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悠远流长。
读古文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使用典故,是最常用的手法。以下是60个常见的古典文学典故,图片精美,分享给大家!(转载自《明清书话》)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
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李商隐《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东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双鱼”同义。
唐李白《赠汉阳辅录事》:“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
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
哀鸿:比喻悲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辞。
唐李群玉《自泮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元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苍狗。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唐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口牲血,立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左传》记载:“诸侯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就有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李贺的《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元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宋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唐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
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入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唐刘禹锡《送李中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唐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南浦:指在水边送别。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代指送别地。
宋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南冠: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响,南冠客思深。”
唐李白《留夜郎闻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唐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宋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琴瑟:比喻夫妻感情和谐,《诗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问鼎: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意“问鼎”比喻篡夺政权,今常比喻谋求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