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武廊

通武廊
  • 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联合组成的自然地域
  •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展开

通武廊指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联合组成的自然地域。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因地缘关系三地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京津冀的缩影,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

2019年5月19日,京津冀三地发展改革部门在河北廊坊举办“通武廊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恳谈会”,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将在科技创新、文旅交流、交通互联、教育合作、生态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预警、医疗卫生、北运河生态文化、市场监管等9个方面开展合作。[1]

地域简介

通武廊指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联合组成的自然地域。

交通出行

2020年,记者从武清区获悉,为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已批准兴建一条武清区通往北京市的市域(郊)铁路──“通武廊”铁路,时速将达到160公里。[2]

医疗卫生

2020年8月20日,通武廊医疗卫生协调联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启动会在北京市通州区会议中心召开。作为试点承担单位,三地政府(通州区、武清区、廊坊市)表示将积极探索和推进区域标准化协同发展,打造通武廊区域公共卫生服务品牌和标杆,推动通武廊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3]

气象灾害预警

2019年8月9日上午,天津市武清区、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廊坊市三地气象部门利用“通武廊”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工作平台开展联合会商,分析研判台风“利奇马”移动路径及其对“通武廊”地区的影响,联动做好台风预报服务工作。三地气象部门根据会商结论制作了《“通武廊”区域气象灾害联防服务专报》。[4]
本次会商是“通武廊”三地气象部门首次开展天气会商,同时也是三地加强气象服务联动联防的重要举措之一,为区域气象灾害联防联治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2020年8月12日京津冀区域强降水天气过程,北京市通州区气象局、天津市武清区气象局、河北省廊坊市气象局进一步加强天气联防。
2020年8月12日,三地气象部门通过“通武廊”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工作平台开展天气联防会商,业务人员相互通报预报意见,结合各地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出各自的需求内容。联防会商后,三地气象部门联合制作了《“通武廊”气象灾害联防服务专报》,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全面、翔实的决策信息服务。[5]
“通武廊”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平台建设成效显著,针对2021年北运河通州段全线通航,通州区已率先完成气象网站建设,廊坊、武清两地气象设备建设正在对标城市副中心抓紧布局。未来,通州区计划在运河岸边布局有气象监测功能的智能灯杆,补充监测数据。
从地图上看,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武清区组成了一个“黄金三角”。蜿蜒的北运河由北向南,依次流经三地。相邻的地理位置,相似的水文状况,相通的天气过程,让三地在气象预报中,成为紧密相连的共同体。近年来,三地推进信息共享、设备共建,不断织密气象服务保障网络。
“通州区也和朝阳区、大兴区相邻,因为同在一个数据平台,我们随时可以调取这两个区的气象数据。但一跨省,数据就不联网了。”通州区气象局副局长温煦坦言,以前通武廊三地之间的气象数据并不互联互通。

2019年,三地气象局共同建设“通武廊”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工作平台,三地气象信息实现互通。
“看似只是数据的简单汇合,实际上是跨省协作,意义重大。三地可以共享数据、开展平台会商,还可以互相查漏补充,避免漏掉重要的天气过程。”温煦介绍。比如,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天气过程是从西北来的,通州第一时间发现气象信息就会向下游地区发出提示信息和预警。每年也会有从南边上来的天气过程,虽然少见,但这样的天气过程往往会带来充沛的水汽,造成较大影响。协同互通后,廊坊、武清第一时间监测到这些天气过程就可以向通州发出提示。
2021年,北运河通州段将全线通航,这是列入三地气象部门重点工作目录的一件大事。其实,早在2019年,三地气象部门就已联合启动京杭大运河气象服务保障项目。以通州气象站网建设标准为参考,在运河沿线布设气象站网,提升运河沿岸气象监测设备密度,通过站点、雷达以及卫星的数据共享,为堤岸整修、河道治理、水体改善、北运河京津冀段旅游性通航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2019年,通州区陆续新建42个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通州区自动气象站数量也达到66个。将来,通州区还计划在运河岸边布局有气象监测功能的智能灯杆,补充监测数据,进一步织密气象监测网络。[6]

参考资料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