,不知道,于是中间这部分,也留着大大的空白…
l 至于中国,那就更不知道了,所以画的歪七扭八的,大部分也都是空白的区域,表示这些地方我们还都不知道…
如果是你,看到这个地图,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你是不是会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你好想知道那些空白的地方里面到底有什么呀…因此,大航海时代开启了。
而且,也正是因为他们承认自己很多都「不知道」,对未知充满了敬畏与向往,所以他们在之后,才有了工业革命,发展出了近代科学,将自己的文明上升了一个台阶。
所以,在盲域中的生存法则是什么?
就是承认自己不知道。用一句现在很流行的话叫做「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是禅修里边的一个概念,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把这句话给理解错了,不忘初心,不是指你别忘了你出发时的那个最初的想法。你看很多企业,刚开始做的事情和最后做成的事情,经常不是一件事情,比如宝马,它最早是做飞机引擎的,最后却在汽车这个领域里成功了。你说他不忘初心了吗?如果按这个「不忘初心」来解释的话,他们早就把这个「初心」忘得一干二净了…但为什么他们还是成功了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说的那个…不叫初心,叫初衷。不忘初衷,就是不懂得变通,市场变了,你还不变,那叫固执,这样是到不了始终的…
那什么是「初心」?
初心是指一颗「初学者的心」。它是指,对所有的事情你都要保持初学者的心态,要充满好奇,要承认自己不知道,这样你才能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随着市场一起演化,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个充满未知的未来,方得始终。
好,这是盲域的生存法则:不忘初心。下面我们接着说第三个区域…
3.概率域
好,现在我们来到右侧世界了,从这里开始,「不确定性」将开始大于「确定性」,也就是你的「行为」对「结果」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没有了。比如掷骰子,你抛掷的手势,对结果是 1 还是 6,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那怎么办呢?
好,虽然单次的结果你无法预测,但是总共会出现哪几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是多少,这些你是知道的。比如一个骰子丢出去,只可能是 1 点~6 点,不会出现 7 点,对吧,而且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也都是 1/6。
再比如之前提到的「双缝干涉实验」,虽然每一个光子穿过缝隙后,打在屏幕上的具体落点,我们是无法预测的,但是通过薛定谔方程,我们可以算出它「有可能」会落在哪些区域上,以及落在某个区域上的具体「概率」是多少。
所以,我们在概率域的生存策略是什么?
那就是:用数据决策,不赌单次赌整体。
就是,既然在这个区域内,我们很难预测每一次的结果,但是次数多了之后,我们就知道不同结果出现的概率是多少,那么我们就不赌单点,而是赌整体概率。
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赌」。
对,因为我还是不确定每次的结果会是什么,但是我知道结果最有可能是什么,所以我就会调整我的行为,来迎合「大概率」的事件。
比如,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概率是 70%,虽然我知道依然有 30% 的概率是不下雨的,但是我的最佳选择就是「赌」它会下雨,然后出门的时候带把伞,那么大概率上,我带的这把伞是能派上用场的。
再比如,最近比较火热的「知识付费」,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口才不错,也想去录个课程来卖。好,那应该录什么课程才更好卖呢?那么,你就要去看一下这个领域目前的一些相关数据统计(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一张图示)
从这个数据统计中你可以发现,如果你选择「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收入的知识/经验的课程」,就可能有更高的付费转化率,因此,你应该选择录制这个领域的内容。虽然你录出来的课程还是可能会卖不掉,但是以同样的水平,「赌」这类课程的胜算会更大。
好,这就是概率域,最后我们再来看第四个区域…
4.风险域
风险域是这 4 个区域里最危险的地方了,因为你在这里,不仅结果不确定,连结果会是什么你也不知道!
打个比方,就好比你现在坐在一叶扁舟上,身处大海,四周一望无际,你不知道这艘船会飘到哪里,会遇到什么,会不会遇到暴风雨?会不会遇到鲨鱼?会不会遇到海盗?
你完全不知道…
你就只能在这个小船上,随波逐流,你感到非常的无助,但是呢?却又无能为力,未来捉摸不定,风险如影随形…
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介绍了四域空间中的前三个,它们分别是:
1. 掌控域,在这里的事物有比较强的因果关系,因此,你在这里的生存策略就是:刻意练习,提高技能;
2. 盲域,这里依然属于左侧的世界,事物之间是有很强的因果关系,但是这些你并不知道,因此,你在这个区域里的生存策略就是:承认自己不知道,保持初心,不断的学习精进;
3. 概率域,这里是属于右侧世界的,不确定性已开始大于确定性,概率域中的结果虽然不可控,但是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出现的概率分别是多少,你是知道的,因此这里的生存策略就是:用数据决策,不赌单次,赌整体;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目前工作中的任务,大部分是落在哪个区域里的?你一般又是用什么策略去解决它们的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守株待兔,才是最好的策略
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11 个核心认知:四域空间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四域空间中的:风险域。
风险域是所有区域里最危险的一个,因为在这里,不仅结果不确定,就连结果会是什么你也不知道!
那你应该在这个区域里用什么样的生存策略呢?
这里的生存策略有 3 条:
1)避免进入
第一个选择,当然是不要进入这个区域了。就像一个女孩子,一个人深更半夜的走在大街上,虽然说,可能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但是万一呢?万一遇到那就惨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别去冒险,不要进入这个区域。
好,这是就第一条策略:避免进入。我们再来看第二条策略…
2)增加冗余备份
就是,有时候你必须进入这个有危险的区域,这个风险你无法避免,怎么办?
那你就得增加冗余备份。什么意思?
比如说,未来我们地球的命运其实是非常不确定的,会不会有流星撞击?生存环境会不会恶化?有没有可能变异出超级病毒?
虽然每一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都非常小,但如果是把时间拉到数百万年这个尺度,那这个可能性就很大了,而只要出现其中的任何一种,那么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灭顶之灾,我们这个物种很可能会从宇宙中完全消失。
那怎么办呢?
我们必须发展成为一个多星球的物种,变成星际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唯一选择。
将自己的生命繁衍到多个地方,你就拥有了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抵抗风险的能力,因为一个地方被毁灭了,其他地方的备份还在,不至于整个物种都会消失,这个就叫增加冗余备份。
其实,你在地球上就能看到这种现象,比如有些物种的生存能力比较差,那么它就需要增加冗余备份来抵抗这种风险,比如说很多鱼类的繁殖,它们提高冗余备份的方式就是多产卵,比如说,有一种鱼叫做「翻车鱼」它一次可以产卵三亿粒…
好,我们再回到自己的身上,我们又应该如何增加自己的冗余备份呢?
还记得我们讲过的「多维能力」吗?
多维能力不仅可以让你变得更稀缺,而且,还能抵御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比如你原来是做英语翻译的,但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翻译的这个职业可能都要消亡,如果你只会英语翻译这一个技能,那么你的生存能力就会比较弱了,你就需要培养其他的能力,来抵御这种风险。
好,那企业该如何增加自己的冗余备份呢?
比如说腾讯,他们使用的方式就是类似于鱼类「多产卵」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买买买的方式,来提高冗余备份,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一张 2013 年到 2017 年,腾讯投资企业的数量统计,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许多专业的投资机构…
那你说,我不是腾讯,我没有那么多钱,我没办法使用这种产卵的策略,怎么办?
那你就需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什么意思?
就是你既然不能横向复制,那你就把你的项目纵向切分,怎么说?
就是原来你这个产品可能需要花 2 年的时间才能做完,现在你要把它分成很多个小阶段,比如你可以把最基本的功能先做出来,这个可以称为你的 1.0 版本,你可以把它先投放到市场上看看用户的反馈,然后呢?然后再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的调整,升级产品,过一段时间再放出 2.0 的版本,就这样「不断的迭代」把一个原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完的产品,分成一小阶段一小阶段的去开发,过程中不断调整,这,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好,那这个有什么好处呢?
这种方式,就可以防止你花了 2 年的时间闷头开发,结果上市后才发现用户不喜欢、不需要,那就晚了…这就相当于你在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备份点,万一后面一步失败了,没关系,你还可以往前倒推一步,读取进度,重新开始…这样的话,安全性就高很多了。
好,这是第二个策略:增加冗余备份。接下来,我们说第三种策略…
3)买彩票
好,听名字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好像和我们一直倡导的价值观不太一样。其实不然,这恰恰是右侧世界里一种很好的策略。当然,我不是让你去真的买彩票啊(因为这个概率确实是太低了),我的意思是,要让你使用「买彩票的思维」去做右侧世界里的事情。
什么是买彩票的思维?
就是用极小的代价,去博一个很大的收益,即便损失了也无所谓,但是万一中了呢?那收益就能很大。
你看,风险投资其实就是这个模式。投资初创期的公司,其实风险是非常高的,死亡率超过了 95%,一旦公司倒闭,投资人将血本无归。
那你可能会说,他们是傻吗?这不是铁定的赔本买卖嘛…
但是,如果你站在风险投资这边看这个问题的话,可能就不是这样来思考的了。你看,虽然说,创业公司一旦倒闭,这笔投资是会血本无归,但是这笔投资的金额,在投资人的资金总量上,依然是个小数目,损失是有限的、是可控的。但如果在那么多失败的公司里,有一个公司它们做成了呢?那么也许,它就会给投资人带来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回报,就可以弥补他所有其他的亏损项目,还能有得赚。
好,这就是「买彩票」的逻辑:就是你把资源切成一份份很小的份额,然后分别投在不同的有可能会带来高回报的项目上,然后呢?然后期待「好运降临」…
当然,这里的关键是要控制你在「风险域」的总投入,我的建议是不超过 20%,然后你要把每笔投入的金额切得足够的小,这样即便损失,你也不会那么心疼,对大局没有什么影响!
就像尼采曾经说过的那句话:「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会使你更强大 」。
这个世界是混沌的
好,我们已经把四个区域的特性全部说完了,不过这只是一个便于你理解的模型,现实世界不可能那么泾渭分明,而是交织在一起的。很多事情这四个域的特性都有,比如说创业,它好像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既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既有已知的规律,也有未知的风险,那你该怎么办?
有没有一条统一的生存法则,你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呢?
当然是有的。
这条统一的生存法则叫做:守株待兔
你可能会说,我们从小不就被教育说不要「守株待兔」,要主动出击吗?不是还嘲笑这样的人很愚蠢吗?
这里为什么又要我「守株待兔」了呢?
好,我这里说的「守株待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好,你看,我这里说的「株」其实指的是那些「不变」的东西。
什么是不变的东西?
就是那些已知的知识、概念、规律,以及明确的概率,也就是掌控域、盲域以及概率域内的东西。
而「守株」的意思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你首先要抓住的是那些正确的概念和不变的规律,并且严格按照这些概念、规律来行事,然后呢?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这样你做事情的确定性就高了。当你拥有了确定性,你至少不会饿死了。
这个就叫「守株」
好,那「待兔」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兔」,指的就是不确定的机会。
兔子可能会来,也可能不会来,因此,你不能把你一天所有的口粮都寄托在这些不确定的兔子身上,那风险就太大了。你得花大部分的时间,先把确定的事情做好,保证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这个就是前面说的「守株」。
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碰巧还能等来了一只兔子,那你就赚到了。
好,那怎么能赚到这些兔子呢?
那你得多撒一些小诱饵,来吸引兔子。这里的关键是「多」和「小」:也就是你撒的诱饵要足够多,但成本又要控制的足够的小,这样每个诱饵即使损失了也无所谓,万一有一个有用的,你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比如说,你可以多发展一些人脉,多去帮助他们,这个就相当于是你撒下的诱饵,然后当你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或许就会反过来帮助你,这些就是你等来的兔子;
再比如,你可以多学习些跨界的知识,把它们当成诱饵,然后当你遇到某些疑难杂症的时候,发现常用的专业知识解决不了,这个时候,你也许就能从之前学习到的其他领域的知识里找到答案,比如当你公司遇到危机的时候,需要你当机立断,必须现在就做出取舍,但是你却很犹豫,不知道怎么办,如果你之前学过医生处理这类棘手问题的方法,这时候,你就可以拿来借鉴使用,或许就会给你一个全新的思路,这个也是你等来的兔子…
你看,所谓的「守株待兔」其实就是不断扩大「掌控域」以及投资「风险域」的过程。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保持耐心,稳步发展…
终有一天,那些「意外」的兔子就会突然撞入你的屋子,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这一天,你早有预料。
胜可知而不可为!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 2 点:
1. 在风险域里我们一共有 3 条生存策略:1)避免进入;2)增加冗余备份;3)买彩票;
2. 这个世界是混沌的,四个象限其实是交织在一起的,你需要有一条统一的策略来应对所有的情况,这条策略就是:守株待兔。也就是你要做好可掌控的部分,然后投资不确定,期待好运的眷顾。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已经守住了哪些「株」?又在等待什么样的「兔子」出现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你的运气,为什么一直不好?
今天我将开始为你升级关于财富的第 12 个核心认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个世界其实是分左右两侧的:
左边的世界,确定性更高,结果可以被预期,成功主要是靠技能;而右侧的世界呢?不确定性更高,风险更大,成功主要靠运气。
因此,为了兼顾风险和机会,我提供给你了一种生存策略,它叫做:守株待兔。就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左侧,把握住确定的部分,然后呢?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小而多的投入到右侧,去等待好运的降临。
但,这里面其实是有个前提的:
就是你在右侧会遇到机会还是风险,是好运气还是坏运气,这些你是不能改变的,对吧?
但是,如果外围的世界,是可以被你改变的呢?也就是说,你是否可以人为的让自己的运气变的更好?
你肯定以为我在开玩笑,但你别说,还真的有许多人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比如说西方的占星术、塔罗牌、星座运势,再到中国的八字、六爻、紫微斗数…各种风水大师、宗教仪式,很多都是为了提升运气而发明出来的…
除此之外呢,你买个手机,会挑号码里有 888 的,买个车牌,数字里要有 666,买个房子,最好能买到 18 楼,本命年要穿红内裤;过生日要许愿;大年三十要吃鱼…
你看,这些都是为了增加好运而发明出来的观点和行动。
但是,这些方式有用吗?
当然有用啊!
你会听到他们说,上次我许了一个愿,你看现在真的实现了,是不是很神奇?
你还会听到他们说,有个大师说我三个月之内必有血光之灾,你看,今天果然摔了一跤,幸好我之前请了一炷香,已经把这个伤害值降到了最低,不然今天就不是摔个跤那么简单了!…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这些看上去的「很神奇」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叫做「幸存者偏见」的心理偏误在作怪。什么意思?
就是我们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筛选的过程,进而忽略了一些非常关键的信息。比如有 100 个人都许了一个愿望,其中 3 个人实现了,97 个人没实现,这些没实现的人呢,他们一般就不会说什么了,或者许了什么愿后来自己都忘记了,又或者会说时间还没到…
而那 3 个实现了愿望的人呢?他们就会到处和别人说,你看这里真灵,上次我许的愿望竟然真的就实现了!
但殊不知,他们只是这 100 个人里的幸存者而已,这个就叫做「幸存者偏见」。
好,那愿望之所以实现了,是因为当初的做了「许愿」这个动作吗?
显然…也不是!
那是因为另外一种心理偏误,让你产生了幻觉,它叫做:「因果思维倾向」。什么意思?
就是发生了某个「结果」,你就会拿着这个「结果」去寻找支持这个结果发生的「原因」。
比如说,小李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谈成了一笔大生意,他非常的开心。可为什么这个朋友会突然出现,来帮助自己呢?小李使劲的回想,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在一年之前,他在某某山上的一座小庙里,买了一串听说可以增加贵人缘的「碧玺手串」,原来原因在这里啊,真的是太神奇了!
这个,就叫做拿着结果找原因…
所以,迷信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在「幸存者偏见」和「因果思维倾向」这两个心理偏误的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
ok,现在你已经能理解了「迷信」到底是怎么回事,当然,都非常的不靠谱。
好,那如果你还是希望能够增加一些自己的好运气,你该怎么办?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
有的,那么接下来,我就试着和你一起探索一下,从更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什么是运气,以及我们该如何获得好运气…
好,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好运气」?
其实,所谓的「好运气」就是指:超过预期的好结果。什么意思?
比如你掷骰子,希望掷一个「6」,那么出现「6」的概率是 1/6,结果你第一次掷出去就是「6」,超出了原本要掷 6 次的预期,那你就会感觉:哇,这次运气真好!
ok,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有提升运气的具体思路了,那就是:提升这个「好结果」出现的「概率」。
那你能如何提升这个概率呢?
我们还是来说掷骰子,你想下一次直接掷出一个 6,那么你可能就会在掷出去之前,先往手上吹一口热气…或者,心里默念一段咒语:妈咪妈咪哄…
这些是什么?
这些就是你企图「增加概率」而施加的「外力」。也就是说,必须在有「外力」的帮助下,客观的概率才会发生变化。
当然,前面说的这两个方式,和我们开头说的那些方式一样,都是人为制造的一个看似有用的「外力」,但事实上,这些并没有什么用…如果有用了,那也是幸存者偏差。
好,那有没有真正有用的「外力」呢?
有的!
比如你在野外,要钻木取火,你可能得搓个几百上千下,才能窜出火苗,运气不好的时候,可能搓几个小时还没有点燃…怎么办?你该如何提高钻木取火的成功率?
还是念咒语吗?
这个显然是不行的…
你应该换到一个干燥的环境下,再加入一些火绒、或者枯树叶等等易燃的东西,这样转出火的概率就会提高很多。这个干燥的环境,加入的易燃物,就是有效的「外力」。
这些「能提高发生概率」,「缩短发生时间」的「外力」,在化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它叫做:催化剂。
对的,提升运气的方法,其实就是在过程中加一些「催化剂」。
好,那么,有哪些「催化剂」是可以为我们所用呢?
环顾四周,对结果能产生影响的,无非就三类,它们就是:人、事、物。
我们先来看「人」
什么是「人」这种催化剂呢?
就是指,当我们做某件事的时候,意外获得了某些人的帮助,也就是「得到贵人相助」。
比如韩信,它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而他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得益于他遇到的 4 位贵人:
第一位是:漂母
早年的韩信非常的穷,在快要饿死的时候,有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妇人,总是给他送吃的,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并且激励他重新振作起来,让他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第二位是:夏侯婴
韩信投奔刘邦后,不被重用,还犯了法要被杀头,排前面的人都被处斩了,轮到韩信的时候,夏侯婴因为欣赏他的才能,不仅放了他,还进言刘邦,提升了他的官职…
那第三位呢?就是萧何
这就不用说了,成也萧何败萧何,没有他的欣赏与极力推荐,韩信的一生,可能就是位默默无闻的小粮官…
第四位贵人,当然就是:刘邦
刘邦接受了萧何的推荐,为韩信登坛拜将,至此,韩信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一代名将,并帮助刘邦最终取得了天下。
可以说,韩信如果没有这 4 位贵人的相助,他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好,那我们该如何也能像韩信一样,遇到这些贵人的帮助,从而一飞冲天呢?
那你就得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才华出众
萧何、刘邦他们为什么要帮韩信啊?
那是因为韩信也是他们眼中的贵人,他能力出众,气宇非凡,有盖世之才,是能够帮助他们夺得天下的。
所以,你在寻找伯乐的同时,伯乐也在寻找千里马。你如果想遇到伯乐,你就得把自己先变成真的千里马才行。贵人愿意投资你,那是因为看好你的潜力。如果离开了这一点,那你可能就会变成阿斗,身边就算有一个诸葛亮也没用。
第二,低调谦逊
漂母当年分东西给韩信吃,可能就是觉得韩信比较可怜,想帮他一把,是不图回报的。这其实是源于内心的一种存在感的满足,就是看到对方,因为自己的帮助而变的更好,内心会有一种开心的满足感。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这个帮助的行为是有意义的!
但如果对方表现的傲慢自大,甚至表现出未来可能会恩将仇报,那这份「意义感」就没有了,你会觉得自己的帮助很「多余」,你就不会伸出援手…
所以,你要把这份「意义感」给到对方,就是,你要保持谦逊低调,要懂得知恩图报。
第三,广结善缘
就是你平时也要多伸出援手去帮助身边的人,不要总惦记着对方会不会回报你,或者你与别人合作的时候,你可以进四出六,主动的吃点亏…这就叫:广结善缘!
这样一来,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或者在和你交往过程中占过你便宜的人,他们就会对你多有一份「亏欠感」,未来他们就会想办法来弥补这份亏欠,比如介绍重要的朋友给你认识,介绍更多的生意与你合作,或者在你危难的时候向你伸出援手…
比如当年的漂母,她除了帮助过韩信之外,她应该也帮助过许多其他的人。我相信她在帮助他人的时候,都是不图回报的,可是被帮助的人心里就会有那么一份「亏欠感」,会觉得这份「人情债得还」。那么久而久之,帮助的人多了,自然有人就会跳出来,反过来成为她的贵人,比如后来韩信成功之后,就找到了当年的漂母,为了表示感谢,送了她一千两黄金,因此韩信也成为了漂母命中的贵人。
好,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些特点:
那就是大智若愚、乐善好施的人更容易遇到贵人。如果你能做到这些,那你在「人」这方面的运气就不会差,很多人都会主动给你带来「好运」,他们都愿意帮助像你一样的人。
这是能帮助你增加好运的第一个催化剂:人!
好,那另外两个催化剂呢?
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 3 点:
1. 市面上那些看似能给你带来好运的迷信活动,其实是在「幸存者偏见」和「因果思维倾向」这两个心理偏误的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幻觉。
2. 所谓的好运气,是指超预期的好结果。而提升运气的本质,就是提升这个「好结果」出现的「概率」。
3. 那么如何让这个「好结果」更快、更多的发生呢?那就是要在过程中加入一些催化剂。催化剂一共有人事物三种,今天我们讲了第一种催化剂:人。你想提升人这方面的运气,想获得贵人的相助,那你就得做到以下三点:1)才华出众;2)低调谦逊;3)广积善缘。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在你的生命中有出现过贵人吗?如果没有,你下一步会做哪些改变呢?
期待你的回复,我们下节课再见~
这个世界是活的
这个世界是活的
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 12 个核心认知:运气催化剂。
上节课我们说到,所谓的好运气,就是指「超预期的好结果」。而提升运气的本质,就是提升这个「好结果」出现的「概率」。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个「好结果」更快、更多的发生呢?那就是要在过程中加入一些催化剂。催化剂一共有 3 种,分别是:「人、事、物」,昨天我们讲了其中的第一个催化剂,叫做:人。今天我们把剩下的两种说完,先来看…
第二种催化剂:事
什么是「事」这个催化剂呢?
就是指某件事情的发生,促进了你某个目标的达成。
但是我们知道,未来会发什么事,我们是无法预测的,那怎么办呢?
你唯一能控制的事情,就是你自己做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得让你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对未来的目标,都能产生促进的作用,什么意思?
比如说人称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他在进入京瓷的第一年,为了研发「镁橄榄石」,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原材料粉末该如何成型?
你看,这个东西过去都是用黏土做粘合剂的,但是黏土嘛,里面就有大量的杂质,效果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呢,稻盛和夫就想改善这个效果,于是,他就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也不回家,吃饭睡觉都在这里,除了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其他的时候他都在不断的尝试各种材料,但是,一直都没有成功…
直到有一天,他在实验室里突然摔了一跤,发现原来是一些实验用的松香树脂被撒在了地上。
他很生气啊,刚准备骂人…但是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为什么不试试它呢!」
然后,他就用松香代替了黏土作为粘合剂,这个重大的技术难题,就这样被意外的突破了。
事后,稻盛和夫说:「嗯…这可能是神的启示」。
但你想想,这哪里是神的启示啊…
要不是他吃饭睡觉都在实验室,脑子里边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要不是他已经有了无数次失败的经验…他又怎么可能遇到这次「神的启示」呢?
所以,这并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过去的经验和思考,共同谋划了这次「好运气」的到来!
所以,如何让「事」变成你成功的催化剂呢?
那就是:积少成多。
就是要让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产生「积累」的效果,就是前一件事情能够成为后一件事情的预动作,过去的经验成为今天的铺路石,那么这个事情的效果,就产生复利效应。关于这点,我们在第四单元里已经讲了很多了,如果你有点忘了,可以出门左转复习一下。
好,这就是第二种催化剂:」事」。
接着我们来看…
第三种催化剂:物
什么是「物」这种催化剂呢?
平时我们说的「物」主要是指物品,在这里我们扩展一下它的含义,这里说的「物」就是指你所处的这整个物理环境,可以是你用的物品,也可以是你所在的城市,所处的时代,你所发现的市场趋势等等。就像我们开头说的钻木取火的案例,那个干燥的环境、易燃的火绒就是「物」这个催化剂。
好,那关于如何找到天时地利,如何找到势能高地,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我们在第九单元里已经讲了很多了,如果你有些忘记了,可以出门左转复习一下。
这在里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如果你找不到势能高地怎么办?
那你就得想办法「自己造势」!
什么意思?
我们来看一下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当时是怎么做的…
现在你已经知道,特斯拉已经是全球非常成功的电动车品牌了,但是当时,马斯克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当时,整个汽车行业已经非常成熟,在这个市场当中,传统的汽油车处于势能高地,新型的电动车虽然说可能更先进,更清洁,甚至性能也更好,但是在传统的汽车厂商里根本不可能出现,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的企业内部,这个新业务相当于是在站在山下正面仰攻自己的主力部队,你相当于是要在企业内部完成一次改朝换代,你想嘛,这个难度肯定是极大的,所以,传统车企那帮人是不太愿意做电动车的。
好,我们再来看特斯拉这边,它做为一个后起之秀,通过认知势能和效率势能,打开了市场的一个缺口,迅速占领了一块根据地,拥有了一定的势能,但是呢,他面对的毕竟是一大批比自己「规模势能」大的多传统车企,市场很难进一步被打开了,怎么办?
马斯克,他选择开源自己的电动车技术!
这什么意思?
这个相当于把自己吃饭的家伙都免费送给别人了,也就是我这个认知势能我不要了,送给你们了…
当这个消息刚公布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他疯了!
但马斯克,他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你看啊,特斯拉虽然说技术不错,产品也获得了用户的认可,但是毕竟当时做电动车的厂家太少了,市场起不来,整个产业链还不够成熟。上下游供应链、电池技术、充电设施等等…这些配套都不完善,导致产量、市场很快都遇到了瓶颈,光要靠特斯拉一家公司,想要带起整个产业链,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那怎么办呢?
马斯克就选择将所有的相关技术开源,好,这会导致什么结果?
这个,将大幅度降低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因为原来研发成本很高啊,传统车企那帮人一直在犹豫,而其他行业的人呢?一直觉得这里是块肥肉,但是也不敢进入啊,市场还没起来,现在就投资那么多钱搞研发,那失败了怎么办?
但是,现在技术开源了,你想嘛,不仅仅是那些传统车企的人忍不住了,因为这时候你再不做,别人会做啊,而且现在还有现成的技术可以直接用,进入成本很低啊…所以,他们就纷纷都加入进来了。
另外,那些其他行业里边的人呢?比如原来搞软件开发的,做智能家居的,现在都可以低成本的、快速的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了,整个电动车市场,一下子就起来了,虽然他们未来会成为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但是整个市场的饼变的更大了…
用马斯克自己的话说,这叫做:借助「人类巨灵」的力量,推动行业的变革。
当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才、企业变得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候,原本那些供应链不成熟、技术遇到瓶颈、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等一系列问题,就都会被一一解决掉,整个行业将会更健康、更快速的发展,电动车也将会变成整个市场环境里的大趋势!
而特斯拉呢?它就身在其中,他们当然能享受这份趋势红利,并且很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
就这样,马斯克自己创造了一个环境,并最终,让这个环境给自己带来好运。
所以,如何用「物」这个催化剂来给你带来好运?
用四个字来概括,就叫做:顺势而为。
这个世界是活的
好,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意识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你可以通过「人、事、物」这三个催化剂来改变自己的运势,那么你和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
是世界塑造了你?还是你,塑造了这个世界?(你点开文稿,可以看到一张图片)
这张图片是说…
你的行为,可以影响身边的人,而他们也会给你对应的反馈;
你可以推动一件事情的发展,这件事情的结果也会反过来成就你;
你可以选择不同的环境去生活,而这个环境呢,也会反过来塑造你自己。
人、事、物这三者,它们也会彼此影响:
「人们」推动着「事情」的发展;事情会变成「环境」;而这个「环境」呢又会反过来塑造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人」。
所以,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每个人对环境理解的不同,与朋友交互方式的不同,做事的方法套路不同,我们其实就是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中的…
因此,你只需要你改变你自己,也许你就能改变你所在的世界…
改变自己社交的方式,你也许就能左右逢源;
改变自己做事的态度,你也许就能积少成多;
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你也许就能顺势而为!
你做的每一个动作,大脑里冒出的每一个想法,其实都是在构建你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又会反过来塑造你自己。
而这一切,便注定了你的命运…
这个世界,是活的!
专栏小结
好,到这里,我们《从梦想到财富》第一季的语音课,已经全部结束了,现在,我们来对整个专栏做一次复盘:
你学习的第一个模块叫做:理解财富,在这个模块中,我为你重新打磨了关于财富增长的 4 个底层逻辑,他们分别是:
1. 你拥有最宝贵的财富叫做:注意力,它是一切财富的根源,你未来的一切都需要通过注意力交换得到;
2. 世界上只买卖一种产品,它叫做:时间,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商人。时间商人从低到高有四种模式,他们分别是:零售时间,批发时间,买卖时间和收时间税,你要想办法从较低的模式晋升到较高的模式。
3. 如今是一个富人越富的时代,普通人想要逆袭,那就得找到自己的人生密码,也就是自己的天赋,然后围绕天赋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4. 一切爆发式增长的底层密码都是复利效应,复利一开始会比较慢,只有过了里程碑之后才会快速上扬。
专栏的第二模块叫做:理解自己,你是一切的根源,你想要获得外在的财富,就要先管好内在的自己,在这个模块中我为你升级了 4 个关于你自己的核心认知,他们分别是:
1.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一个个角色之中,而角色就意味着规则和束缚,如果你想要有更大的成就,就需要去掉这些角色,来到存在感知层,看到真实的自己。
2. 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是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理解层次不同,而理解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当你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的时候,问题会变得更加简单甚至完全消失。
3. 你大脑的真正主人叫做元认知,它几乎影响着你每一方面的能力,你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反思和冥想来提高自己的元认知。
4. 价值是由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越稀缺的东西就越值钱,因此,想要提高自己的价值,最佳的方式就是围绕自己的长板打造多维能力。
专栏的第三模块叫做:理解环境,到了这里你会发现,时势造英雄,影响你成败的更大变量叫做环境,在这个模块中我为你升级了 4 个关于环境的核心认知,他们分别是:
1. 要抓住未来的趋势,你就需要找到有势能差的地方,然后站上势能高点,成为趋势的一部分。
2. 创业方向错了,什么都错了,因此你需要在开始之前,就对自己的想法做一次全面的评估,你可以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市场空间和风控能力」这 4 个核心维度来对自己的想法做一次全面体检。
3. 你其实是生活在一个由「确定和不确定」、「已知和未知」这 2 个镜像世界交织在一起的四域空间之中的,在这个空间中最好的生存策略叫做:守株待兔。
4. 要提高守株待兔这种生存策略,你可以用「人、事、物」这三个运气催化剂,来改善自己的运气。你每一次的起心动念,其实都是在构建你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又会反过来塑造你自己。这一切,便注定了你的命运…这个世界,是活的!
好,我们的课程到此也就全部结束了,现在,该轮到你开启自己的下一段旅程了,通过这 12 次的认知升级,相信如今站在这条新的起跑线上的你,已经和之前大有不同,新的旅程,祝你一路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