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读了17遍的资治通鉴,300万字浓缩5句金言,令人深思!

2021-07-02 16:13 搞笑小阳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些帝王的治国经验,还有许多实效用人的方法和手段,可以说对领导人有着很高的重要性。很多帝王上任后都会参考这本书,用来治理国家。
读这本书,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当你读一遍时有一个感悟,第二遍又会有不同的理解,从中获得许多道理,比如毛主席就很喜欢看这本书,三百万字毛主席足足看了17遍,并且从中获益很多。

第一句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在社会上判断一件事,或者要去完成一件事,一定要多听取意见,不能偏信一个人之词,而是多多询问,将多人的观点容纳在一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只偏信一个人,可能会对事件有着错误的感知,导致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更要注重这一点,在自己的心中有着一杆秤,多采取众人的意见,好好分析才能完美的解决问题。

第二句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品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有着很高尚的品德,但他的才华却有限这样的人,只能算是资质平庸,如果一个人没有品德,却有很高的才华,那么他一定会犯下大错。主导一个人才能的是品德,德才兼备才是最好的发展。
第三句话:“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
要求别人去完成一件事,必须给到一个完美的理由和一个强大的目的,当他们对你的理由和目的表示认可,才能相信你,才如果你让一个人感到了困惑和不理解,那么你是无法说服他为你做事的。当然他们也无法去相信你的为人。

第四句话:“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
没有一件事是特别轻松的,但他有难以做到的地方,就有非常容易的地方,往往我们要完成一件事,首先要想到他的难处,并且解决难处,那么剩下的自然非常容易完成。事件也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你的长处和短处也是一样的道理,做人做事一定要避免短处,并且加强,不让他们成为别人突破的弱点,才能最好的完成。

第五句话“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别人的事情,即便是有想法也不能随意发表,否则会添乱。通俗说:不在一个锅里吃饭不知道什么味道,如果你随意的评价则会导致新的矛盾发生。如果你是一位领导者,一定要知道放权,而不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会铸成大错。
《资治通鉴》是我国史学史上的一大瑰宝,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与太史公所著《史记》合称为“史学双壁”,可见其学术地位之高。《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通读之时更为顺畅更容易理解,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依据。《资治通鉴》 是宋神宗亲自提名的一部著作,意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成书至今就有许多名人政要将此书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曾通读十七遍。可见书中内容何等玄妙重要。《资治通鉴》通篇三百余万字,精妙之言论数不胜数,在此无法一一列举。本篇摘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六句金言,与君共勉。
 
 
 
一,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释义。把小事都做得尽善尽美,才能成就大事,在微小的细节都能做到谨慎,那么所取得的成绩必定显著。多方面听取他人意见,对事物的原委便能明晰,片面的听信个别言论,得出的结论则有失偏颇。
 
 
二,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释义:兔子死了,便把用来捕捉兔子的猎狗烹食;天上的飞鸟消失殆尽,用来射杀它们的弓箭便被收藏起来;将敌国城池攻破,出谋划策攻城略地的将官便无用处,反而战功显赫功高震主,不利于君主的统治,遂将其杀害。
 
 
三,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释义:选用人才,跟选用其他器物的道理是一样的,要了解他们的长处加以任用,即使其他方面不尽完美,若有一技之长,也是可用之才,而莫要过分苛求全面。
 
 
四,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释义: 知道自己的过错并非难事,如果知错便能立刻改正,才更为难能可贵,明善举说善言并非为难之事,能够一直做善事,才最为可贵。空有实际理论没有实际行动是不可取的,为人处世贵在知行合一。
 
 
五,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释义:人的本性往往是不逼到绝路不懂得变通。反言之,人若想有所成就,便要逼自己一把,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人还有所依赖,有所依仗,便很难将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
 
 
六, 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释义: 争强好胜,不愿别人言说自己的过错和缺点,喜好与人逞口舌之快,炫耀自己的小聪明,对他人过于苛刻,为人刻板,自以为是顽固不化,以上六点都是君子应该避免的弊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以上的五句金言,是融合了《资治通鉴》300万字的精华,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真理,每一条都能让你获益匪浅。

这本书是司马光耗费了20年打造,其中上百年的王朝历史,每一个王朝的兴起和灭亡,前因后果都讲述的非常清楚,能让你轻松看透背后的利害关系,让你开阔看待事物的准确性,对你的职场有着很大的重要性。

1.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
——第2卷周显王十年
【译文】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注】司马光根据秦国商鞅实行变法,立木为信的史事,作信誉是治国之本的议论。信誉是为政的重要原则,是治国理政的法宝。只有取信于民,人民才会拥护你、支持你,国家才能和谐,政权才能稳固。得民心者得天下!
2.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第14卷汉文帝前十年
【译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注】将军薄昭杀了汉朝廷的使者,文帝不忍以国法杀他。司马光对此事发表执法要严格,不分亲疏的意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法不分亲疏,刑可以上大夫。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人不能超越法律之上,不管什么人,不管职位多高,都必须遵法守法,违法必究应该成为执政者的为政之道。

3.“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第18卷汉武帝元朔元年
【译文】“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那些致力于战伐争胜、穷兵黩武的人,到头来没有不悔恨的。
【注】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汉武帝谈了九项事,这是其中有关治国的一件。既不能好战,穷兵黩武,又要居安思危,保卫太平。
4.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第3卷周赧王五年
【译文】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注】苏秦、张仪以合纵、连横的政治权术游说各国,爬到富贵的高位,魏国人公孙衍也以能说会道著称。有人问,他们算得上是大丈夫吗?孟轲说,富贵不能淫荡,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5.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第4卷周赧王三十一年
【译文】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注】这是荀况论述如何做到以礼义称王时讲的一句话。

6.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第25卷汉宣帝元康三年
【译文】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没有教化子孙的才能,也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落下怨恨。
【注】太傅疏广、少傅疏受请求辞职,汉宣帝同意并赏赐黄金。疏广、疏受回乡后变卖黄金,与亲朋故友饮酒取乐,有人劝他们用黄金为子孙购置产业,疏广谈此钱财太多的害处。
7.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第229卷唐德宗建中四年
【译文】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注】唐德宗将中书省所撰写的免罪文给陆贽看,陆贽看后,向唐德宗谈了自己的这些看法。
8. 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
——第210卷唐玄宗开元元年
【译文】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的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注】这是左拾遗张九龄给大臣姚元之的信中讲的用人原则,要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选人用人不应过多考虑情面。

9. 无纾目前之虞,或兴意外之变。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
——第228卷唐德宗建中四年
【译文】如果不解除眼前的忧患,也许还会引起意外的变故。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财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伤害,根本也就会受到伤害;根本受到伤害,枝干也就会坠毁了。
【注】陆贽上奏唐德宗,认为理政就应该抓住根本,不能损害百姓。
10. 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纴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
——第291卷后周太祖显德元年
【译文】正派的女人不会跟从两个丈夫,忠诚的臣子不会事奉两位君主。做女人不正派即使再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纺纱织锦的巧手,也称不上贤惠了;做臣子不忠诚,即使再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政绩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么缘故呢?因为大节已经亏缺了。
【注】司马光论述一臣不事二主的见解。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事二主,皆封建伦理道德!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东方出版社,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view Your Cart
0
Add Coupon Code
Subtotal
Total Installment Payments
Bundle Dis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