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水困卦

▶打造给力的文化经典微学习平台,用优秀文化滋养您的生命。

文章分类:文化经典微学习

©作者:李守力    编辑:凌城、文传君


 

《易经》第四十七卦

——泽水困  坎下兑上

图片 

小编导读

上卦为升卦,升进不止一定遭遇穷困,如佛陀所说“高者必堕”也。《系辞传》云“困,德之辨也”,“困穷而通”,“困以寡怨”。在顺境中很难分辨出德行的高低,唯有处于困境中才可见到真君子的面目,故“困,德之辨也”。困境是亨通的根基,在困境中易于消减他怨。

彖传说:困穷,阳刚被掩蔽。面临险境而心情依然洒脱,如此处于困境而不失亨通的境界,大概只有君子能做到吧!象传说:泽里没有了水,是困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处困之时宁可舍弃生命也要坚持实现崇高的志向。困卦下坎险上兑说,说,脱也,引申为洒脱、愉悦。困者,君子困穷之时也,困其身,其心何能困哉?困其时,其道何能困哉?惟君子困而不失其所亨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即今之所说“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周易古经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凶)。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李守力微学通解

47.1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白话】

困卦:困穷之时自济可致通达,应当守持正固,大人可获吉祥,没有咎害。此时有所言难以见信于人。

【解读】

○困卦,下坎上兑,泽水困卦。《序卦传》云“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升进不止一定遭遇穷困,如佛陀所说“高者必堕”也。《系辞传》云“困,德之辨也”,“困穷而通”,“困以寡怨”。在顺境中很难分辨出德行的高低,唯有处于困境中才可见到真君子的面目,故“困,德之辨也”。困境是亨通的根基,在困境中易于消减他怨。

○困,帛书《易》、传本《归藏》同,秦简《归藏》作“囷”,囷、困音近通假,或是讹写。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困,《说文》:“故庐也。从木,在囗中。,古文困。”徐锴曰:“旧所居庐,故其木久而困獘也。”《六书本义》:“木在囗中,木不得申也,借为穷困,病困之义。”

甲骨文有字,从止从木,困乃梱之初文,《说文》:“梱,門橛也。”梱有限止义,引申而有困穷困极之义。段玉裁注:“门梱,门橜,闑,一物三名矣。谓当门中设木也。”

○困之古文,古文“止”为足,以木止足,限止之义。甲骨文亦有“困”字,可见商周时期“困”与并用,两字皆从木。

困卦的体卦和互卦皆有木:兑为“毁折、附决”,其原义是指草木,孔颖达曰:“兑西方之卦,取秋物成熟,稿秆之属,则‘毁折’也;果砧之属,则‘附决’也”。坎“其于木也,为坚多心”。上互巽为木,下互离“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易》以阴爻为小人(庶民),古今皆以草木、草莽、草野、草民、草根喻庶民,是以困卦阴爻爻辞皆有草木,初六“臀困于株木”,六三“据于蒺藜”,上六“困于葛藟”。

郑东卿曰:兑正秋,坎正北。兑一阴始得秋气,蔓草未杀,为葛藟。六三,秋冬之交,叶脱刺存,为蒺藜。初六,大冬之时,蔓草霜杀,所存者株木。三阴皆象草木。

 

47.2

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白话】

彖传说:困穷,阳刚被掩蔽。面临险境而心情依然洒脱,如此处于困境而不失亨通的境界,大概只有君子能做到吧!“应当守持正固,大人可获吉祥”,说明济困求亨要具备阳刚守中的美德。“此时有所言难以见信于人”,说明崇尚言辞反致穷厄。

【解读】

○《彖传》分为四个层面:以卦体释卦名,自下至上以观卦德,观卦主爻,自上而下以观卦象。

(一)以卦体释卦名:“困,刚揜也。”

【从困卦卦符和卦名看《周易》的自然哲学特性】

圣人重卦并赋予卦名,遵循了严密的数理逻辑,代表了当时最高级的科学文明水准,由于两千年来儒家思想重人文轻科学的倾向,致使《周易》中的自然科学属性幽晦不明,中国易学史从汉朝的象数科学易向魏晋人文义理易发展,此后一直以儒家的义理易为主流,使得《周易》研究的人文性加强,科学性却被削弱,自宋朝以后国人的科学精神逐渐丧失,发展到明朝因而错过了文艺复兴的大好时机,从那以后中国开始被西方抛到了后边。了解中国易学发展史,可以从深层次认识“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此前笔者曾以睽卦、蒙卦、蹇卦等为例对重卦的科学性做过阐述,今再以困卦解析之:

圣人重上兑下坎为困卦,其取象非常精确!《彖传》曰“困,刚揜也。”揜,同“掩”字。困卦是柔掩蔽刚,即阴掩蔽阳。

王弼曰:刚则掩于柔也。

孔颖达曰:此就二体以释卦名,兑阴卦为柔,坎阳卦为刚,坎在兑下,是“刚见掩于柔也”。刚应升进,今被柔掩,施之于人,其犹君子为小人所蔽以为困穷矣。

愚按:若只以阴卦掩蔽阳卦为困卦,那么阴卦有坤、巽、离、兑,阳卦有乾、震、坎、艮,上下重得十六卦,地天泰、地雷复、地水师、地山谦、风天小畜、风雷益、风水涣、风山渐、火天大有、火雷噬嗑、火水未济、火山旅、泽天夬、泽雷随、泽山咸诸卦皆是阴卦掩蔽阳卦,岂非全为困卦乎?

荀爽曰:谓二五为阴所弇也。

愚按:九二、九五被阴爻所掩者,非唯困卦,兑为泽、水泽节、坎为水皆是。

总结:

柔掩刚为困的条件是:二五卦主被阴爻所掩,悔卦(外卦)为阴卦,贞卦(内卦)为阳卦,所谓阴卦掩阳卦,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上兑下坎。

泽水一旦重卦为困,此时再去观象,困穷之义会更明显:

1.困卦,困穷之义,坎为陷,八经卦独具困穷之义,故以坎为贞卦。

2.困卦三至上互坎,故困卦含两个坎卦,困卦的阳爻被阴爻上下全部掩蔽了,井卦与困卦皆是两个坎卦,井卦以坎阳卦包巽阴卦,非“刚揜”也。

3.马其昶曰:“坎阳既陷于阴,又居巽离兑三阴之下,故独为刚所揜。”困卦下坎上兑,下互离上互巽,三个阴卦掩一个坎卦,这是唯一的。

4.郑玄曰:“坎为月,互体离,离为日。兑为暗昧,日所入也。今上掩日月之明,犹君子处乱代,为小人所不容,故谓之‘困’也。”兑为西,日落之方,故为暗昧。故困卦有“上掩日月之明”之象,象征君子被小人所困。

5.《大象传》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水在泽下,泽枯无水,有困之象。朱熹曰“水下漏,则泽上枯,故曰:泽无水。”《大象传》的观象突出了困的“穷”义。

以上仅从上兑下坎重卦为困的过程,就可发现《易》从象数到义理的精确性、科学性。卦爻、卦象是象数,困穷为义理,这里边有阴阳、有数学、有形象、有寓意、有对立、有统一,所以《易》的卦符和卦名就已经具备了科学与哲学的双层意义,《周易》实为自然哲学。

(二)自下至上以观卦德: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困卦下坎险上兑说,说,脱也,引申为洒脱、愉悦。困者,君子困穷之时也,困其身,其心何能困哉?困其时,其道何能困哉?惟君子困而不失其所亨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即今之所说“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观卦主爻:“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易》以阳为大,二、五为卦主,阳刚为大;守中故正固,故曰“贞,大人吉”。

陈梦雷曰:凡人处困,大则失节,小则忧陨,以中不刚耳。刚中则知明守固,居易俟命,所以“贞,大人吉”也。

(四)自上而下以观卦象:“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上兑为口为言,下坎为加忧,引申为怀疑、不信。故曰“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有言不信”,孔子认为是指圣人之言人们往往不相信(见下边的阐述)。

○帛书《缪和》篇、《说苑·杂言》引用困卦卦辞:

帛书《缪和》曰:

缪和问于先生曰:“凡生于天下者,无愚知贤不宵,莫不愿利达显荣。今《周易》曰:‘困,亨;贞,大人吉;无咎;又言[不]信。’敢问大人何吉于此乎?”子曰:“此圣人之所重言也,曰又言不信。凡天之道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壹晦壹眀。夫人道仇之。是故汤[囚于]王,文王絇于条里,[秦缪公困]于殽,齐桓公辱于长勺,越王勾贱困于[会稽],晋文君困[于]骊氏。古古至今,伯王之君,未尝困而能(成王)[者,未之有]也。夫困之为达(道)也,亦猷□□□□□□亓□□□□□□□□□□□□故《易》曰:‘困,亨;贞,大人吉,无[咎;又言不信。’此]之胃也。

《说苑·杂言》曰:

孔子曰:“……吾闻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不困不成行。昔者汤困于吕,文王困于羑里,秦穆公困于殽,齐桓困于长勺,句践困于会稽,晋文困于骊氏。夫困之为道,从寒之及暖,暖之及寒也,唯贤者独知而难言之也。易曰:‘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圣人所与人难言信也。”

大意为:

缪和问先生:天下之人,不论是愚蠢的、有智慧的、贤良的、不肖的,没有不愿意追求利益显达富贵的。现在《周易》所说“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敢问“大人何吉于此?”孔子回答说:这是圣人极有分量之言,但人们往往不相信。天道运行是一阴一阳的不断循环,一短一长的不断往复,一晦一明的不断交替。人道也是与此相符合的。所以汤囚于吕,文王拘于羑里,秦穆公困于殽,齐桓公受辱于长勺,越王勾践困于会稽,晋文公困于骊氏。从古至今,伯王之君,没有经过困境而能成王者从来没有。困之道,就像从寒到暖,再从暖到寒,只有贤人独知而难言。所以困卦卦辞才那么说。

《缪和》称“子曰”,而《说苑》则明确地称“孔子曰”。两相对照,可以判定《缪和》此处的“先生”是指孔子。《说苑》所载“夫困之为道,从寒之及暖,暖之及寒也,唯贤者独知而难言之也。”恰能对《缪和》“夫困之为達也,亦猷”后的缺文做一补充,“夫困之为达”可能是“夫困之为道”之讹。

 

47.3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白话】

象传说:泽里没有了水,是困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处困之时宁可舍弃生命也要坚持实现崇高的志向。

【解读】

○泽下水何以无水?

困卦上兑泽,下坎水,有泽有水,为何《大象传》却谓之“泽无水”?《易》以江河溪流为坎水,湖泊泽海为兑泽。朱熹曰:“水下漏,则泽上枯,故曰泽无水。”朱子所言精确恰当。以愚见,上兑为湖泊,下坎为陷,象湖泊底下产生断层为地下暗河,泽水渗漏,故“泽无水”。《说卦传》言兑卦“其于地也为刚卤”是指水泽干枯后形成坚硬的盐碱地。

高亨曰:“泽中无水,则泽中水草枯,鱼类死,水草鱼类处于困境,是以卦名曰困。”

“泽无水”不仅会危及水草鱼类,更会危机民生,粮食是民生之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泽无水”会使整个民生导致困穷。水为生命之源,“天一生水”,肾水为先天之本,“泽无水”也象征人体的生命遭遇困穷,故曰“君子以致命遂志”。

 

47.4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凶)。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白话】

初六:臀部被株木所困,后来滑入幽暗的深谷,三年不得相见。

象传说:滑入幽暗的深谷,幽暗不光明。

【解读】

○帛书《易》“三岁不觌”后多一“凶”字。

○臀困:犹言坐困。

李简曰:居则臀在下,故《困》初六言“臀”。行则臀在中,故《夬》、《姤》三四言“臀”。

张清子曰:人之体行则趾在下,坐则臀在下。初六困而不行,坐困之象也,言臀者,况其坐而不迁也。

○株木:

株,《说文》:“木根也。”徐曰:“在土曰根,在土上曰株。《易·困卦》困于株木。《王肃注》谓最处底下也。”

根,《说文》:“木株也。”

《释名》:“根,株也。”“株木,根枝叶尽落也。”

初六为阴爻,故以木喻,初爻为最底下,故为株木,木根也。

○入于幽谷:

初六承九二,九二为坎主爻,坎为陷为隐伏,引申为幽谷。承则入,故曰“入于幽谷”。

○三岁不觌:

觌,读[dí],见也。坎为三,坎反离,离为见,故曰“三岁不觌”。

○【论困卦初六“株木”非指刑杖,“幽谷”非指圜土】: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臀困于株木者,盖谓臀部受刑杖也。杖以木株为之,故谓之株木。……入于幽谷者,盖谓入于圜土也。《周礼·司救》:“掌万民之邪恶过失,其有过失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归于圜土。”郑注:“罚,谓挞击之也。圜,土狱城也。”……易之臀困于株木,即《周礼》之罚也。易之入于幽谷,即《周礼》之归于圜土也。圜土即囹圄,其黑暗若幽谷,故易以幽谷譬圜土也。

愚按:

株木是指露出地面的树干根部,“守株待兔”的“株”正言此也(《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故“杖以木株为之”没有根据。即使三罚挞击用刑杖,刑杖乃是棍棒所作,断不用木根作也。《司救》言“三让而罚,三罚而归于圜土”,是让、罚、圜土依次从轻到重,而《周礼·秋官·司寇》云“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可见这里的“罚”应是一种极轻微的体罚。郑玄释“罚”为“挞击”,若挞击是杖刑,被罚者会打得皮开肉绽,这与《周礼·秋官·司寇》“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相矛盾。

实际上,“三让而罚”后不一定都进入圜土,高亨先生引用《司救》时有意省略了“嘉石”引文:

《周礼·司救》:司救掌万民之袤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救之。凡民之有袤恶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其有过失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归于圜土。

嘉石是比圜土更轻的处罚,先在嘉石上反省过错,然后参加三个月到一年的劳役。司救是用礼教导人不犯过失,又兼救灾之职。司救,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引用《司救》以释“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有误导之嫌。

关于“三岁不觌”,《周易古经今注》接着说:

三岁不觌,谓三年不见其人,即囚于圜土三年之久也。《周礼·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易》之三岁不觌,即《周礼》之上罪三年而舍也。筮遇此爻,将得重罪,受刑杖,入囹圄三年,故曰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此亦凶也。

这里高亨先生在引用《司圜》时有意省略了重要引文:

《周礼·秋官·司寇》: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虽出,三年不齿。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

如果高亨先生引用了“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凡拘禁在圜土的罪犯,其人身和财产不受侵犯,不施加肉刑,不罚没他们的财产),他就不好解释“得重罪,受刑杖,入囹圄三年”。高亨先生先后省略了“嘉石”与“不亏体、不亏财”两段重要引文,以论证其说,必然失误。圜土非针对重刑犯人(五刑才是重刑),探监制度也当健全,况且拘禁三年而后释放者为圜土之最重处罚,轻者一年,次之二年,故用“三岁不觌”释圜土亦不恰当。

西周监狱劳教管理制度有嘉石制、圜土制、五刑制,嘉石、圜土相当于劳动教养,五刑是针对重犯的,由司刑(中士)、掌囚(下士)专职管理。五刑罪犯关押的监狱可能黑暗若幽谷,但《周礼》未载。

《周礼·秋官·司寇》:

“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掌囚掌守盗贼。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积。”

《逸周书逸文》:

“火能变金色,故墨以变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节;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宫以断其淫;水能灭火,故大辟以绝其生命。”

困卦九五“劓刖”即属五刑,刖即剕。

以上可知,圜土之地不可能黑暗若幽谷。先秦文献也未见以幽谷喻圜土者,《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有《诗经》“出于幽谷,迁于乔木”的佐证,“困于株木,入于幽谷”是指庶民困于山野之象。

黄寿祺曰:诗云“出于幽谷,迁于乔木”。初六阴柔处困之最下,不能自迁于乔木,而惟坐困于株木之下,则惟愈入于幽谷而已,此其象也。在人则为卑暗穷陋而不能自拔者也。

《周易》时期“幽”只有幽隐、深远的含义,战国开始有了“囚”的引申义,但并不常用,仍以幽隐义为主流,引《康熙字典》分释如次:

幽,《说文》“幽隐也。”履卦九二“幽人贞吉”,孔颖达疏:幽隐之人,守正得吉。《礼·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虽复隐处,常自修整不倾邪也。《后汉·章帝章和元年诏》光照六幽。《注》谓六合幽隐之处也。

又《尔雅·释诂》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记·乐书》极幽而不隐。

又《玉篇》幽,深远也。《易·系辞》无有远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问远之与近,及幽邃深远之处,皆告之也。《诗·小雅》幽幽南山。《注》幽幽,深远也。

又《玉篇》幽,不明。《正韵》幽,闇也。《书·舜典》黜陟幽明。《注》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礼·檀弓》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注》鬼神处幽闇。

又《正韵》幽,囚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幽于缧紲。杨恽《报孙会宗书》身幽北阙。

“幽人”释读另见归妹卦解读: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一“幽人”。

 

47.5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白话】

九二:被酒食所困,朱色命服刚好送来,适宜主持宗庙祭祀大礼;前进有凶险,(不前进则)没有咎害。

象传说:被酒食所困,有守中之德故有喜庆。

【解读】

○坎为酒食,需卦九五体坎之中,故曰“需于酒食”,困之九二体坎之中,故曰“困于酒食”。二应五(守中故不敌),九五赐九二官禄,九五体兑中,兑为享,故曰“利用亨祀”,亨祀即享祀。坎为陷,自能守中以待,故“征凶,无咎”,即不征而无咎也。

凶与无咎相矛盾,按《系辞传》:“无咎者,善补过也”,故“无咎”或是“不征凶则无咎”的简化。《汉书·艺文志》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可能当初施、孟、梁丘三家以为凶与无咎相矛盾,故脱去“无咎”,而传本《周易》是费直古文本,故保留了“无咎”。

○来知德曰:此即孔明之事也。困酒食者,卧南阳也;朱袚方来者,刘备三顾也;利用亨祀者,应聘也;征凶者,死而后已也;无咎者,君臣之义无咎也。

愚按:此与《乾凿度·注》郑玄以文王事喻爻辞类似,皆非爻辞本义,盖以此帮助理解文义耳。

○【释“绂”】:

绂,读[fú],甲骨文、金文、小篆皆作“巿”[fú],《诗经》作“芾”[fú],“绂”为后起字。

巿,《说文》:“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天子朱巿,諸矦赤巿,大夫葱衡。从巾,象連帶之形。凡巿之屬皆从巿。韍,篆文巿从韋从犮。分勿切。”

〖注〗臣鉉等曰:“今俗作紱,非是。”

段玉裁注:“韠也。韦部曰:韠,韍也。二字相转注也。天子朱巿,诸矦赤巿,卿大夫葱衡。卿大夫下当有赤巿二字,夺文也。”

绂(韍),后世谓之蔽膝[bì xī],是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蔽膝是先秦时期别尊卑等级的标志。

《周易乾凿度》(郑玄注)曰:

孔子曰:绂者,所以别尊卑、彰有德也。故朱赤者盛色也。(南方阳盛之时。)是以圣人法以为绂服,欲百世不易也。故困九五,文王为纣三公,故言困于赤绂也。至于九二,周将王,故言朱绂方来,不易之法也。

孔子曰:《易》,天子、三公、诸侯绂服皆同色。困之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天子、三公、九卿朱绂,诸侯赤绂。(朱、赤虽同,而有深浅之差。)困之九二,有中和,居乱世,交于小人。又“困于酒食”者,困于禄也。(因其禄薄故无以为酒食。)赤绂者,赐大夫之服也。文王方困,而有九二大人之行,将锡之朱绂也,其位在二,故以大夫言之。(文王虽纣三公,而为小人所困,且进不得伸其职事也,故遂同于大夫。二为大夫也。)至于九五“劓刖”,不安也。文王在诸侯之位,上困于纣,故曰“困于赤绂”。夫执中和,顺时变,以全王德,通至羙矣,故曰“乃徐有说”。丘记诸《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也”,“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结合《说文》与《乾凿度》的说法,西周贵族命服为:

天子、三公、九卿朱绂,诸侯、大夫赤绂。

(一)青铜器铭文中的朱、赤绂:

绂,青铜器铭文作“巿”。

从西周青铜器铭文看,周王赏赐臣属的服饰,以“赤巿”为最多,赐“朱巿”目前仅见于《毛公鼎》铭文:“……取赉卅寽,易女郁鬯一卣,裸圭、瓒宝、鬲宝,朱巿、悤黄、玉环、玉瑹、金车、络较、朱嚣、弘黹、虎幂、熏裹、右轭、画轉、画暂、金甬、错衡、金踵、金豪、剌爨、金簋弼、鱼箙、马四匹、攸勒、金巤、金雁、朱旂二铃。……”

据唐兰先生考证,“韍衡”是西周时代贵族的命服。韍是蔽膝,衡是系韍的带子。韍,金文作“巿”,衡,金文作“黄”、“亢”,《诗经·采芑》把“葱衡”写作“葱珩”,训诂家误以为是佩玉。春秋时期“韍”改称“韠”,“衡”改称“带”。以后,玉佩盛行,玺印兴起,也都系在这“带”上,而“韍”逐渐废弃,“带”则改称“绶”。秦汉时期,玉佩又不行,只剩“印绶”,至多加上佩刀与玉环为点缀。东汉时尽管又恢复“韍佩”,但已非古制了。(唐兰:《毛公鼎“朱韨、葱衡、玉环、玉瑹”新解——驳汉人“葱珩佩玉”说》,《光明日报》1961年5月9日)

武晓颖(武伯纶之女)根据史料和西周青铜器铭文所载册命礼考证,西周时期的“命服”制度,大致有着下列几个等级的划分:第一等是“朱芾葱珩(葱衡)”,是赏赐给公爵和执政大臣的。其次是“赤芾”,是赏赐给“卿”一级和诸侯的,与“赤芾”相配的,以“朱黄”最多,“朱黄”一作“朱亢”,其次为“幽黄”、“冋黄”。赤黼市是赏给司土(司徒)、司工、司卜事等“大夫”一级官吏的;再次即黑市和素黄(珩),是赏给“司工”、“司辅”、“官司邑人”的官吏的;最后是“叔巿金黄”,即白巿和金色的珩(黄),是赏给小官吏的。凡是诸侯以及各级官吏要朝见天子、执行王命率军出征,都是必须要穿各级“命服”的。(武晓颖:《浅析西周贵族阶级的“命服”制度》,《华章》2011年第4期)

(二)《诗经》里的朱芾、赤芾:

绂,《诗经》作“芾”。

1.《诗经·小雅·采芑》描述周宣王卿士、大将方叔的穿着“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与《乾凿度》“九卿朱绂”合。

2.《小雅·采菽》描述诸侯朝拜周天子,曰“赤芾在股,邪幅在下”。与《乾凿度》“诸侯赤绂”同。

3.《小雅·车攻》叙述周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田猎的诗,各诸侯“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诸侯赤绂。

4.《国风·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三百赤芾”。毛《传》云:“芾,韠也。……大夫以上赤芾乘轩。”诸侯、大夫赤绂。

5.《小雅·斯干》“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天子朱绂。

以上《诗经》言朱芾、赤芾与《乾凿度》所言相同。

(三)论朱绂、赤绂取象于坎卦:

九二朱绂、九五赤绂,皆取象坎卦,《说卦传》“坎为赤”。然而,郑玄、王弼、孔颖达、李鼎祚、吴沆、林栗、赵以夫、来知德、陈梦雷、刘沅、李士鉁诸儒皆以互体离为火,火色朱赤解之:

1.郑玄注《乾凿度》:孔子曰:绂者,所以别尊卑、彰有德也。故朱赤者盛色也。(郑玄注:南方阳盛之时。)

2.王弼、孔颖达《周易正义》曰:朱绂,南方之物也。赤绂,南方之物。

3.李鼎祚《周易集解》:五应在二,二互体离。离为文明,赤绂之象也。

4.吴沆《易璇玑》:九五“困于赤绂”,或言朱或言赤,则以二五之间同有离体故也。

5.林栗《周易经传集解》:离南方之卦,其色赤,二与四皆离,故有“朱绂方来”之象。

6.赵以夫撰《易通》:互离为朱,为丝,朱绂之象。

6.来知德《周易集注》:中爻离,朱之象。又巽绳,绂之象。

7.陈梦雷《周易浅述》:二互三四为离,有朱绂方来之象。

8.刘沅《周易恒解》:九二:朱绂谓五也,互离为朱,在巽股之下,故象绂。九五:互离巽,与二同,故象赤绂。

9.李士鉁《周易注》:离坎之色杂为朱,离为文明,诗曰:朱绂在股。

愚按:

《周易·说卦传》以乾为大赤,坎得乾中爻,故坎为赤,朱赤本是火之色,《说卦传》离为火,是《周易》不尊五行之说也。五行以水为黑,而《说卦传》以坤为黑,五行以金为白,而《说卦传》以巽为白,皆与五行不合。五行学说《逸周书》已有,而文王、周公不用,以区别于《连山》干支五行也。王弼言“朱绂,南方之物也”,南方为离,而离为互体,是王弼不仅用互体解易,还参以五行之说,此其“扫象”之疏忽也!(九二,坎变坤,坎为赤,坤为裳,内卦为来,故有“朱绂方来”之象。)

先儒以“坎为赤”释朱绂、赤绂者:

1.张根《吴园周易解》: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坎为赤故。

2.朱震《汉上易》:二坎为赤,乾为衣,往应五,巽蔽膝之象。

3.冯椅撰《厚斋易学》引:郑少梅曰:坎为赤,乾为大赤,二五之爻,乾坎之爻也,故坎象赤绂而九五象朱绂。

4.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巽为绳为绂,坎为赤,巽在二前,故曰“朱绂方来”。

 

47.6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白话】

六三:被嘉石所困,居于圜土,(刑满释放)回到家里,看不到妻子了,有凶险。

象传说:居于圜土,因为六三乘刚;回到家里,看不到妻子了,没有吉祥可言。

【解读】

○困卦以阳爻言君子,阴爻言小人。窃以为六三爻辞象征庶民违法犯罪,自取其辱,自受困穷之事。按西周法律,处置违法犯罪分子按轻重有嘉石制、圜土制、五刑制,前边已介绍过这三种制度,嘉石制用于教育处置违法者,圜土制是处置情节较轻的刑事犯,五刑是情节最重的刑事犯。

(一)困于石:

石为嘉石。嘉石制在噬嗑卦初九“屦校灭趾”解读中已做介绍。

《周礼》郑玄注:“嘉石,文石也。”困,捆也,六三被九四、九二上下捆之,组成离卦,离为嘉,嘉、假、夏古通假,离为夏。离得坤中爻,离坤互借,坤为文,故离亦有文象,嘉石,文石也。

【离为嘉】:乾《文言》“亨者,嘉之会也。”元亨利贞为春夏秋冬,故离为夏为嘉。离上九“有嘉折首”,遯九五变卦离,故曰“嘉遯”,革卦六二处离卦中爻,故《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二)据于蒺藜:

據于蒺藜,帛书《易》作“號于疾莉”,據、號形似。

蒺藜喻圜土。据,言乘刚九二,九二体坎,坎为蒺藜。习坎卦上六“寘于丛棘”,先儒以为圜土。《诗·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郑玄注:“茨,蒺藜。”蒺藜与丛棘相类,皆取象坎卦,坎为牢。《韩非子·难言》云:“尹子穽于棘。”意为尹子囚于狱中。丛棘,后世的诸家注疏也多视其与刑狱有关。

(三)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宫,指妻子的寝室,《周礼·内宰六宫注》“妇人称寝曰宫。”凡居室皆曰寝,《礼·王制》“庶人祭于寝。”六三虽不当位,然顺承九四,入圜土劳教最多三年可回家,刑满释放回到家,先到老婆屋里,曰“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妻子不见了。按爻象,六三与上六不应,故有无妻之象。2012.3.26

○《系辞传》曰: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六三不正,故困于非所困,作茧自缚而名受辱;乘刚,故依靠的人不可靠,没有贤人可依,故自身危险。名声和性命都将不保,离死期不远了,哪能见到妻子呢?

○《韩诗外传·卷六·第十三章》: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此言困而不见据贤人者也。昔者秦缪公困于殽,疾据五羖大夫、蹇叔、公孙支而小霸。晋文公困于骊氏,疾据咎犯、赵衰、介子推而遂为君。越王勾践困于会稽,疾据范蠡、大夫种而霸南国。齐桓公困于长勺,疾据管仲、宁戚、隰朋而匡天下。此皆困而知疾据贤人者也。夫困而不知疾据贤人而不亡者,未尝有之也。《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也。

韩婴认为困六三爻辞是说遇到诸侯遭遇困穷没有贤人可以依靠,并以秦穆公、晋文公、越王勾践、齐桓公为例,他们皆曾遭遇困穷,由于及时依靠贤人而成就霸业。

 

47.7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白话】

九四:徐徐而来,被金车所困,有憾惜,但有好结果。

象传说:徐徐而来,心愿在下边,虽然不当位,但是有应与。

【解读】

○来徐徐:

九四与六三亲比,又与初六正应,初、三皆在四之下,故《象》曰“志在下也”。九四虽与内卦应与,处困卦穷困之时,只得“来徐徐”,徐徐,疑惧之辞也。《周易》经传皆以自外而内曰“来”,于此可见《彖传》“来往”之辞非言卦变也。

九四不当位,故曰“吝”,与初、三应与故曰“有终”。

○困于金车:

金车是用铜镶嵌装饰的豪华车子,供大夫以上贵族使用。三至上互大坎,九四变卦为坎,坎为车,为金,故曰“困于金车”。《说卦传》乾为金,坎得乾中爻,故《周易》古经多以坎为金,蒙卦六三体坎,故曰“见金夫”,噬嗑卦九四互坎中爻,故曰“得金矢”(见拙文:论《说卦传》的“借象”和“逸象”)。

 

47.8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白话】

九五:削鼻截足的样子,被赤色命服所困;将会逐渐脱离困境,适宜主持祭祀上帝大典。

象传说:削鼻截足的样子,说明九五的心志没有实现;将会逐渐脱离困境,因为守持中正之道,适宜主持祭祀上帝大典,可接受上天的赐福。

【解读】

○释“劓刖”与“臲卼”:

《释文》:“荀、王肃本劓刖作臲[臬兀],云:不安貌。陆同。郑云:劓刖当为倪阢。京作劓刽。”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碑《困》上六爻辞字作[臲-危+刂]刽,又与京本九五字同,恐义亦当同。

九五之“劓刖”,上六之“臲卼”,帛书《易》皆作“貳椽”。窃以为,貳,读腻,椽,读缘。貳椽即腻缘(nì yuán),与劓刖(yì yuè)音近假借。陈寿祺曰:“《说文》作槷[臬出],盖劓刖、倪阢、槷[臬出],皆一声之转。”劓刖,读yì yuè,臲卼、倪阢,读niè wù,古音同。

臲卼,危旁,从臬、兀,《说文》:“臬,射准的也。从木从自。李阳冰曰:自非声,从劓省。”《说文》:“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又刖足曰兀。”故“臲卼”源自“劓刖”,加危旁表示危险不安。汉·王符《潜夫论·梦列》:“倾倚徵邪,劓刖不安。”

劓刖,本为五刑。劓,削鼻之刑。刖,截足之刑。九五体兑中,兑为毁折,兑反巽,巽为鼻,故曰“劓”;九五变卦为震,震为足,故曰“刖”。九五无应无比,处困之时,故曰“志未得”。

《周礼·秋官·司寇》:“凡有爵者,与王之同族,奉而适甸师氏,以待刑杀。”《礼记·曲礼》“刑不上大夫”。九五为君位,所以“劓刖”在这里是指引申义:不安貌,与“臲卼”通用。

既然“劓刖”与“臲卼”通用,故帛书《易》,可能还有京房本《周易》、熹平石经《周易》九五和上六干脆用同一个词,这是因为困卦六爻中只有五、上二爻既无应也无比,爻象一致的缘故。

○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由于九五有中正之德,故可逐渐脱离困境,所谓“乃徐有说,以中直也”。体兑为享献,故曰“利用祭祀,受福也。”

○王应麟曰:九五利用祭祀。孔子曰:知我者其天乎!韩子云:唯乖于时乃与天通,不求人知而求天知,处困之道也。李公晦曰:明虽困于人,而幽可感于神。

○程颐曰:二云享祀,五云祭祀,其意则宜用至诚,乃受福也。祭、祀、享三者泛言之可通,分而言之则为祭天神、祀地祇、享人鬼。故九五君位言祭祀,九二在下言享祀,各用其宜也。

 

47.9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白话】

上六:被葛藟藤蔓所困,被动摇不安所困;请记住:开始后悔就能觉悟,如此前往则获吉祥。

象传说:被葛藟藤蔓所困,是位置不当;开始后悔就能觉悟,吉祥的行动。

【解读】

○困于葛藟,于臲卼:

即“困于葛藟,困于臲卼”。葛藟,藤蔓缠绕之草。藟,与纍通假(见于帛书《易》),纍[léi]:攀缘,缠绕。臲卼,动摇不安之状。

王弼曰:上六居困之极而乘于刚,下无应与,行则缠绕,居不获安,困之至也。凡物穷则思变,困则谋通。处至困之地,用谋之时也。曰者,思谋之辞也。谋之所行,有隙则获。言将何以通至困乎?曰令生有悔,以征则济矣。

○“曰”不是逸字:

或以为“曰”为逸字,非。楚简《周易》、帛书《易》、熹平石经《周易》皆有“曰”字。

马振彪曰:曰者,思谋之辞也。《孟子·梁惠王篇》:“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曰字皆思谋之辞也。

 

【困卦总结与筮例】

【困卦三阳爻总结】:

困卦中三阳爻喻君子也,九二处坎中爻,三至上互大坎,九四、九五处大坎中爻,坎得乾中爻,乾为君、为大赤、为金,故坎为朱绂、赤绂、为金车。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坎为酒,九四“困于金车”,九五“困于赤绂”。

《乾凿度》言困之九二“困于酒食者,困于禄也(郑玄注:因其禄薄故无以为酒食)。”窃以为“困于酒食”并非是指“禄薄故无以为酒食”,李光地曰:“小人以身穷为困,君子以道穷为困。卦之三阳,所谓君子也。所困者,非身之穷,乃道之穷也,故二五则‘绂’服荣于躬,四则‘金车’宠于行。然而道之不通,则其荣宠也,适以为困而已矣。”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困于酒食”当是指士大夫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天子的理解与支持,如苏东坡谪黄州只能以酒食处穷困,自我娱乐悠游养生也。故九四“困于金车”,九五“困于赤绂”,皆是指君子的理想不能实现,处在富贵之位而心不安宁。

九二因守中而得“利用亨祀”祭祖之职,九四不以坐“金车”为荣耀,与下应而“志在下”,“来徐徐”潜心为民众造福,九五不以穿“赤绂”为尊贵,既中且正而得“利用祭祀”祭天之职。九二“方来”,九四“徐徐”,九五“徐有说”(兑为说,脱也),此君子处困以自守,渐习而得亨之道也,故《彖》曰:“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困卦三阴爻总结】:

困字今古文皆从木,体卦、互卦也有草木之象。《易》以阴爻为小人(庶民),古今皆以草木、草莽、草野、草民、草根喻庶民,是以困卦阴爻爻辞皆有草木,初六“臀困于株木”,株为木根,初爻象之;六三“据于蒺藜”,取象于坎;上六“困于葛藟”,兑秋木衰,蔓藤尤生。君子尊贵,三阳爻故有赤绂金车。

庶民多与山野为伴,故初爻、上爻皆困于山野,六三言庶民自造罪业,自取其辱,而困于嘉石、圜土。上六处困卦之极,困极则通,故诫以“有悔,征吉”。

 

【附录】

○【《诗经》中的“葛藟”】:

“葛藟”以其缠绕、攀附、蔓延、绵绵的特征常被西周的文人用做比兴之辞。古人的形象思维远胜于逻辑思维,所以《诗经》与《周易》一样,都善于用物象做比喻来表达人的情感与思想。

1.《诗经·王风·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葛藟》描述了漂流者在外的遭遇和忧伤。就常理而言,流浪遭遇的苦难多种多样,难以尽言,然而诗人却只选择了得不到父母兄弟关怀的侧面,应该说是抓住了根本,流浪的苦难最根本的正在于失去了亲情,所以又以葛藟起兴,正在于申言这种从伤怀与渴望的连绵不断,悠长不尽。

2.《国风·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国风”比兴,常以花草、藤蔓、雌鸟、牝兽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类喻男子。其中尤以树木喻男、花草喻女更为常见。此诗中的“樛木”,象征青年男子,那么缠绕樛木的“葛藟”,则象征他美丽的新娘。南有樛木,葛藟纍之、荒之、萦之(皆缠绵义),以此描述新婚夫妇如胶似漆的幸福情景,这是多么的传神啊!这可以说是《周易·咸卦》的另一版本。

3.《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旱麓》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在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的意思古来认识不一,郑玄以为求福“不违背先祖之道”(郑玄笺),高诱注《吕氏春秋·知分》以为“求福不以邪道”。如果结合《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就很好理解了。“条枚”与“樛木”义近,指树干,葛藟只有依附于树干才能有更好的生存前景,这与《周易·姤卦》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的意义几乎相同,“以杞包瓜”言求贤,“莫莫葛藟,施于条枚”言求福,求福当有主心骨,不以邪道求福。当晏婴面对崔杼的淫威,正是引用《诗经》的这段来表达自己的气节(见【崔杼筮得困卦而娶棠姜】)。

 

【崔杼筮得困卦而娶棠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美其色也,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齐丁公),臣出自桓(齐桓公),不可。”

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黎,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黎’,所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

大意为:

棠姜,是齐棠公(实为邑大夫,齐不僭号)的妻子,东郭偃的姐姐。东郭偃是崔杼(崔武子)的家臣。齐棠公死了,东郭偃为崔杼驾车去吊唁。崔杼看到棠姜长得很美,便很喜爱她,想让她的兄弟东郭偃为他娶过来。东郭偃说:“根据男女辨姓制度,你祖上是齐丁公,我祖上是齐桓公,同姓不可结婚。”

崔杼于是卜筮,得困之大过(即困卦六三爻变),史官们奉承崔杼,都说这是吉卦。给陈文子看,陈文子说:“困卦下坎阳卦、上兑阴卦,今之卦为大过,下坎阳卦变为巽阴卦,坎阳卦象征夫,变为巽为风,此谓之‘夫从风’,上卦兑为毁折,此谓之‘风陨’,说明你会有损害,所以不能娶妻。况且六三爻辞说:‘困于石,据于蒺黎,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前往不会成功。‘据于蒺黎’,依靠的会受伤。‘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将无所归宿。”崔杼说:“一个寡妇会有什么危害呢?这些凶险她原先的丈夫都承担了。”于是娶棠姜为妻子。

此时还有一个人与崔杼一样对棠姜垂涎已久,他就是齐庄公,《左传》接着说:“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齐庄公不仅和棠姜私通,还把崔杼的帽子赐给别人,这也太过份了,后来崔杼在家里杀死了齐庄公。

杀死齐庄公后,崔杼便和另一个大贵族庆封拥立齐庄公的异母兄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为了巩固权势,树立威信,他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驱赶到太公庙上,派兵内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为盟,表示效忠于他。稍有违迕,即被处死。已经杀了十个人,气氛十分恐怖。《吕氏春秋·知分》说:

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俛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莫莫葛藟,延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另见于《韩诗外传》《新序·节士》)

大意为:

轮到晏婴与崔杼盟誓了。崔杼的誓词说:“不效忠崔氏而效忠齐国公室的,遭受祸殃。”晏婴低头饮血,对天盟誓:“不效忠齐国公室而效忠崔氏的,遭受这祸殃。”崔杼很不高兴,用矛顶着他的胸,用戟勾住他的颈,对晏婴说;“你改变你的话。那么我跟你共同享有齐国;你不改变你的话,那么现在就杀死你!”晏婴说:“崔子,你难道没有学过《诗》吗?《诗》中说:‘密麻麻的葛藤,爬上树干桂头。和悦近人的君子,不以邪道求福。’我晏婴难道可以通过邪道求福吗?你才是这样的人。”崔杼说:“这是贤人,不能杀啊。”于是罢兵而去。

两年后,即襄公二十五年,《左传》云:“崔成有病而废之,有恶疾也。而立明。”崔成乃崔杼原配所生,崔明是崔杼与棠姜所生,崔杼爱屋及乌,立崔明为嫡子,当然也有崔成恶疾在身的缘故。崔明得到舅舅东郭偃、同母兄棠无咎(棠姜与齐棠公的儿子)的支持。在庆封撺掇下,崔成、崔强(崔杼原配所生)杀东郭偃、棠无咎,庆封借平乱之机又杀了二崔,棠姜闻变自缢,崔杼得知家变,“至,则无归矣,乃缢。”自缢身亡,最终应验了陈文子的断言:“‘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

崔明下落如何?当初(至少二十年前)崔杼娶棠姜卜筮得困之大过,大过卦有墓冢之象,《周易·系辞传》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左传》言“崔明夜辟诸大墓(开先人之冢以藏之)”得以出奔鲁国。这正如《系辞传》所云,《易》“以卜筮者尚其占。……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图片

 


提示:本课完,回复“易经+卦序”(如“易经01”)或卦名(如“乾卦”)给文化传统,获得该卦课程。

 

图片

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背后一以贯之的精神链条,即道统

解悟经典,修身治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片

 

扫码关注获取课件,点击经典名称参加学习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